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读《大公司高管做草根创业的几个坑》有感

    虎嗅注:本文作者@二宝真好记 
    曾先后在百度、阿里做过中高层管理,目前在创业路上。
    本文是他一路创业过来对合伙人选择、团队搭建、公司治理、融资节奏等相关问题的反思,
    文字真切反映了创业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一个从大公司到草根创业的落差。

    一、独白

    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经历和感受。
    我是个偏激的人,对很多事情常有另类的理解。
    如果想喝大众鸡汤,那么对不起,我没这个本事;
    如果读起来反胃,那么轻骂一句关掉即可,千万别气坏了。

    我创业到现在距离成功和失败都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谈不上什么成功感悟,也谈不上什么失败总结。只是过程中的一点小积累。

    以前总以为自己本事很大,只差一个舞台。
    感谢投资人和兄弟们的支持,让我拥有了一个自由的舞台。
    以前总以为经过大公司中高层的历练,可以出来披荆斩棘了。
    结果却接连掉入一个又一个的坑。执行力比预期差了很多。而问题恰恰出在自己的身上。

    二、关于草根创业的定义

    草根与高大尚是相对的,但无明显界限。为了让下面的字能码下去,我暂时做个简单的草根创业定义:
     *  500万rmb以下的天使投资。
     *  租用低档办公场所,甚至民宅,办公条件简陋。
     *  人数不超过20,平均工资不高。
     *  产品未成形,市场认可度未知。

    初看起来大公司高管做草根创业,似乎有点杀鸡用牛刀,大炮打飞鸟的意思。
    但实际并没那么轻松。接下来我晒以下自己大半年趟过的几个坑。

    三、一个自说自话的故事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阿里工作过6年,走技术路线,P9,相当于管理层的总监级,
    【评】
    阿里的P9是M4(核心)总监级别,定义为资深专家。
    薪资在80W-100W, 股票16000股;
    【END】
    但比较不上进,很多年没再升级了。
    以前主要做些技术架构工作。顺手带过几年小团队,都是20人左右的规模。
    本来算不得什么高管,更没带过千军万马。
    但体检单上写着:高管1级。那把自己往上提一提,硬算个高管吧。

    接下来说的,全是我个人经历和体会。
    如果觉得有共鸣,那么我很欣慰。
    如果觉得图样图森破,那么you can you up。

    四、刷简历就是为了再创业

    07年第二次创业败得很惨。
    选题失败,融资失败,合伙人不睦,转型失败,似乎就没有什么成功的地方。
    那次打击很大,在家休养了大半年。

    合伙人建议我去大公司历练一下,当几年的中高层。
    然后再出来可能很多事情会更从容。我觉得很有道理。
    再加上年轻力壮的,总不能老在家猫着吧。
    后来机缘巧合,去了阿里。

    阿里实在太养人了,一不小心呆了6年。
    再不出来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出来了吧。
    于是一狠心,一年前出来继续占山为王。
    做了一个叫萝卜兔的产品,免费为猎头和企业HR提供简历。

    五、再创业反而遇到新问题

    在阿里修炼了6年,这次创业确实有很大不同。
    上一次产品做出来之后也拿不到投资,甚至都见不到投资人。除了闷头做事真的什么都没考虑过。

    这一次视野开阔了不少,开始明白什么叫市场,什么叫生意。
    早期的融资有点小波折,但基本上仅凭刷脸就拿到了天使。
    纠结了高大尚的合伙人。租2万块的办公室,员工人数更是比过去扩大了2,3倍。
    鸟枪换炮的感觉,一切都如预期般美好。

    但紧接着问题来了:
      公司的执行力却连当年都不如。
    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才趟过一个又一个坑。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认识到一切问题都是我的问题之后。
    现在公司的执行力逐渐走上正轨了。尽管还有一些小问题,但近期应该不会做大的调整。

    六、 执行力差的几个坑

    1.草根也豪华
    我对自己最自信的是带团队的能力,于是先搞搞管理呗。
    先搞个组织架构,技术部,产品部,运营部,行政部五脏俱全。
    恨不得一下子奠定公司未来10年的基础。

    带个十几二十人小轻松吧,于是玩命找人,一个月内填满办公室。
    但带来的问题是: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衔接的地方一定出问题。
    然后是演变成互相之间的指责,抱怨。

    如果有时空机穿梭回去,我会只成立一个部门。
    You create it,you own it, you run it。
    责任心和对市场的感觉想不来都难。
    先用4,5个月把6,7个人的团队打磨成熟然后再考虑扩展。

    2.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在大公司当过管理层的都是人精,都有过所谓的成功经验。
    我们会认为当年的成功是因为方法对了,而方法用的时间长了会固化为习惯。
    到后来会有一种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感觉。

    远啦我们讲究团队合作,讲究各司其责,讲究流程规范。
    做网站得有产品经理吧,得有美工吧,得有前端工程师吧,得有后端工程师吧,得有算法工程师吧,
    每个角色各自需要一个人吧,还好我没有把QA,运维,DBA加进来。

    然后生产的流程变成:
      CEOà产品合伙人à产品经理àUI工程师à技术合伙人à前端工程师à后端工程师。
    这似乎没什么不对的,大公司里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甚至有合伙人认为分工还是粗糙,没有专职的QA来控制质量是无法接受的。

    然后的现象是每一层都有信息的损失,最后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却跟最初的想法谬以千里。

    这个流程冗长还不算什么,更严重的现象出现了。
    产品经理不了解市场。工程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产品好坏的检验。
    运营人员不了解产品设计,根本玩不转。
    大家职责太细,具体工作堆积如山。
    然后出现了很多创业公司很搞笑的共同现象:
     * 太忙了,没人有空用自家的产品。
     * 我又不是用户,我怎么知道用户怎么想的?

    如果重来一遍,我会取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自己来做产品设计,
    让前端工程师跟UI合并成一个人,或者让前端跟后端合并成一个人。
    让UI设计与产品研发并行,先做出来个不好看的版本。
    产品细节之处只抄袭,不创造。
    注重产品迭代的频率,而不是单次产出的惊艳。

    【评】
    我以前在一家传统软件企业经历过一个产品,其实产品并不复杂,技术也都是现成。
    公司不大,总共算起来的人也就四十来人,但部门却不少。
    产品涉及两个硬件部门,一个硬件接口部门,UI部门,前端开发部门,后台开发部门,产品经理。
    产品原型很快就弄出来了,开始联调。
    因为部门多,又不属于一个领导管,出现了问题,就开始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甚至明明是技术上问题,却先坐下来光聊,而不是去调试,跟踪日志。
    结果是联调花了比开发更多的时间,却没有生成一个稳定的版本。

    我反思这个项目的失败之处有三点:
    第一:项目总监失职
    项目总监急于上产品,给产品不断地加功能,
    在一个产品还未完成并稳定的情况下,急于又上了两个产品线,导致管理和人员失控。

    甚至出现了有的后台组功能开发了足有半年了,还没有和前端进行过联调。
    这导致了后台组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丧失,
    还有一个核心员工的中途因对项目不认可而离职。

    第二:团队建设失败
    团队在组建时,操之过急,招了两个完全不能胜任的人员,还给了不应给职位和权责。
    其中一人是架构师,只是因为来自一家知名外企,但什么项目架构也没有做过。
    在沟通能力上更是很差,最后走却是因为直闯老板的会议,导致直接被开。

    另一个则是技术,管理,素质皆不行。
    你和他聊技术,他却和你聊态度。
    最后他负责的前端开发代码一行注释没有,文档没有,离职交接仅一天。

    第三:产品执行失败
    产品线的无序扩张,导致没有一个产品是行的。

    如果再回头,应该:
    先用4,5个月把6,7个人的团队打磨成熟然后再考虑扩展。
    部门和人员尽可能地缩减,产品细节之处只抄袭,不创造。
    注重产品的稳定迭代,而不是功能混乱地堆积。
    【END】

    3.兵不是原来的兵
    很多将军打败仗都会想到一个问题:
      现在的兵不行啊。
    过去带特种部队的时候,老子如何如何攻城拔寨;而现在,哎!

    过去在百度阿里的时候,带得都是最牛学校中的最好学生,任务说清楚了,等着好收成就行了。
    而现定盯不紧的地方一定出问题。
    优秀的团队谁都能带,平庸的教练带美国男篮梦之队一样夺冠。
    也许先前我们高估了自己的领导力。

    接下来的解法无非两条路:
    第一、换回原来的兵。
    第二、改变我们自己。

    第一种解法对于草根创业几乎不可能。我原来的下属多数可以去A轮B轮的公司做CTO了。
    没有任何道理来我这里当创始员工。
    市场上优秀的人才有多抢手,创业公司用高于大公司50%的薪水一样挖不到。
    何况草根创业者更掏不起这份钱。
    第二种解法改变自己更加可行,但年龄越大,职位越高,改变起来就约痛苦。

    4.事儿不是原来的事儿
    无论原来的在大公司地位多么显赫,位置多么重要,对于整个商业体系而言,我们的作用不过是颗螺丝钉。
    而现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生意。

    以前是专业上的大牛,靠着专业能力让员工折服,让所有事情尽在掌控之中。
    现在至少有50%的事情自己不是很懂,一样的摸石头过河,经常犯错误。

    原来事情是清晰的,定下半年度KPI就沿着这条路做下去好了,
    一个大部门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调整方向和打法的。
    但创业之后情况完全不同,大方向不会变,但打法确要经常的调整。
    变化就是成本,变化需要解释,变化就有风险。
    事情是不可能再回到大公司那个样子,那么需要变化的只能是船长自己。

    5.缺少中层
    我原来是个团长,师长。
    现在让我直接带兵干排长的工作,很多不适应。
    跟员工缺乏共同语言,而且我要谋划更大的局,不要因小失大。
    只要找到几个好的连长,排长,问题不就解了吗?

    这么想没错,但天使阶段就是招不到好的连长,排长。
    想从现有员工中提拔起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好使的。
    中层很重要,但雇不到,提不起。怎么破?
    自己和合伙人向下走几个台阶,成为中层呗。
    小小的创业公司需要那么多高层做什么?

    【评】
    同等规模的团队,无论是在创业公司,还是在大公司,中层都是很重要的。
    中层的稳定性也是对项目影响最大的。
    对于高层,因为他们都不会直接管项目,所以来去对现有项目影响不大;
    对于底层,因为做的是细节,来去直接替换个人就可以了。
    而中层就不一样,他们是承上启下的。

    我在职场中就遇到过中层离职,
    一次导致项目的后期开发直接夭折;
    一次则是直接导致项目延期足有半年。
    【END】

    6.阶段性错位
    网上有很多鸡汤,教大家如何做创业供公司的CEO。
    平心而论,这些理论都没错。错的是他没告诉你做创业公司什么阶段的CEO。
    天使,A轮,B轮,C轮,上市应该是有不同的做法的。
    CEO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于是早期的时候,我们学着鸡汤。
    合伙人只需要搞定:人、钱、事就够了。于是我们都浮在上面吹牛逼
    。举个例子,我们之中一个合伙人认为,他的所有工作就是只需要找到下面的3个总监。
    然后把团队交给这三个人来带,自己看这这三个人就够了。而我自己也曾经表示赞同。

    草根创业的选择合伙人就是因为各自在专业领域擅长。
    放着会做事的人玩口活,监督不会做事的人做事是不是很搞笑。
    但我当初就是这么搞笑。

    一心学习着怎么当老板,却不知道老板在不同阶段工作内容不同。
    草根阶段的时候,老板无异于个体户。
    或者工地上的大工——砌墙的。
    员工是小工,在为你和灰搬砖。主要的活还得自己来干。

    【评】
    所以,公司在每个阶段对创始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公司的草根阶段,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以前部门里有个很牛的同事。
    他的个人能力很强,也很用功,开发效率奇高。
    我曾经开过玩笑,问他:"你有不会的吗!"

    他在我们公司呆了没有多久,就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去了另一家公司,
    相当于他一个人把整个系统搭建起来了,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核心员工,高层。
    而后面两年的工作都是把他原来一个人做的事情,分成部门,再一点点扩展和优化。

    部门里更早的一个同事,经历也是如此。
    能力很强,去了新公司,新公司业务发展是突飞猛进,真是他发挥的好机会。
    很快,他就做到了总监级别。
    所以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END】

    7.合伙人进入哲学争执
    合伙人都是高大尚的身份。
    但大家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解法。

    有很多时候,大家找到的问题和解法实际上是相同的。
    但表述出来很容易上升到理论哲学的环节,这是所谓“高管”的狗屁通病吧。

    本来大家说的内容是一致的,却彼此不服气,非要在哲学理论上分个高下。
    幸亏我的合伙人都是知根知底,有原始的信任。
    情商又远远超过我,关键时候总能刹得住闸,并给我适当的提醒。

    8.CEO抓小放大
    当缺乏中层,员工又不给力的时候。
    CEO总是忍不住自己冲上去,恨不得自己去消灭很多细节。
    做着做着,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然后就出现了你们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光荣伟大正确的这种气氛。
    员工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加。

    然后CEO陷入到UI等小细节里面不能自拔,而生意的本质却很少关注。
    最后市场不买账,自己还是坚定的认为原因是未能把那些小细节做好。

    9.是教训也是建议
    1)位置越高的高管,越不建议做草根创业。
    可以学学雷军等人直接从A轮,B轮的状态开始。
    在大公司位置越高,改变自己越难。
    开会的时候我曾经对合伙人发脾气:
       如果我做投资,坚决不投你们这种年纪的。
    而实际上,他们年纪还都比我小一点。

    2)找合伙人的时候,不要在乎对方有多大的名头。
    主要看接下来能不能成为公司中挑大梁干活的人。
    搞战略有CEO一个人够了,其他合伙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参谋、建议、提醒,但不建议合伙人主要职责是搞战略。
    也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未来的扩展性,集中所有火力活到下一轮再说。

    3)不要搞什么组织架构,一个部门承担所有事儿吧。
    早期合伙人是主力干活的,不要非得给他们带团队。

    4)人员前5个月的时候不要超过10人。
    最好是合伙人当师傅一个带一个,最多一个人不能带超过3个。

    5)招聘很重要,但招来的人都是锦上添花的。
    靠合伙人团队杀出一条血路吧。
    【评】
    ​自己得先是锦!
    ​【花】
    6)天使阶段,CEO花一半的精力抬头看路。
    确保方向的正确性。

    7)学习心态,不断反思,承认不足。
    如果觉得自己连续两个月没犯傻逼,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没在做事。
    第二没在进步。

    也许有同行会说,扯这么多犊子原因只有一个:
    你太嫩了,稍稍换个环境就N多不适应。

    我还是那句话:you can you up.最好还能教教我。

  • 相关阅读:
    Centos8安装MySQL8(社区版)
    DateTime.Now 在.netcore下的格式问题
    HP Socket FAQ
    docker基本操作
    Win10-Docker和VMware运行环境冲突解决办法
    Centos8安装docker-compose
    .net5 RSA
    密码规则之数字、小写、大写、特殊字符,至少满足3个
    .net5 应用程序启动和停止事件
    MySQL中国省市区数据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eoyan/p/45278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