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谈谈创造的思维结构

    现在临近期末,课程接近尾声,通过助教的总结,发现有部分同学出现了懈怠的情绪,我想这有可能是想要改变自己学习状态的张力变小了,人们通常很难有持久改变的动力。大家基本上都还记得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这个目标为什么没能给自己带来持续行动的动力呢?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回想下在学期初我们制定的目标,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

    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提到一位作曲家—罗伯特.菲利茨,他在《最小阻力之路》中区分了两种产生张力的思维结构:创造的思维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他说,只有创造的思维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是没有持续的张力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具体体现在问题出现,张力增加,问题得到解决,张力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人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再次聚集起来,所以会出现从打鸡血到颓废的不断循环。而创造的思维结构具体体现在有一个确切的、想要做出来的东西,想把它从一个理念变成现实的冲动,变成一种持续激发行动的张力,这里面包含着爱。

    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到底采用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还是创造的思维结构呢?

    比如,当我们写出“我要学好C语言”时,我认为采用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当老师的作业难度较大,时间较紧,压力较大时,焦虑比较明显,因此张力变大,直到提交完作业,焦虑就消失了,随之张力也减少了。有时候当作业难度越来越大,已经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而自己又没有办法解决时,通常会选择忘记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此时张力干脆崩掉了。

    而当我们写出“我要使用C语言开发‘扫雷’游戏”这样的目标时,扫雷’游戏”是一个具体的、确切的、想要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看作是创造的思维结构,不管老师的作业如何,我是希望能够通过作业让自己获得达到目标的能力,同时,我还会思考并不断找寻资料,帮助自己拉近与目标的距离,这其中包含有对想要达到的目标的爱,只要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张力就会持续在,我越爱它,越希望它制作出来,张力就越大,就越会推动持续行动。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行动的动力,我们热爱的、想要实现的东西才是。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为了评价大家制定的目标而聊这个话题,只是因为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目前的状态出现偏差时,是不是能够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能慢慢找到方向呢。作为老师,我也有义务帮助大家采用创造性的思维结构制定目标,这也是我应该思考的。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期待大家与我分享阅读感受。

  • 相关阅读:
    sklearn KMeans聚类算法(总结)
    求素数的一个快速算法 Python 快速输出素数算法
    Java方法的多态
    Java static特性
    第一周-调用weka算法进行数据挖掘
    第一周 -神经网络算法与实现
    1【西北师大-2108Java】第一次作业成绩汇总
    第一周博客作业
    十一,专著研读(CART算法)
    十,专著研读(线性回归)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engchen511/p/119730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