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面向对象的Jscript(顶)

    在web页面的客户端应用中,js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方式对js的应用完全基于过程模型,在这种模型里,普通语句及全局函数的使用最为普遍。当代码的数量逐渐增加,整个项目的维护就变得困难,逻辑也渐渐超出设计者的掌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用软件工程的观念来管理项目。现代软件工程的根基是组件化、对象化的程序设计,由UML设计图指导的程序设计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令人苦恼的是,当现代软件工程的理念渗入web项目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几乎没有办法发挥它的威力。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组织js程序,使得它能够遵循一些基本的面向对象思想。然而,js并非没有办法体现出这些思想,本文试图用某些特殊的组织方式来让js符合基本的面向对象特性,为进一步应用软件工程的某些设计模式作铺垫。

      Jscript中内置了一些类,例如String、Array、Math等,用户可以直接从这些类实例化出对象,并使用其中的属性和方法。单凭这一点,不能说js符合面向对象语言的特征。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应当具有封装,继承,多态等基本特性。Jscript并没有直接提供实现这些特性的方法,但是,也并非完全无法实现。

    一、Js中的封装
      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应当允许用户创建自定义类型,这一点js做到了,只是它的自定义类型不是用class限定,而是作为function,这个 function的作用相当于其他语言中的构造函数。在自定义类型中,用户可以添加属性、方法。但是,js中并未显式提供public、private、 protected等访问限定,也没有提供static之类的作用域限定。下面通过几个例子,逐一说明创建自定义类型及实现各种限定的方法。

    示例1-1:该例子演示了创建及使用包含属性和方法的自定义类型的过程。本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MyClass的类,其中包含了一个Name属性和一个showName方法,然后将这个类实例化,即可调用其中的方法,使用其中的属性。注意,在类中定义的方法和属性应当使用this关键字绑定到这个类,调用时使用绑定名字来访问,而不是通过实际名字。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示例1-2:该例子演示了public和private访问限定的实现。本例子中,我们修改了上个例子中的MyClass类,将其扩充为两个属性和两个方法。注意到PrivateName的声明,它并没有绑定到这个类,因此只具有局部作用域,生命期仅在本类中,如果在类的方法中调用它的话,是可以正常调用的(调用的时候不加this关键字)。同理,没有绑定的方法也只能在类的内部调用。因此,js中的public与private限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在这里,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既然js把类本身作为一个构造函数,它在实例化的时候将逐个执行其中的语句,保留其中的方法定义,一直把整个函数执行完。因此,本例子中注释掉的writePrivateName();语句如果正常执行,将在MyClass类实例化的时候运行。

    示例1-3:该例子演示了static限定的实现。本例子中,我们将MyClass类修改为带一个普通属性、一个静态属性和两个静态方法的类。这个类可以被实例化,所能够访问的仅仅是在类中定义的普通属性。当不实例化,通过类名访问的时候,可以访问类中的静态方法和静态属性,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属性。与 C++类似,静态成员的初始化需要在类的外面进行。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通过以上三个示例,我们能够看出,js很好地支持了封装,并且支持了基本的访问限定。

    二、Js中的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语言中扩展已有类型的一种有效途径,js没有提供用于实现继承的extends关键字或者“:”操作符,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动态语言,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添加属性和方法。以下示例中继承机制的实现均基于这种原理。

    示例2-1:该例子演示了从基类派生出一个子类的方法。子类中创建了基类的对象,为它添加了新的属性和方法,然后将它作为子类构造函数的结果返回出去,得到子类对象。子类对象比基类对象多了一些属性和方法,分配到了更多内存空间。注意到每次输出的constructor属性的值,发现它们两次返回的都是基类的构造函数,这并不奇怪,因为子类的构造函数最后返回的是添加了新属性、新方法的基类对象,js执行环境仍然会认为它是一个基类对象。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示例2-2:该例子演示了从两个不同基类派生出一个子类的方法。子类中分别创建了两个基类的对象,将其中一个的所有属性和方法添加到另外一个上,然后将后者作为子类构造函数的结果返回出去,得到子类对象。通过这种途径,变相地实现了多重继承。这里有一个注意点,不同的基类中如果包含同名变量或方法,需要自己指定以哪个作为实际绑定。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通过以上两个示例能够看出,js其实支持了继承的机制,只不过这种机制需要更多的手工控制。

      既然提到继承,顺便讨论一下protected限定,它的作用是使得被限定的变量或方法不能被类的实例调用,但是能够被派生类调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人曾经花了不少时间来考虑是否有可能使用js模拟出这种限定,后来发现,既然public跟private限定是通过指定绑定来实现的,那么,没法创建一种介于绑定和不绑定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好用这种方式模拟。再转念一想,protected限定几乎都是实现在编译型的语言中。在目标代码或者中间代码层次,这种限定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配合软件工程理论进行开发,但是js是纯解释型语言,源代码公开的级别,不存在有效的模块保护机制,任何人可以随意修改代码,这样,protected关键字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C++等语言拥有一种特殊类:接口。接口的作用是为类提供规范、约束,它规定了继承这个接口所必须实现的方法集合。我们当然可以实现这样一个机制,当类继承接口的时候,检查它是否实现了接口中的全部方法,或者是否提供了这些方法的声明,但这种做法并不必要。当继承这个接口的时候,根据上面实现的这种继承机制,将会直接创建接口的一个对象(有的语言中禁止把接口实例化),这个时候,它已经包含了接口中所定义的方法集合,即使不重新定义这些方法并绑定,他们显然已经被声明了,而且,js不提供一个机制用于识别抽象方法,接口中的方法是否已被实现也无从得知。

    三、Js中的多态
      多态能够让对象在运行时决定实际调用的方法体。由于js是一种动态语言,支持运行时绑定,讨论它的多态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Js不支持 virtual关键字,而virtual关键字在现在的js里面也不会有明显用处。最根本的一点,js能够在运行时改变数据类型,可以随时根据新类型来取得它所拥有的方法,而忽视原有类型的影响。

    示例3-1:该例子创建了一个基类跟一个子类,拥有一个同名方法,分别将基类和子类实例化并调用这个方法,显示的结果将随着方法所属类的不同而不同。原因很简单,因为例子使用的这种“继承”机制本身就是利用js语言的动态特性实现的,在一个类实例化的时候,它已经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方法,而且,它也不关心这些方法从哪个类继承,只是将它们作为普通的成员方法来调用,所以,每一个类调用的同名方法都是属于自己的那个。再者,js是弱类型语言,它的变量声明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类型,也并不知道将要被初始化成什么类型,赋予它什么类型的值,它就是什么类型的变量。本例子中分别注释掉的两段语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Js在运行时既能够将子类变量赋给基类变量(这个特性在C++等语言中正是实现多态的关键),也可以将基类变量赋给子类变量(一般在静态语言中不允许,因为缺少附加信息)。

     提示:您可以先修改部分代码再运行
    四、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js勉强能够算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因此,也可以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应用到开发中,使得整个项目的架构稳定,逻辑清晰。51js论坛的万常华前辈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将js的面向对象特性设计成一种规则,模仿java的包-类结构,做出了一些由这种规则支撑的常用类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完善,已经可以初步进行应用了。

      附记:写这篇文章来源于一个灵感,在学习设计模式的时候,我联想到目前web程序设计中的诸多不规范情况,多数人依然使用传统的过程化结构来控制整个项目,当项目越做越大的时候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混乱的设计、到处隐藏的bug,这一切注定无法避免么?于是,我尝试用面向对象的思路来重新看待js,并期望以后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将一些设计模式应用到web程序设计上来,在界面设计与事务处理分离的前提下,让整个项目的架构趋于合理、稳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到底我对js了解了多少,也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包含了严重的错误,这一切只是一个探索,也希望大家能够赐教,或者给出好的建议。本人是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大四的学生,碰巧的是,这学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老师要求自由选题写一篇论文,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希望没有让老师失望,呵呵。
  • 相关阅读:
    Jmeter之http性能测试实战 非GUI模式压测 NON-GUI模式 结果解析TPS——干货(十一)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回归原理(九)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录制原理(八)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整体架构(七)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配置项(六)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工具栏使用(五)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回归测试(四)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 录制(三)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工具安装问题疑难杂症解决(二)
    UI Recorder 自动化测试安装教程(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ricks/p/166714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