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算法:管窥算法-最大连续子序列和

    1.一些逻辑比较复杂的题用离散数学来撸逻辑,逻辑就会很清楚了,就不会有错

    2.经典算法问题 - 最大连续子数列和

    https://www.cnblogs.com/conw/p/5896155.html

      1.暴力法

    复杂度O(N^3)。假设数组长度为N。因为有3个嵌套的循环,每个循环最大可能次数与n的一次方成线性关系。

     1     public static int B(int[] a){
     2         int n= a.length;//获取数组长度
     3         int maxSum=a[0];//最大和初始化为数组第一个值
     4         int currSum;//当前子序列的和
     5         //设i为子序列头,j为子序列尾,那么没一对i,j就对应一个子序列。
     6 //        用两个嵌套的循环来确定每一对i,j
     7         for(int i=0;i<n;i++){
     8             for(int j=i;j<n;j++){
     9                 currSum=0;//初始化当前子序列和为0
    10 //                下面的这个循环用于求一对i,j确定的子序列的和
    11                 for(int k=i;k<=j;k++){
    12                     currSum+=a[k];
    13                 }
    14 //                如果该子序列的和大于最大和就更新最大和
    15                 if(currSum>maxSum){
    16                     maxSum=currSum;
    17                 }
    18             }
    19         }
    20         //返回最大和
    21         return maxSum;
    22     }

      2.分治法:时间复杂度T(n)=O(nlogn);n为数组长度。

    最多可能递归的次数与n成线性,所以为logn,每次递归里面有一个循环(该循环与n成线性,所以为n),即时间复杂度为nlogn

     1 /**
     2  * 最大连续子数列和(接口无法统一,因为要用到递归)-分治法
     3  * @param a
     4  * @return
     5  */
     6     /*
     7      分治法思路:
     8      这个最大和子序列的元素要么
     9      A:全在中点左边
    10      B:全在中点的右边
    11      C:一部分在左边一部分在右边
    12     如果是C情况,是能够简单直接求出最大和的,
    13     C求最大和方法:
    14     左边部分向左扩展为和最大的子序列,右边部分向右扩展为和最大
    15     的子序列,然后相加即可(这个扩展的复杂度为n)。
    16     如果为A(或B):调用函数递归左(或右)子序列即可。
    17     三种情况的最大子序列都求出来。
    18     最后比较三种情况求出来的值哪个最大,哪个就是最大子序列了
    19     */
    20     
    21     //from表示递归的数组的首元素下标,to表示尾元素下标,
    22 //    实质上由下标构建出一个子数组来递归。
    23     public static int B2(int[] a,int from,int to){
    24         //下标相等说明只有一个元素,直接返回
    25         if(from==to){
    26             return a[from];
    27         }
    28         //求出中点
    29         int middle=(from+to)/2;
    30 //        全在中点左边。递归
    31         int s1=A2.B2(a, from, middle);
    32 //        全在中点的右边。递归
    33         int s2=A2.B2(a,middle+1,to);
    34 //        一部分在左边一部分在右边
    35         //求左边部分最大和
    36         int left=a[middle];
    37         int currSum=a[middle];
    38         for(int i=middle-1;i>=from;i--){
    39             currSum+=a[i];
    40             if(currSum>left){
    41                 left=currSum;
    42             }
    43         }
    44         //求右边部分最大和
    45         int right=a[middle+1];
    46         currSum=a[middle+1];
    47         for(int i=middle+2;i<=to;i++){
    48             currSum+=a[i];
    49             if(currSum>right){
    50                 right=currSum;
    51             }
    52         }
    53         int s3=left+right;
    54         //比较三种情况的子序列和,返回最大那个
    55         //return s1>s2?s1:(s2>s3?s2:s3);这是错误的,只判断s1>s2就返回s1了,但s1不一定>s3啊
    56         return (s1>s2 && s1>s3)?s1:(s2>s3?s2:s3);
    57     }

      3.分析法(注:分析法并不是常规的算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出来的算法,所以分析法是没有统一标准和特征的)

    通过分析得出了非常简便的方法,且时间复杂度为n(当然因题而异)

    分析法和动态规划一样?

    4.动态规划法(最优子问题),时间复杂度O(n)。

     1 /**
     2  * 最大连续子数列和(接口统一)-分析法
     3  * @param a
     4  * @return
     5  */
     6     /*
     7      分析法思路:
     8      分析题目:
     9      定义一个sum=首元素,如果sum<0,那么就取sum=sum序列的下一个元素。否则sum+=sum序列的下一个元素。
    10     */
    11     
    12     public static int B3(int[] a){
    13         //取出数组长度
    14         int l = a.length;
    15         int sum=a[0];
    16         int result=a[0];
    17 //        遍历数组
    18         for(int i=1;i<l;i++){
    19             if(sum<0){
    20             //表示舍弃前面相加的和<0的部分
    21                 sum=a[i];
    22             }else{
    23                 sum+=a[i];
    24             }
    25             if(sum>result){
    26                 result=sum;
    27             }
    28         }
    29         return result;
    30     }

  • 相关阅读: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小马哥和数列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XiaoWei的战斗力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猜猜谁是我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竹之书(大数,同余定理)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画图游戏 BugZhu抽抽抽!!
    浙江工业大学校赛 画图游戏
    pta 天梯地图 (Dijkstra)
    Atom打造 c/c++编译环境(忙了一个上午)
    HRBUST
    CSU 1808 地铁 (Dijkstra)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nconding/p/104530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