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各种主要步骤

    外业操作要求: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99024.html

    GPS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

    一.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1. 数据剔除,剔除率不超过10%

      2. 复测基线长度差

      3. 同步观测环闭合差

      4. 独立环闭合差、符合路线闭合差

    二. Gps网基线精处理质量结果检核

      上面三面3个指标 + 各基线分量的重复性

    三. Gps网平差

      1. 基线向量提取:

        选取相对独立的基线;

        所选的基线能形成闭合的几何图形;

        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

        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观测环基线向量(就是同步环尽量多)6、6、8、10

      2. 无约束平差(就是随便定一个起点统一解基线向量):

        发现粗差

        观测值定权

      3.  约束平差(就是以基线向量为观测值,加入已知点坐标)、联合平差(除了基线向量、还有其他传统大地测量的值,例如:水平角,斜距等)求三维坐标

        指定平差基准和坐标系统(要不要随便投影了,或者转换了)

        指定起算数据(已知基准点坐标)

        检验约束条件的质量(起算数据的质量)

        进行平差解算

    四. 质量分析

       基线向量改正数(因为基线是作为观测值的)

       相邻点(代求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待求点的点位误差是可以计算的,再除以基线长度得到相对中误差)

    水准仪操作步骤:

    1. 仪器安置

    2. 粗略调平

    3. 瞄准

    4. 精确调平

    5. 读数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计算步骤:(就是求 高程异常)

    1. 重力归算到网格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2.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3.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

    (由1计算出2,由2和3解算参数,求出高程异常f(x))

    4. 似大地水准面检验

    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业流程:

    一. 接受任务

      1. 明确任务来源、性质、工期,测区位置和范围。

      2. 明确成果坐标系,高程系统,比例尺,等高距。(比例尺+地形决定等高距)

    二. 资料收集。已有控制成果、地形图

    . 技术设计。作业方案、人员、主要技术依据。

    . 基本控制测量。一般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测量或GPS网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 图根控制点采集。一般采用导线测量或GPS-RTK测量。

    . 碎步点采集。可采用测绘法测记法

    . 地图编绘

    . 资料查找与验收。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要求。

      1. 作业组100%的过程检查

      2. 项目部检查或单位资质检查人员检查

      3. 验收由用户或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或详查(5%~10%

    九. 技术总结。控制点布点图、精度统计表、工作量统计。

    十. 成果提交

    工程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普遍采用的控制的形式主要是内控制

      就是在建筑物±0.00内建立控制网

      在控制点竖向相应的位置预留竖向传递孔

      用仪器在±0.00面控制点,通过传递孔传递到不同高度的楼层

      (不同楼层的施工,也要有坐标系,相对于楼层施工位置要正确)

    实施步骤:

    1. 在底层布置成矩形或“十”字形控制网,并转测至建筑物的±0.00层,复测检核。(先在底层建控制网)

    2. 用铅锤仪(或全站仪+弯管目镜)在±0.00层控制点上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的楼层。(传递)

    (铅垂仪:http://www.iqiyi.com/w_19s18ai0qt.html

    3. 在透明的刻有“十”字形的标靶做标记。(做标记)

    4. 为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可以在0、90、180、270共4个方位重复投点,取其中点;(消除误差)

    5. 全部投测完毕后,可以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地面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否一致(检核)

    陀螺经纬仪定向作业过程:

    1. 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已知边方位角和陀螺方位角的关系)

    2. 在待定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

    3. 在地面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常数互差小于限制值,再取均值)

    4. 求算子午线收敛角

    5. 求算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 =  f(常数,子午收敛角))

    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流程:

    1. 资料搜集和踏勘

    2. 仪器检验和方法试验

    3. 技术设计

    4. 实地调查和仪器探查

    5. 控制测量

    6. 管线点测量

    7. 地下管线图编绘

    8. 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

    航空摄影项目的测量流程:

    1. 航摄空域申请

    2. 技术设计书

    3. 航摄仪的选用和检定

    4. 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

    5. 摄区划分

    6. 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高、重叠度、航线)

    7. 航空摄影

    8. 影像处理

    9. 成果质量检查

    10. 成果整理与验收

    航摄工作的实施步骤:(前中后)

    1. 起飞检查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

    2. 进入测区前,需要组织飞行员和航摄员进行航线设计的技术讲评

    3. 严格按照太阳高度角的要求,选择航摄时间

    4. 在航摄飞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5. 在航摄飞行应该保持航高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得大于规范限值

    6. 飞行结束,对重叠度、范围进行检查

    7.  如出现相对漏洞、绝对漏洞或其他缺陷,必须按原设计航线补摄。补摄航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不少于1条基线。

      相对漏洞:旁向重叠度达不到构成立体像对的要求;

      绝对漏洞:旁向像片之间出现漏摄

    8. 每次飞行结束后,应该填写航摄飞行记录;

    航测数据考点: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930758.html

    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的基本流程:

    1. 资料准备(航拍)

    2. 匹配点加密(一般电脑自己完成)

      1)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

      2)在像片允许的情况下,确保标准点位1、2、3、4、5、6都要有加密点

      3)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少于1.5cm

      4)相邻像对、航带、区域网之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过大时,隔像对、航带的同名点也要转刺

    3. 交互测量控制点检查点像点坐标

      1)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

      2)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测量

      3)相邻航带间同名公共点坐标测量;

      4)相邻区网且相邻航带同名公共点坐标测量;(易漏,为了后边区域网连接)

    4. 平差计算

      1)内定像

      2)连接点选取和编辑

      3)控制点转刺

      4)光束法平差解算

     精度要求:区域内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

    5. 区域网接边

    6. 质量检查

    7. 成果整理与提交

    立体图(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流程:

    1. 资料准备,技术设计;

    2. 外业像片控制测量;

      (数字影像进行:影像增强、影响旋转、降位处理、匀光处理)

    3. 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

      (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

    4. 创建立体模型

       (数字表面模型DSM)

    5. 立体测量地形要素;

      (需要引入外方位元素,生成核线影像,应该是类似于带3D眼镜作图)

    6. 外业调绘和补测;

      (房屋层数、房檐改正)

    7. 矢量数据编辑;

    8. 生成数字1:2000地形图;

    9. 成果检查

    数字地面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生产流程:

    1. 资料准备,技术设计;

    2. 外业像片控制测量;

    3. 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

    4. 创建立体模型

    5. 影像匹配、DEM立体编辑

      (去楼高、去树高,属于数据编辑)

    6. 生成DEM数据

      (TIN内插法)

    7. DEM分幅裁剪

    8. 1:2000DEM数据

    9. 成果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Digital OrhoPhoto Map)生产流程:

    1. 资料准备,技术设计;

    2. 外业像片控制测量;

      (产生外业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原始数据,平差结果)

    3. 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

      (产生加密控制点成果)

    4. 创建立体模型

    5. 生成DEM数据

    6. 数字微分纠正

    (根据已知影像的内定向参数外方位元素数字高程模型,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用控制点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获取正射影像,这种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如可为一个像元大小的区域(可小到25μm×25μm大小),逐一进行纠正。这种直接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逐个像元的微分纠正,称为数字微分纠正。)

    7. 影像处理、嵌镶与裁剪

    (畸变修正)

    8. 生成DOM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的主要步骤:

    一. 用户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

     1. 需求分析工作

      1) 用户情况调查。调查现有软件问题,数据现状,业务

      2) 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4)  撰写需求调研报告

     2. 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工作

      1) 数据源调查评估

      2) 技术可行性评估

      3)  系统的支持情况

      4)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2. 工程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

    3.  开发与测试

    4.  调试与运行

    5. 系统维护与评价

    数据库建库流程:

    1. 数据整理;

    2. 数据入库;

    3. 数据处理与修改;

    4. 元数据整理;

    5. 数据正式入库;

    6. 数据功能开发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 数据入库检查;

    2. 视图管理;

    3. 查询检索;

    4. 输入输出;

    5. 数据分析;

    6. 制图

    7. 分发服务;

    8. 数据库维护;

    9. 安全管理

  • 相关阅读:
    Android px,dp,pt,sp的差别
    C 八皇后
    线性表
    android 推断手机是否支持前置摄像头
    C/C++易错难点笔记01
    Java日志记录的5条规则
    hdoj-1312-Red and Black
    oracle 11g sql developer安装后无法使用
    显示指定时间的秒数
    云端自动化测试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8481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