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了当时的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从那时起,我中午放学回到家,基本上一边吃饭,一遍就在看书,用这种方式我把所有能找到的历史书、地理图册、历史地图册全部看了一遍,他们装在我的大脑里。
效果:整个高一阶段,我的历史成绩是全校最好的,比最好的文科生要高10分,或许这也可称作兴趣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我阅读所有能找到的俄国人扩张史,这是我人生第一次debug经历。
初中三年级,我在学习二次函数上碰了壁。幸好我手头有几十本中学生杂志--【中学生数理化】,我开始看数理化,坚持了大概半年,里面有什么大概耳熟能详(里面的内容重复不少),偶尔走路时大脑就能对几何题目展开运算。这个时候再去做题目就容易多了。
所以,在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我不会只看教科书,我手头有四五本数据结构的教材:Knuth的书比较深,好吧,我当历史书看;Eric Robert讲解细腻,我会在这本书上多花费时间;如果需要一本手册,算法设计手册就不错;如果我要快速浏览,我会选择mark allen weiss。总之通过不断切换,寻找战机,再一举拿下,在学习差不多要结束的时候,就可以看好多本书了,而只捧着教材的“可怜家伙”可能还在疑惑教材为什么这么拗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