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边界层吞吸技术(BLI)

    气流在机体表面前进时,由于受到摩擦,其速度会不断降低,从而会产生湍流甚至气流分离,而流动分离又会造成大量紊流、涡,使升力大量损失,同时也会造成阻力急剧增加。边界层吞吸技术就是一种对附面层气流“加速”的技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前端会产生吸力,吸入空气作为燃料燃烧的混合物。边界层吞吸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个吸力特点,通过将发动机安装在机身或机翼后端,并使用合适的角度来对边界层进行吞吸。效果图如下:

           当然,边界层吞吸的形式绝不局限于上面动图中的形式,还可以将推进系统安装在机翼后端,对机翼上的附面层进行加速,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到边界层吞吸技术带来的优点是否值得机翼结构复杂度和重量的增加。随着发动机的效率的增加和电推技术的发展,NASA Glenn研究中心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实现形式。两个常规的航空发动机依旧悬挂于机翼下方,但它们产生的电力一部分用来驱动安装在尾部的电力风扇发动机,而这个电力风扇发动机用来实现边界层吞吸技术,效果图如下

    虽然尾部电力风扇发动机的增加看似会导致机体重量的增加,但是考虑到其带来的阻力的减小,以及尾部推力的增加,悬挂于机翼下方的发动机可以使用更少的推力,所以可以使用更小的发动机,此举又会使得飞机的重量和阻力减小,进入一个有利的循环内。

     
     


    优点

           边界层吞吸技术使得原本逐渐减速的附面层内的气流得到了加速,从而减少了紊流甚至气流分离现象的产生,有利于整机阻力的降低,也增大了飞机的失速迎角,降低了飞机的油耗。

     
     


    技术风险

           用于边界层吞吸的发动机进口处的气流往往是紊乱的,这就导致难以分析,同时也会对发动机推进效率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其他辅助的技术来保证发动机进口处的气流尽可能满足发动机最佳的进口气流环境。
           边界层吞吸技术目前看来还是复杂的,其技术实现难度比较大,但在未来的航空设计中可能就会看到它的踪影!

  • 相关阅读:
    android数据恢复
    UVA 690 Pipeline Scheduling
    2017 国庆湖南 Day4
    2017 国庆湖南 Day5
    2017 国庆湖南 Day6
    2017国庆 清北学堂 北京综合强化班 Day1
    2017 国庆湖南Day2
    bzoj 2962 序列操作
    UVA 818 Cutting Chains
    UVA 211 The Domino Effec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j2050/p/1341368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