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源码解析03: 字典的遍历

      遍历一个稳定的字典,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但Redis中的字典因为有rehash的过程,使字典可能扩展,也可能缩小。这就带来了问题,如果在两次遍历中间,字典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扩展或缩小),字典中的元素所在的位置相应的会发生变化,那如何保证字典中原有的元素都可以被遍历?又如何能尽可能少的重复迭代呢?

      Redis使用的遍历算法非常精妙,使用该算法,可以做到下面两点:

        a:开始遍历那一刻的所有元素,只要不被删除,肯定能被遍历到,不管字典扩展还是缩小;

        b:该算法可能会返回重复元素,但是已经把返回重复元素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1:游标cursor的演变

      该算法使用了游标cursor来遍历字典,它表示本次要访问的bucket的索引。bucket中保存了一个链表,因此每次迭代都会把该bucket的链表中的所有元素都遍历一遍。

      第一次迭代时,cursor置为0,dictScan函数的返回值作为下一个cursor再次调用dictScan,最终,dictScan函数返回0表示迭代结束。

      首先看一下cursor的演变过程,也是该算法的核心所在。这里cursor的演变是采用了reverse binary iteration方法,也就是每次是向cursor的最高位加1,并向低位方向进位。

      下面具体解释,首先,根据dictScan写一个简单的测试函数,用来看cursor的演变过程:

    void test_dictScan_cursor(int tablesize)  
    {  
        unsigned long v;  
        unsigned long m0;  
      
        v = 0;  
        m0 = tablesize-1;  
      
        printbits(v, (int)log2(tablesize));  
        printf(" --> ");  
      
        do  
        {     
            v |= ~m0;  
            v = rev(v);  
            v++;        
            v = rev(v);  
      
            printbits(v, (int)log2(tablesize));  
            printf(" --> ");  
        }while (v != 0);      
          
        printf("     
    ");  
    }  

      参数tablesize表示哈希表的大小,printbits用来打印v的低n二进制位,n等于log2(tablesize),以tablesize为8和16分别运行该函数,结果如下:

    000 --> 100 --> 010 --> 110 --> 001 --> 101 --> 011 --> 111 --> 000     
      
    0000 --> 1000 --> 0100 --> 1100 --> 0010 --> 1010 --> 0110 --> 1110 --> 0001 --> 1001 --> 0101 --> 1101 --> 0011 --> 1011 --> 0111 --> 1111 --> 0000   

      这就是所谓的reverse binaryiteration方法,也就是每次是向v的最高位加1,并向低位方向进位。比如1101的下一个数是0011,因为1101的前三个数为110,最高位加1,并且向低位进位就是001,所以最终得到0011。 

      在Redis中,字典的哈希表长度始终为2的n次方。因此m0始终是一个低n位全为1,其余为全为0的数。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在v的低n位数中进行的,比如长度为16的哈希表,则n=4,因此v是从0到15这几个数之间的转换。

    2:为什么要这样

      这样设计的原因就在于,字典中的哈希表有可能扩展,也有可能缩小。在字典不稳定的情况下,既要遍历到所有没被删除的元素,又要尽可能较少的重复遍历。下面详细解释一下这样设计的好处,以及为什么不是按照正常的0,1,2,...这样的顺序迭代?

      计算一个哈希表节点索引的方法是hashkey&mask,其中,mask的值永远是哈希表大小减1。哈希表长度为8,则mask为111,因此,节点的索引值就取决于hashkey的低三位,假设是abc。如果哈希表长度为16,则mask为1111,同样的节点计算得到的哈希值不变,而索引值是?abc,其中?既可能是0,也可能是1,也就是说,该节点在长度为16的哈希表中,索引是0abc或者1abc。以此类推,如果哈希表长度为32,则该节点的索引是00abc,01abc,10abc或者11abc中的一个。 

      重新看一下该算法中,哈希表长度分别为8和16时,cursor变化过程:

    000 --> 100 --> 010 --> 110 --> 001 --> 101 --> 011 --> 111 --> 000     
      
    0000 --> 1000 --> 0100 --> 1100 --> 0010 --> 1010 --> 0110 --> 1110 --> 0001 --> 1001 --> 0101 --> 1101 --> 0011 --> 1011 --> 0111 --> 1111 --> 0000     

      哈希表长度为8时,第i个cursor(0 <= i <=7),扩展到长度为16的哈希表中,对应的cursor是2i和2i+1,它们是相邻的,这点很重要。 

      首先是字典扩展的情况,假设当前字典哈希表长度为8,在迭代完索引为010的bucket之后,下一个cursor为110。假设在下一次迭代前,字典哈希表长度扩展成了16,110这个cursor,在长度为16的情况下,就成了0110,因此开始迭代索引为0110的bucket中的节点。在长度为8时,已经迭代过的cursor分别是:000,100,010。哈希表长度扩展到16后,在这些索引的bucket中的节点,分布到新的bucket中,新bucket的索引将会是:0000,1000,0100,1100,0010,1010。而这些,正好是将要迭代的0110之前的索引,从0110开始,按照长度为16的哈希表cursor变化过程迭代下去,这样既不会漏掉节点,也不会迭代重复的节点。 

      再看一下字典哈希表缩小的情况,也就是由16缩小为8。在长度为16时,迭代完0100的cursor之后,下一个cursor为1100,假设此时哈希表长度缩小为8。1100这个cursor,在长度为8的情况下,就成了100。因此开始迭代索引为100的bucket中的节点。在长度为16时,已经迭代过的cursor是:0000,1000,0100,哈希表长度缩小后,这些索引的bucket中的节点,分布到新的bucket中,新bucket的索引将会是:000和100。现在要从索引为100的bucket开始迭代,这样不会漏掉节点,但是之前长度为16时,索引为0100中的节点会被重复迭代,然而,也就仅0100这一个bucket中的节点会重复而已。

      原哈希表长度为x,缩小后长度为y,则最多会有x/y – 1个原bucket的节点会被重复迭代。比如由16缩小为8,则最多就有1个bucket节点会重复迭代,要是由32缩小为8,则最多会有3个。

      当然也有可能不产生重复迭代,还是从16缩小为8的情况,如果已经迭代完1100,下一个cursor为0010,此时长度缩小为8,cursor就成了010。长度为16时,已经迭代过的cursor为0000,1000,0100,1100,长度缩小后,这些cursor对应到新的索引是000和100,正好是010之前的索引,从010开始,按照长度为8的cursor走下去,不会漏掉节点,也不会重复迭代节点。

      所以说这种算法,保证了:能迭代完所有节点而不会漏掉;又能尽可能较少的重复遍历。

      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迭代,下面分别是长度为8和16对应的cursor变化过程:

    000 --> 001 --> 010 --> 011 --> 100 --> 101 --> 110 --> 111 --> 000       
      
    0000 --> 0001 --> 0010 --> 0011 --> 0100 --> 0101 --> 0110 --> 0111 --> 1000 --> 1001 --> 1010 --> 1011 --> 1100 --> 1101 --> 1110 --> 1111 --> 0000  

      字典扩展的情况,当前字典哈希表长度为8,假设在迭代完cursor为010的bucket之后,下一个cursor为011。迭代011之前,字典长度扩展成了16,011这个cursor,在长度为16的情况下,就成了0011,因此开始迭代索引为0011的bucket中的节点。

      在长度为8时,已经迭代过的cursor是:000,001,010。哈希表长度扩展到16后,这些索引的bucket中的节点,会分布到新的bucket中,新bucket的索引将会是:0000,1000,0001,1001,0010和1010。现在要开始迭代的cursor为0011,而1000,1001,1010这些bucket中的节点在后续还是会遍历到,这就产生了重复遍历。

      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漏掉节点的情况,但是肯定会有重复的情况发生,而且长度变化发生的时机越晚,重复遍历的节点越多,比如长度为8时,迭代完110后,下一个cursor为111,长度扩展为16后,这个cursor就成了0111。长度为8时,已经迭代过的cursor为000,001,010,011,100,101,110,扩展到长度为16的哈希表中,这些bucket中的节点会分布到索引为:0000,1000,0001,1001,0010,1010,0011,1011,0100,1100,0101,1101,0110,1110。现在长度为16,要开始迭代cursor为0111,而1000,1001,1010,1011和1110这些节点后续还会遍历到,重复的节点增多了。

      再看一下长度缩小的情况,长度由16缩小为8。在长度为16时,迭代完0100的cursor之后,下一个cursor为0101,此时长度缩小为8。0101这个cursor,在长度为8的情况下,就成了101。在长度为16时,尚未迭代过的cursor是: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这些cursor,在哈希表长度缩小后,分配到新的bucket中,索引将会是: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现在要开始迭代的cursor为101,那101之前的000,001,010,011,100这些cursor就不会迭代了,这样,原来的某些节点就被漏掉了。

      因此,顺序迭代不是一个满足要求的迭代方法。

      了解完该算法的核心之后,剩下的就是具体的迭代过程了,dictScan代码如下:

    unsigned long dictScan(dict *d,
                           unsigned long v,
                           dictScanFunction *fn,
                           void *privdata)
    {
        dictht *t0, *t1;
        const dictEntry *de;
        unsigned long m0, m1;
    
        if (dictSize(d) == 0) return 0;
    
        if (!dictIsRehashing(d)) {
            t0 = &(d->ht[0]);
            m0 = t0->sizemask;
    
            /* Emit entries at cursor */
            de = t0->table[v & m0];
            while (de) {
                fn(privdata, de);
                de = de->next;
            }
    
        } else {
            t0 = &d->ht[0];
            t1 = &d->ht[1];
    
            /* Make sure t0 is the smaller and t1 is the bigger table */
            if (t0->size > t1->size) {
                t0 = &d->ht[1];
                t1 = &d->ht[0];
            }
    
            m0 = t0->sizemask;
            m1 = t1->sizemask;
    
            /* Emit entries at cursor */
            de = t0->table[v & m0];
            while (de) {
                fn(privdata, de);
                de = de->next;
            }
    
            /* Iterate over indices in larger table that are the expansion
             * of the index pointed to by the cursor in the smaller table */
            do {
                /* Emit entries at cursor */
                de = t1->table[v & m1];
                while (de) {
                    fn(privdata, de);
                    de = de->next;
                }
    
                /* Increment bits not covered by the smaller mask */
                v = (((v | m0) + 1) & ~m0) | (v & m0);
    
                /* Continue while bits covered by mask difference is non-zero */
            } while (v & (m0 ^ m1));
        }
    
        v |= ~m0;
    
        /* Increment the reverse cursor */
        v = rev(v);
        v++;
        v = rev(v);
    
        return v;
    }

      其中的rev函数用来对无符号整数进行二进制位的翻转,具体算法参考《翻转整数的二进制位》,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字典当前没有rehash,则比较简单,直接根据v找到需要迭代的bucket索引,针对该bucket中链表中的所有节点,调用用户提供的fn函数。 

      如果字典当前正在rehash,则需要先遍历较小的哈希表,然后是较大的哈希表。首先使t0指向小表,t1指向大表;m0为小表的mask,m1为大表的mask。根据v&m0,找到t0中需要迭代的bucket,然后迭代其中的每个节点即可。、

      接下来的代码稍显复杂,但是,本质上,就是t0中,索引为v&m0的bucket中的所有节点,再其扩展到t1中后,遍历其所有可能的bucket中的节点。语言不好描述,举个例子就明白了:若t0长度为8,则m0为111,v&m0就是保留v的低三位,假设为abc。若t1长度为32,则m1为11111,该过程就是:遍历完t0中索引为abc的bucket之后,接着遍历t1中,索引为00abc、01abc、10abc、11abc的bucket中的节点。

  • 相关阅读:
    vue 父子组件通信props/emit
    mvvm
    Ajax
    闭包
    【CSS3】---only-child选择器+only-of-type选择器
    【CSS3】---last-of-type选择器+nth-last-of-type(n)选择器
    【CSS3】---first-of-type选择器+nth-of-type(n)选择器
    【CSS3】---结构性伪类选择器—nth-child(n)+nth-last-child(n)
    【CSS3】---结构性伪类选择器-first-child+last-child
    vue路由切换和用location切换url的区别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laker007/p/868071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