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电梯调度程序结对编程

    结对人员:马佐霖  王迪

    1.结对编程

       1.1结对编程优缺点

      (1)首先应该是结对编程的高效率了,结对编程的时候,两个人可以分开做不同的unit,也可以同时做相同的unit。在项目的一些简单的unit,一个人能够很简单的unit就可以分给不同的人去做;对于核心的unit,比如说此次项目电梯调度的算法部分,这是一个核心的部分,需要我们共同讨论,经过讨论后再去实现,或者两个人分别写出自己的想法,用代码实现,这时候,综合两个人效率高的那个人的算法。另外,在结对编程时候,有一定相互监督作用,比起一个写程序,更不会想去玩一些其它的东西。

      (2)想法源于两个人的激烈讨论,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中,常常忽然就会有一个灵感突然来袭,或者是会有一些之前不懂得地方,可能一下就懂了。

      (3)结对编程的时候乐子多,我们合作的很开心,这样能提高我们的激情,同时也就提高了效率,工作起来很带劲

      (4)在调试的时候,不再是一个人调试时那样无奈了,遇到了bug时,两个人一起,上面那张相片就是我们两个人在调试时候留下的,这时候,有两个人的经验,应付这些bug就能更得心应手一些了。后期维护起来也更加方便。

       1.2结对伙伴优缺点

       王迪的优点:(1)特别的认真;(2)很热情;(3)幽默,跟他一起工作挺好玩的

       王迪的缺点:很喜欢钻牛角尖,项目进度有些慢

       我的优点:(1)乐观;(2)编码速度比较快;(3)交流能力还行

       我的缺点:经验比较不足

    2.Information Hiding, interface design, loose coupling

       2.1Information Hiding

          信息隐藏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特定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可访问的。

      信息隐藏是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础。在结构化中函数的概念和面向对象的封装思想都来源于信息隐藏。软件业对这个原则的认同也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David Parnas在1972年最早提出信息隐藏的观点。他在其论文中指出:代码模块应该采用定义良好的接口来封装,这些模块的内部结构应该是程序员的私有财产,外部是不可见的。Fred Brooks在《人月神话》的20周年纪念版中承认了当时自己对Parnas的批评是错误的。他说道:“我确信信息隐藏--现在常常内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中--是唯一提高设计水平的途径”。
    以下列举了一些信息隐藏原则的应用。
         1.  多层设计中的层与层之间加入接口层;
         2.  所有类与类之间都通过接口类访问; 
         3.  类的所有数据成员都是private,所有访问都是通过访问函数实现的;

       2.2interface design

         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系统,通常会把系统做一定分解降低分析设计开发的难度,模块划分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方式,而模块与模块之间则是通过接口设计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实践中,极有可能出现两种状况:接口维护失控或者过严而死板(而影响开发)。接口失控是因为接口的维护太过随意,因为A模块的需要就轻易在B模块中添加一个接口(方法),导致该接口(方法)非独立性(基本上只给模块A的这个功能点使用),或者是接口的控制过严,导致或者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接口的易用性不好。 原因在于:接口是两个模块间的耦合,而发生的种种问题在于模块耦合太过紧密;同时实践中,把模块对外提供的接口,与模块需要实现的外部模块的接口混为一谈。根据指导原则:为了降低耦合只有在中间加一层。一种可行的实践是:不轻易为模块设计对外提供的接口(方法),除非是通过重构得来的;模块对外提供两种类:一个是需要外部模块实现的接口(接口设计从本模块需要出发,当然每个接口尽管是为某个功能点服务,但也要注意其在模块内通用性),另一个是其它模块要求本模块实现的接口的实现类。即:A模块拥有一些需要B模块实现的接口(A模块对B模块的要求),而B模块中也有要求A模块实现的接口,因而A有这些接口的实现类。这种实践方式的好处在于:模块的接口就多了一层隔离降低了耦合,把接口的通用性和接口的适应性分离,又明确了模块的边界,使得接口在日后的优化和调整有了缓冲。接口设计的关键是能够将系统的每一个模块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而且能够让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模块接口设计也是实现系统功能实现整体化的手段,而且是有益于系统拆分、整合等手段所必备的。

    1.单一职责原则 -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职责即为“变化的原因”。  

    2.开放-封闭原则 - Open Close Principle(OCP)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 关键是抽象.将一个功能的通用部分和实现细节部分清晰的分离开来。开发人员应该仅仅对程序中呈现出频繁变化的那些部分作出抽象. 拒绝不成熟的抽象和抽象本身一样重要 )  


    3.里氏替换原则 -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  子类型(subclass)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基类型(superclass)。  


    4.依赖倒置原则(IoCP) 或 依赖注入原则 -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Hollywood原则: "Don't call us, we'll call you". 程序中所有的依赖关系都应该终止于抽象类和接口。针对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任何变量都不应该持有一个指向具体类的指针或引用。任何类都不应该从具体类派生。 任何方法都不应该覆写他的任何基类中的已经实现了的方法。 


    5.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接口属于客户,不属于它所在的类层次结构。多个面向特定用户的接口胜于一个通用接口。  包(类库、DLL)内聚原则  6.重用发布等价原则(REP)  重用的粒度就是发布的粒度。  7.共同封闭原则(CCP) 

       2.3loose coupling

      在过去常用的程序架构中,多数应用程序之间直接相互通信。当应用程序需要修改或淘汰时,这种依赖便成为一个实际问题。任何修改都可能会按其自身的方式更新每条唯一的通信线路。因此,这种变更可能代价高昂。这种情况被称为应用程序间的紧耦合,也逐渐成为让一些企业头疼的问题。

      另一方面,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将松耦合作为成功的企业级应用程序集成的一个主要原则。与紧耦合相反,松耦合是:

      限制请求者应用程序代码和提供者应用程序代码的相互了解。如果耦合的服务任何方面有所变化,那么,请求者或提供者的应用程序代码(更可能是两者同时)必须改变。如果任何一方(请求者、提供者或中介基础架构)对解耦的服务任何方面作出改变,那么其它几方不必随之改变。

      松耦合系统通常是基于消息的系统,此时客户端和远程服务并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实现的。客户端和服务之间的通讯由消息的架构支配。只要消息符合协商的架构,则客户端或服务的实现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而不必担心会破坏对方。松耦合通讯机制提供了紧耦合机制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并且它们有助于降低客户端和远程服务之间的依赖性。但是,紧耦合性通常可以提供性能好处,便于在客户端和服务之间进行更为紧密的集成(这在存在安全性和事务处理要求时,可能是必需的)。

      对于松耦合,我虽然没有参与过比较大型规范的软件开发,但是在一些个人程序中也感受到了松耦合思想的重要性。

      松耦合不仅对通讯机制有很大的益处,它作为一种思想在程序设计、结构方面都能有很大的启发。松耦合,其实是强调模块的独立性。

    3.Design by Contract, Code Contract

      

      优点:契约式设计要求软件设计者为软件组件定义正式的,精确的并且可验证的接口,为传统的抽象数据类型又增加了先验条件、后验条件和不变式。

                 契约式设计中的函数,能做到在进入时假定,并在退出时保持一些特定的属性。

                 契约式设计可以提高程序可靠性,使调试过程简单化,帮助调试。

         缺点:契约式设计约束性很强,不能随时更改新的设计方案。

    4.UML图

       

    5.算法

  • 相关阅读:
    centos7 killall 命令
    移动硬盘拒绝访问问题解决方法
    Linux实现内容分发的主备模式的智能DNS
    UWB DWM1000 跟随小车原理--- 原理代码解析
    DWM1000 自动应答代码实现与实例
    UWB DWM1000 跟随小车原理---一张图演示
    DWM1000 帧过滤代码实现
    Bphero-UWB 基站0 和 电脑串口数据格式定义
    DW1000 用户手册中文版 附录3:双向测距(Two-Way Ranging)
    DW1000 用户手册中文版 附录2 IEEE-802.15.4 MAC层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ewberry2100/p/40325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