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符编码介绍
运行程序的三个核心硬件: CPU, 内存, 硬盘
任何一个程序要想运算,必先由硬盘加载到内存, 然后CPU在内存中存取并执行,运行着的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必先存在内存
Python解释器运行py文件步骤 1. 将Python解释器的代码由硬盘读到内存 2. 将py文件以普通文本形式读到内存 3. Python读取文件内容,识别Python语法,执行相应的操作 ps: 普通的文本编辑器与Python解释器前两步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第三步普通文本将文本内容展示给用户看
a.什么是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是针对文字,跟文本文件有关,人在操作计算机时输入的是人能看懂的字符,计算机能识别的0101这样的二进制数据。
b.字符编码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现代计算机起源于美国,最早诞生也是基于英文考虑的ASCII
阶段二:为了满足中文和英文,中国人定制了GBK。用2个Bytes表示一个中文字符,1个Byte表示一个英文字符。
c.阶段三:万国码的出现,与全世界所有的字符编码都有映射关系,这样就可以转换成任意国家的字符编码
总结: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浪费空间来换取可以转换成任意编码(不乱码),硬盘可以采用各种编码,如utf-8,保证存放于硬盘或者基于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很小,提高传输效率与稳定性。
内存中编码统一使用unicode.数据由内存读到硬盘,内存中的unicode格式的二进制编码成硬盘中二进制的utf-8格式。从硬盘读取到内存,硬盘中的二进制utf-8格式解码到内存中unicode格式二进制。
2.文件处理
a.在python中
1). 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f=open('a.txt','r',encoding='utf-8')#默认打开模式就为r(表示只读)
2).通过语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data = f.read()
3).关闭文件
f.close()
b.强调
1).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应用程序的变量。在操作完毕一个文件时,必须把与该文件的这两部分资源一个不落地回收,回收方法为
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文件
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del f一定发生在f.close()之后,否则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浪费资源,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del f,这就要求我们记住f.close()。
2).f = open(...)是操作系统打开文件,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代码,打开文件编码当然是默认系统说了算,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方式打开文件,在windows是gbk,在linux下位utf-8。
c.打开文件模式
1).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r, 只读模式 【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 只写模式 【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前一步写的内容】
a, 只追加模式 【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2).对于非文本文件,我们只能用b模式,‘b’表示以字节的形式操作(所有的文件都是以字节来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图片文件的jpg模式,视频文件的avi模式)
rb
wb
ab
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为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d.操作文件的方法
f.read() 读取所有内容,光标移动到文件末尾
f.readline() 读取每一行内容,光标移动到第二行首部
f.readlines() 读取每一行内容,存放于列表中
f.readable() 文件是否可读
f.writable() 文件是否可写
f.flush() 立刻将文件内容从内存刷到硬盘
e.文件内光标移动
read(3)
文件打开为文本模式,代表读取3个字符,文件打开方式为b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