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谈谈建站心得(转载)[精华]

       
            
    从事互联网行业已经7年了,有一些感悟在脑中盘旋。经历了很多教训以及狂热,工作与生活给了我一些教训与心得,遇到一事情时,经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真要说出所以然,似无法将他们高度概括。七年了,从事一个行业在一个公司,也是“元老”级别,一直还是喜欢这个行业。七年的工作,留给我些什么呢?现在,我有意识地去总结它们。

      今天,就来将我的心得概括出来,形成互联网文字,以作工作七年的交待。

      (一)一个网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回历七年的工作,经历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一天,突然对网站进行大的调整,目的可能是为了让页面更漂亮,或者是调整发布机制,或者是为了更加便于用户访问,这种调整量可能上万或几十万。但有时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流量不明原因地下跌。这站很多网站感到头疼,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思考所得如下:

      1、一个网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里,经过不断的进化与调整,总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万事万物依照其规律井然有序地进行。一个网站也是如此,各色各行的读者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各个频道、栏目、页面就是他们穿棱往返的地理系统,当且一个网站稳定地发展上几个月,几年,那么这些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倾向、流量比例就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2、我们常将编辑的意识强加了读者之上,破坏读者的行为习惯。目前互联网有一个不得不让人感到难过的现象:编辑经常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尝试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或者行为,但常面临失败。读卡耐基的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一点是“不要尝试去改变他人”,这个观点是用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虽然不一定全在理,但说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是不愿意去改变的,对改变始终有一种抵触的心理。当且这种改变触及到用户需要打碎以前建立起来的习惯、花出更多的精力来适应新的版面,新的形式的时候,给读者的感受是什么呢?我想一定是气恼。以我为例,我每天必看新浪网新闻频道,先从上到下,看头条,看国内、国际、财经、IT、体育等等这样的阅读顺序,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假设某一天新浪将国内放在了最底,社会放在了开头,给我的感觉一定是不适应,要花很大的力气来适应。所以,如果你的改变与调整破坏了用户的阅读习惯与行为,那么就会面临坏的结果。

      3、再差的服务也会有用户。这是刘韧博客的一段话的主旨,本人比较赞同。读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服务,都有可能有读者在使用它们。如果某一天,读者一打开网页,发现服务没有,或者数据被丢了,这种恼怒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当且你要调整时,是否已经下了决心?

      4、提倡润物细无声式的不断改进。如果有一天,你的心里始终萌动着一种急躁,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网站调整,有一个逆耳的建议:稍安勿躁,循序渐进!每天改进一点,让读者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接受你的变化,这是最理想不过的。新浪新闻如果比照当初时的页面,你会发现改进了许多,但你可能在每天的阅读过程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变化。这也是一种用户引导的绝顶聪明的办法,引导用户但不要让他们反感!

      5、重要的原则:不要丢任何东西!改版或者重大调整往往伴随数据的丢失或者链接的改变,数据丢失了,读者看不到,搜索引擎找不到。数据丢失,读者心痛,往往会对服务不信任,要让用户再深度参与你的服务,那就难上加难。对于搜索引擎来讲,大规模的数据丢失(已经收录的页面访问不到),数量众多,对网站的权值相应也会有所降低。要让你的调整达到好的目的,记住这个原则:不要丢任何东西!

      网站这个生态系统,要让它稳步健康地发展,不要忽然落下大陨石,使整个生态环境面临灭顶之灾,打破系统长期以来建立的平衡。当然,如果你的本意就是要打破这个系统,可以不考虑以上这些。
     从事互联网行业已经7年了,有一些感悟在脑中盘旋。经历了很多教训以及狂热,工作与生活给了我一些教训与心得,遇到一事情时,经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真要说出所以然,似无法将他们高度概括。七年了,从事一个行业在一个公司,也是“元老”级别,一直还是喜欢这个行业。七年的工作,留给我些什么呢?现在,我有意识地去总结它们。

      今天,就来将我的心得概括出来,形成互联网文字,以作工作七年的交待。

      (一)一个网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回历七年的工作,经历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一天,突然对网站进行大的调整,目的可能是为了让页面更漂亮,或者是调整发布机制,或者是为了更加便于用户访问,这种调整量可能上万或几十万。但有时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流量不明原因地下跌。这站很多网站感到头疼,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思考所得如下:

      1、一个网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里,经过不断的进化与调整,总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万事万物依照其规律井然有序地进行。一个网站也是如此,各色各行的读者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各个频道、栏目、页面就是他们穿棱往返的地理系统,当且一个网站稳定地发展上几个月,几年,那么这些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倾向、流量比例就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2、我们常将编辑的意识强加了读者之上,破坏读者的行为习惯。目前互联网有一个不得不让人感到难过的现象:编辑经常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尝试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或者行为,但常面临失败。读卡耐基的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一点是“不要尝试去改变他人”,这个观点是用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虽然不一定全在理,但说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是不愿意去改变的,对改变始终有一种抵触的心理。当且这种改变触及到用户需要打碎以前建立起来的习惯、花出更多的精力来适应新的版面,新的形式的时候,给读者的感受是什么呢?我想一定是气恼。以我为例,我每天必看新浪网新闻频道,先从上到下,看头条,看国内、国际、财经、IT、体育等等这样的阅读顺序,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假设某一天新浪将国内放在了最底,社会放在了开头,给我的感觉一定是不适应,要花很大的力气来适应。所以,如果你的改变与调整破坏了用户的阅读习惯与行为,那么就会面临坏的结果。

      3、再差的服务也会有用户。这是刘韧博客的一段话的主旨,本人比较赞同。读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服务,都有可能有读者在使用它们。如果某一天,读者一打开网页,发现服务没有,或者数据被丢了,这种恼怒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当且你要调整时,是否已经下了决心?

      4、提倡润物细无声式的不断改进。如果有一天,你的心里始终萌动着一种急躁,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网站调整,有一个逆耳的建议:稍安勿躁,循序渐进!每天改进一点,让读者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接受你的变化,这是最理想不过的。新浪新闻如果比照当初时的页面,你会发现改进了许多,但你可能在每天的阅读过程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变化。这也是一种用户引导的绝顶聪明的办法,引导用户但不要让他们反感!

      5、重要的原则:不要丢任何东西!改版或者重大调整往往伴随数据的丢失或者链接的改变,数据丢失了,读者看不到,搜索引擎找不到。数据丢失,读者心痛,往往会对服务不信任,要让用户再深度参与你的服务,那就难上加难。对于搜索引擎来讲,大规模的数据丢失(已经收录的页面访问不到),数量众多,对网站的权值相应也会有所降低。要让你的调整达到好的目的,记住这个原则:不要丢任何东西!

      网站这个生态系统,要让它稳步健康地发展,不要忽然落下大陨石,使整个生态环境面临灭顶之灾,打破系统长期以来建立的平衡。当然,如果你的本意就是要打破这个系统,可以不考虑以上这些。
    (二)勿学猴子扳包谷 千万不要乱删东西

      网站吸引人,无外乎,你的内容吸引人,你积累的东西多。除去第一条,积累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建站心得(一)中说,网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个网页,都可能正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人的需求万千,人的个性万千,所以,你的想法只是其中一分子,你的个性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你怎么就能凭己之好而度众之好呢?

      回想起做网站的几年,教训最深刻的是:没有保持网站的延续性。每一个新编辑到任,每一个编辑部主管履新,都是雄心勃勃,这也不顺眼,那也瞧不上,问题到处都是。此时的心情只有一个:改!于是乎,画页面UE图,美工设计,技术开发,一系列的事情就跟上了,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些“老”内容平衡地过渡到新环境?改版往往是各部门协作进行,但就缺乏一个监控,缺乏一个总协调,没有明确的流程清单进行事中事后核对,一阵呼隆过后,流量短暂一升就又下降了。这时才分析流量系统,找原因,而原因往往是许多内容没了,页面打不开,用户旧的访问习惯被破坏,而新的又不尽如人意。

      如此折腾几年,可能会发现一个内容也没做好,一个东西也没沉淀够,都是半捞子,实人令人伤感。有人说,你的想法太保守,但事实也是如此,一个藏书家不会因为装修房子把旧书扔掉,而且往往一些旧书非常珍贵。以时效性强的新闻来讲,即使是他日新闻,对一些研究工作者来讲,他可能正需要这些内容以研究一个企业的兴衰。所以,喜新厌旧的同时,也有人在喜新也喜旧。而编辑与主管的视点则往往局限在首页,最新内容上,这是莫大的局限呀!

      丢内容好比砍伐森林,网站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弥补不了的,而且这代价可能是几代(一代可能2-3年)编辑的心血。删除只是一个键盘或鼠标操作,但毁的是多少人的劳动呀!

      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比如内容确有问题,不能再放),千万别删内容,同时也注意让旧内容焕发生机吧。

    (三)注意SEO 你的用户大多来自搜索引擎

      SEO是搜索引擎优化的英文缩写。在搜索已经成为上网用户习惯的今天,它对网站变得尤其重要:让新人找到你,让更多的内容被用户搜索到。当然,更重要:流量能持续上升。

      但很不幸: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士大多半路出家,对技术多半半知半晓,很多时候注重了页面外表,却未注意页面里子。

      深入地研究SEO,常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算法那算法。可以不去管这么多,一般的用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器上内容存储目录结构

      它的规划非常重要,先不说SEO,为了以后有效地管理你的内容资源,也值得把它规划好。目前许多网站的规划要么目录很深,要么英文写,拼音缩写一齐上,时间一长一团糟,自己都搞不懂。常规的目录会有:images--存放公用图片、js--存放Javascript脚本程序、style--网站样式表、include或者config--一些配置文件(如果涉及服务器端编程,为安全起见,可另起)。网站内容可放在一个大目录下,如content,下面以时间为线,如2005一个大目录,2006一个大目录、下面再以月为小目录。或者也可以在content下根据文章内容类型,分为如软件soft、硬件hard等。

      目录虽然要见名知义,但要注意层次不要过多,名称不要过长,网址长短会影响搜录以及排名的。

      在作这些目录规划时,请不要随意而为,一定先在文档中进行规划好后再行动,以后即使作网站地图也有用处。一定不要只让自己懂,要知道你可能在这个公司只能呆上几年,要为你的下任作想呀!

      2) 注意页面的HTML代码

      HTML代码是网页的原始代码,不管你的网页做得再漂亮,搜索引擎都是最终与代码打交道的。网页代码要注意几个方面:

      meta内容:主要有keywords、discription这两个,keywords是页面内容描述关键词,discription是页面描述,key不在多,在于精要,而且能准备概括你的页面,dis要精炼,和你的关键词能对应,能准确概括内容。由于目前搜索引擎都提供了相关关键词排名,所以如果你真要注意这个部分,平时就多用这些工具搜一搜。个人的意见是:这样费时费力,把握好贴近内容选取就是了,关键词泛的与具体的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热词,往往词以及说明具体一点倒更好些,如果真正按SEO流程走下来,恐怕一天只能上两三篇文章了,当然熟编辑可能不用查大概也知道是哪些。

      title:显示在浏览器上的title,这比meta更重要,是显示在搜索引擎的结果标题上,按我的理解,在搜索时,首先是对title进行匹配,所以做好title非常重要。title不要为了标新立异,也不要过度堆砌。以这样一个顺序:文章标题 - 所在栏目 -网站名称,在搜索时,读者眼球最先看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不是网站名称。而目下一些网站却将网站名称放文章标题前,读者搜索到的结果可能只见网站名,不见文章名。

      关键词重复:关键词重复是一个双刃剑,用得好有利排名,用得不好,就会被搜索引擎给咔嚓。在文章中,对重要的一些关键词,少些指代词,对于具体重要的关键词,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切记前提:内容流畅,行文流畅,不要为重复而重复。关键词重复对百度非常有效,但他的人工纠察队也不是吃素的,见一个逮一个。

      图片:图片加上对图片说明的alt属性吧,你的图片资源可能也会出现在图片搜索中。

      正文标题用strong或B或h标记来标明着重字体:strong或h字体会提示搜索引擎,这是文章标题或是着重强调的内容。

      代码简洁:脚本文件最好整理在一个JS文件里,去除不必要的冗余代码,多用样式表规定不同样式并引用,不要到处都是或标记。少用表格,多用DIV等。总之,能简尽量简。与搜索引擎与用户带宽与自己管理都方便。

      3) 多去寻求外链合作

      外链一是引入更多的新人,二是提醒搜索引擎,快搜索这个外链指向的内容,三是告诉搜索引擎,我很受其它网站关注。如果你怕被搜索引擎处罚,最好不要去加入友链联盟。与有信誉的网站合作。外链的多少与质量会影响GOOGLE对你的网站评分--PR值。

      总结,切忌:全站是FLASH、整个页面全是图片、代码到处充斥FONT与SPAN、页面TITLE全是网站名称、为了SEO整些大众搜索的两性词、搞隐型文字、关键词乱重复。

      总结,最高原则:以服务用户为核心,不要过度SEO,任何事从长计议,不搞短期行为。SEO的学问很深,但研究深了对你无益,除非你要去作SEO商业服务。

  • 相关阅读:
    【VectorDemo】
    【列表迭代器:添加元素】
    【列表迭代器】
    【迭代器】
    【LinkedList】
    【list 集合的使用】
    【CollectionDemo2】
    【CollectionDemo1】
    【集合和数组的区别?】
    【到底使用那种集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anshi/p/76274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