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12月份的《漫谈个人知识体系【集锦】》到《个人知识体系与个人价值体系》再到《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期间修修补补、几破几立,过去了半年有余。总体上说,是在建立个人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从“知识与学习”视角出发,根据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一并纳入PDCA的闭环控制系统中。
个人平衡计分卡内涵丰富,与组织平衡计分卡相辅相成,除了能将零碎的生活组织起来以外,在补短板、专注当前工作、排除局部干扰以利整体等方面,也都是强助。但我也不是全盘搬来,而是切合自己现状做了一些修改,同时也剔除了一些与组织平衡计分卡结合的环节。这样一来,虽未能尽得其妙,但对个人管理来说,在保留其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PDCA的循环特性,徐徐图进也不失稳妥。
不做毕全功于一役的打算,只求能够渐进式前进,渐,而且进!
相关的学习书籍、参考资料都已经筛选结束,清单未附。事实上,从纷乱的信息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件挫折感很强的事,考验人的不是强度而是韧性。总算熬过来了。
个人平衡计分卡内涵丰富,与组织平衡计分卡相辅相成,除了能将零碎的生活组织起来以外,在补短板、专注当前工作、排除局部干扰以利整体等方面,也都是强助。但我也不是全盘搬来,而是切合自己现状做了一些修改,同时也剔除了一些与组织平衡计分卡结合的环节。这样一来,虽未能尽得其妙,但对个人管理来说,在保留其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PDCA的循环特性,徐徐图进也不失稳妥。
不做毕全功于一役的打算,只求能够渐进式前进,渐,而且进!
相关的学习书籍、参考资料都已经筛选结束,清单未附。事实上,从纷乱的信息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件挫折感很强的事,考验人的不是强度而是韧性。总算熬过来了。
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结构的搭建?既然要建房子,先集中建筑材料有何不对?在空地上建房子这样做当然对,在脑子里建房子这样对不对,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认知研究中心”创立者、“发现学习论”创始人布鲁纳的意见: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理解更基本的原理和结构的意义在于,把事物作为更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原文地址)
下面是我的“个人知识管理结构图”——个人平衡计分卡中一个分支,目前处PDCA的第一个循环,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天底下没任何有两人的知识结构应当一模一样,每个人都能够学,但没有人可以交:
第20楼更新了最新版本的结构图,作了一些重要修正。呵呵,虽然挺慢,但是一直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