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汉语-词语:觉悟 |
觉悟亦作“觉寤”,既觉醒之义。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1.返回顶部 |
1、
2、
2.返回顶部 |
1、
基本解释
◎觉悟juéwù
[consciousness]醒悟明白
◎觉悟juéwù
(1)[come to understand]∶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
(2)[wake up]∶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
引证解释
亦作“ 觉寤 ”。
1.觉醒。
《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金·王若虚《题》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2. 引申为觉察。
宋·司马光《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3. 比喻通情达理。
4.自觉悔悟。
《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复补。”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5.启发;开导。
《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迩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6.返回顶部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