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FC中CArray类原理及其应用

    1.CArray类应用

    函数简介
    CArray::GetSize 
    int GetSize( ) const;
    取得当前数组元素个数.

    CArray::GetUpperBound 
    int GetUpperBound( ) const;
    最得最大的元素的索引,由于C的数组是从0开始,所以此函数的返回值比GetSize的返回值比 小.

    CArray::SetSize 
    void SetSize( int nNewSize, int nGrowBy = -1 );
    throw( CMemoryException );
    设置数组的大小.

    CArray::FreeExtra 
    void FreeExtra( );
    释放未使用的空间.

    CArray::RemoveAll 
    void RemoveAll( );
    删除所有的元素.

    CArray::GetAt 
    TYPE GetAt( int nIndex ) const;
    根据索引(参数)取得某个数组元素的值.

    CArray::SetAt 
    void SetAt( int nIndex, ARG_TYPE newElement );
    将第nIndex的元素的值设置成newElement.

    CArray::ElementAt 
    TYPE& ElementAt( int nIndex );
    取得第nIndex个元素的引用.

    CArray::GetData
    const TYPE* GetData( ) const;
    TYPE* GetData( );
    取得静态数组指针.

    void SetAtGrow( int nIndex, ARG_TYPE newElement );
    throw( CMemoryException );
    将第nIndex个元素设置成newElement,如果数组元素不够,会增加空间.

    CArray::Add 
    int Add( ARG_TYPE newElement );
    throw( CMemoryException );
    增加一个元素.

    CArray::Append
    int Append( const CArray& src );
    将另一个数组追加过来.

    void Copy( const CArray& src );
    复制数组,已经内容将会被覆盖.

    CArray::InsertAt 
    void InsertAt( int nIndex, ARG_TYPE newElement, int nCount = 1 );
    throw( CMemoryException );
    void InsertAt( int nStartIndex, CArray* pNewArray );
    throw( CMemoryException );
    插入一个元素(或另一个数组)到数组.

    CArray::RemoveAt 
    void RemoveAt( int nIndex, int nCount = 1 );
    删除另一个元素.

    CArray::operator [ ] 
    TYPE& operator []( int nIndex );
    TYPE operator []( int nIndex ) const;
    通过索引设置或取得另一个元素.

    使用实例
    #include "afxtempl.h"
    //...
    CArray

    2.CArray类原理

    在使用vc进行比较复杂的编程时,经常需要用到复杂的数组结构,并希望能实现动态管理。由于C++并不支持动态数组,MFC提供了一个CArray类来实现动态数组的功能。有效的使用CArray类,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MFC提供了一套模板库,来实现一些比较常见的数据结构如Array,List,Map。CArray即为其中的一个,用来实现动态数组的功能。
    CArray是从CObject派生,有两个模板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CArray类数组元素的变量类型,后一个是函数调用时的参数类型。
    现在有一个类 class Object,若要定义一个Object的动态数组,那么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CArray<Object,Object> Var1;
    CArray<Object,Object&> Var2;

    Var1与Var2哪一个的效率要高呢? Var2的效率要高。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对CArray的源代码做一个剖析就清楚了。
    先了解一下CArray中的成员变量及作用。TYPE* m_pData; // 数据保存地址的指针
    int m_nSize; // 用户当前定义的数组的大小
    int m_nMaxSize; // 当前实际分配的数组的大小
    int m_nGrowBy; // 分配内存时增长的元素个数

    首先来看它的构造函数,对成员变量进行了初始化。 CArray<TYPE, ARG_TYPE>::CArray()
    {
    m_pData = NULL;
    m_nSize = m_nMaxSize = m_nGrowBy = 0;
    }

    SetSize成员函数是用来为数组分配空间的,从这里着手,看CArray是如何对数据进行管理的。SetSize的函数定义如下: void SetSize( int nNewSize, int nGrowBy = -1 );
    nNewSize 指定数组的大小 
    nGrowBy 如果需要增加数组大小时增加的元素的个数。
    对SetSize的代码,进行分析。(由于代码太长,只列出部分重要部分) void CArray<TYPE, ARG_TYPE>::SetSize(int nNewSize, int nGrowBy)
    {
    if (nNewSize == 0)
    {
    // 第一种情况
    // 当nNewSize为0时,需要将数组置为空,
    // 如果数组本身即为空,则不需做任何处理
    // 如果数组本身已含有数据,则需要清除数组元素
    if (m_pData != NULL)
    {
    //DestructElements 函数实现了对数组元素析构函数的调用
    //不能使用delete m_pData 因为我们必须要调用数组元素的析构函数
    DestructElements<TYPE>(m_pData, m_nSize);
    //现在才能释放内存
    delete[] (BYTE*)m_pData;
    m_pData = NULL;
    }
    m_nSize = m_nMaxSize = 0;
    }
    else if (m_pData == NULL)
    {
    // 第二种情况
    // 当m_pData==NULL时还没有为数组分配内存
    //首先我们要为数组分配内存,sizeof(TYPE)可以得到数组元素所需的字节数
    //使用new 数组分配了内存。注意,没有调用构造函数
    m_pData = (TYPE*) new BYTE[nNewSize * sizeof(TYPE)];
    //下面的函数调用数组元素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Elements<TYPE>(m_pData, nNewSize);
    //记录下当前数组元素的个数
    m_nSize = m_nMaxSize = nNewSize;
    }
    else if (nNewSize <= m_nMaxSize)
    {
    // 第三种情况
    // 这种情况需要分配的元素个数比已经实际已经分配的元素个数要少
    if (nNewSize > m_nSize)
    {
    // 需要增加元素的情况
    // 与第二种情况的处理过程,既然元素空间已经分配,
    // 只要调用新增元素的构造函数就Ok
    ConstructElements<TYPE>(&m_pData[m_nSize], nNewSize-m_nSize);
    }
    else if (m_nSize > nNewSize)
    {
    // 现在是元素减少的情况,我们是否要重新分配内存呢?
    // No,这种做法不好,后面来讨论。
    // 下面代码释放多余的元素,不是释放内存,只是调用析构函数
    DestructElements<TYPE>(&m_pData[nNewSize], m_nSize-nNewSize);
    }
    m_nSize = nNewSize;
    }
    else
    {
    //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需要的元素大于m_nMaxSize,
    // 意味着需要重新分配内存才能解决问题

    // 计算需要分配的数组元素的个数
    int nNewMax;
    if (nNewSize < m_nMaxSize + nGrowBy)
    nNewMax = m_nMaxSize + nGrowBy;
    else
    nNewMax = nNewSize; 
    // 重新分配一块内存
    TYPE* pNewData = (TYPE*) new BYTE[nNewMax * sizeof(TYPE)];
    //实现将已有的数据复制到新的的内存空间
    memcpy(pNewData, m_pData, m_nSize * sizeof(TYPE));
    // 对新增的元素调用构造函数
    ConstructElements<TYPE>(&pNewData[m_nSize], nNewSize-m_nSize);

    //释放内存
    delete[] (BYTE*)m_pData;

    //将数据保存
    m_pData = pNewData;
    m_nSize = nNewSize;
    m_nMaxSize = nNewMax;
    }
    }

    注意上面代码中标注为粗体的代码,它们实现了对象的构造与析构。如果只为对象分配内存,却没有调用构造与析构函数,会不会有问题呢?
    如果只是使用c++的基本数据类型,如果int,long,那的确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类,比如下面的类: class Object
    {
    public:
    Object(){ ID = 0; }
    ~Object();
    protected:
    int ID;
    };
    这里只为Object类分配了空间,也能正常使用。但是,类的成员变量ID的值却是不定的,因为没有初始化。如果是一个更复杂的组合类,在构造函数中做了许多工作,那可能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同样,删除的数组元素时,也一定要调用它的析构函数。
    现在来看下面的Preson类 class Preson
    {
    public: 
    Preson()
    {
    name = new char[10];
    }
    ~Preson()
    {
    delete []name;
    }
    char* name;
    int age;
    }
    如果没调用构造函数,那么对name操作肯定会出错。调用了构造函数后,删除元素时,如果不调用析构函数,那么,name所指向的内存不能正确释放,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再来看一下ConstructElements与DestructElements如何实现构造与析构函数的调用。
    下面是ConstructElements函数的实现代码template<class TYPE>
    AFX_INLINE void AFXAPI ConstructElements(TYPE* pElements, int nCount)
    {
    // first do bit-wise zero initialization
    memset((void*)pElements, 0, nCount * sizeof(TYPE));

    for (; nCount--; pElements++)
    ::new((void*)pElements) TYPE;
    }
    ConstructElements是一个模板函数。对构造函数的调用是通过标为黑体的代码实现的。可能很多人不熟悉new 的这种用法,它可以实现指定的内存空间中构造类的实例,不会再分配新的内存空间。类的实例产生在已经分配的内存中,并且new操作会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因为vc中没有办法直接调用构造函数,而通过这种方法,巧妙的实现对构造函数的调用。
    再来看DestructElements 函数的代码template<class TYPE>
    AFX_INLINE void AFXAPI DestructElements(TYPE* pElements, int nCount)
    {
    for (; nCount--; pElements++)
    pElements->~TYPE();
    }
    DestructElements函数同样是一个模板函数,实现很简单,直接调用类的析构函数即可。 
    如果定义一个CArray对象 CArray<Object,Object&> myObject ,对myObject就可象数组一样,通过下标来访问指定的数组元素。通过[]来访问数组元素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只要重载运算符[]即可。
    CArray[]有两种实现,区别在于返回值不同。我们来看看代码: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_TYPE>
    AFX_INLINE TYPE CArray<TYPE, ARG_TYPE>::operator[](int nIndex) const
    { return GetAt(nIndex); }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_TYPE>
    AFX_INLINE TYPE& CArray<TYPE, ARG_TYPE>::operator[](int nIndex)
    { return ElementAt(nIndex); }
    前一种情况是返回的对象的实例,后一种情况是返回对象的引用。分别调用不同的成员函数来实现。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实现(省略部分): TYPE GetAt(int nIndex) const
    { ASSERT(nIndex >= 0 && nIndex < m_nSize);
    return m_pData[nIndex]; }
    TYPE& ElementAt(int nIndex)
    { ASSERT(nIndex >= 0 && nIndex < m_nSize);
    return m_pData[nIndex]; }
    除了返回值不同,其它都一样,有什么区别吗?我们来看一个实例说明。 CArray<int,int&> arrInt;
    arrInt.SetSize(10);
    int n = arrInt.GetAt(0);
    int& l = arrInt.ElementAt(0);
    cout << arrInt[0] <<endl;
    n = 10;
    cout << arrInt[0] <<endl;
    l = 20;
    count << arrInt[0] << endl;
    结果会发现,n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数组,而l的变化会改变数组元素的值。实际即是对C++中引用运算符的运用。
    CArray下标访问是非安全的,它并没有超标预警功能。虽然使用ASSERT提示,但下标超范围时没有进行处理,会引起非法内存访问的错误。
    前面谈到模板实例化时有两个参数,后一个参数一般用引用,为什么呢?看看Add成员函数就可以明。Add函数的作用是向数组添加一个元素。下面是它的定义: int CArray<TYPE, ARG_TYPE>::Add(ARG_TYPE newElement)
    Add函数使用的参数是模板参数的二个参数,也就是说,这个参数的类型是我们来决定的,可以使用Object或Object&的方式。熟悉C++的朋友都知道,传引用的效率要高一些。如果是传值的话,会在堆栈中再产生一个新的对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下面来分析一下Add函数的代码: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_TYPE>
    AFX_INLINE int CArray<TYPE, ARG_TYPE>::Add(ARG_TYPE newElement)
    {
    int nIndex = m_nSize;
    SetAtGrow(nIndex, newElement);
    return nIndex; 
    }
    它实际是通过SetAtGrow函数来完成这个功能的,它的作用是设置指定元素的值。下面是SetAtGrow的代码: template<class TYPE, class ARG_TYPE>
    void CArray<TYPE, ARG_TYPE>::SetAtGrow(int nIndex, ARG_TYPE newElement)
    {
    if (nIndex >= m_nSize)
    SetSize(nIndex+1, -1);
    m_pData[nIndex] = newElement;
    }
    SetAtGrow的实现也很简单,如果指定的元素已经存在,就把改变指定元素的值。如果指定的元素不存在,也就是 nIndex>=m_nSize的情况,就调用SetSize来调整数组的大小。

    CArray释放内存

    for (i=myArray.GetUpperBound() ;i >= 0;i--)
    {
       CMyClass* pObj = myArray.GetAt(i);
       delete pObj;
    }

     

  • 相关阅读:
    LeetCode 501. 二叉搜索树中的众数
    LeetCode 404.左叶子之和
    LeetCode 450. 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节点
    LeetCode 437. 路径总和 III
    LeetCode 429. N 叉树的层序遍历
    LeetCode 213. 打家劫舍 II
    LeetCode 337. 打家劫舍 III
    LeetCode 198. 打家劫舍
    LeetCode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LeetCode 230. 二叉搜索树中第K小的元素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pxblog/p/50100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