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最近的软件测试学习路线

    写在前面,首先很高兴大家还在关注软件测试汪这个公众号,因为这个公众号上一次发表文章是在2019.3.1号,时间整整过去四个月。本篇文章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说说这四个月笔者做了哪些事情,四个月中旅行了一次,换了一份工作,录制了一份关于接口自动化的课程(目前暂未上架),深入性能方面的学习,在博客园及简书平台共同更新了《每天半小时学习Python接口自动化》(目前已经更新了31篇,估计还有1-2篇),这里强烈推荐。笔者相信如果好好读这个专题,加上利用搜索引擎功能,不会问群主或者百度,相信找份接口自动化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为什么会在四个月之后的今天发表这篇文章,算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吧。同时也希望大家加把劲学习,因为2019时间真的不多了。上面说了笔者这四个月做了什么,接下来就说说笔者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以及这么做的原因。

    深入学习(性能)

    这个原因比较简单了,因为工作需要。学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了之后可以在公司中直接用到,一种是学了后在公司中不太能用到。

    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来说一下。第一种不必多说,能在工作中提升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第二种这里着重说一下,很多人会在工作中学习很多新知识,为了跳槽下一份工作使用。

    我相信怀有这种想法的测试人员不在少数,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可控,不可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无法保证你的下一份工作一定能够用到。第二:即使你下一份工作用到了,也无法保证一定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缺少实战经验)。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的建议是给公司推广。比如你们公司现在没有加入性能测试,但是自己学了一点性能知识,通过性能测试发现项目的瓶颈,然后汇报给测试主管或者直属领导。再比如公司没有接口自动化,你通过接口测试的学习,可以快速对公司的接口进行一轮测试,那么功能测试暴露的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缩短项目周期,一定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相信这里不用多说。当然你想推一个新的技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被采纳,不管是公司和个人都会收获颇丰。

    整理性能相关知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前花了三个月整理了《每天半小时学习Python接口自动化》。这里还是会花一定的时间去整理《Jmeter/性能测试从入门到进阶》。

    其实笔者写这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但是越写到后面,越想发表在网上,知识共享一定是推进测试行业的必经之路。整理知识的过程是一次重新梳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自身的成长也是比较明显的。

    开发接口测试平台

    其实这个想法从2018年就开始的。18年开发了个半吊子接口测试平台,19年打算重新梳理一下。
    那么为什么要开发接口测试平台,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提升自己编码水平。这几年的编程多半在UI/接口自动化方面,涉及开发的代码较少,所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编码水平。

    第二:降低接口测试学习成本。这几年一直在使用工具和使用代码实现接口测试中度过,没有使用过平台进行接口测试。那么不管是工具还是代码,其实都有学习成本,如果直接提供个接口测试平台,对于功能测试人员来说,也可以快速进行接口测试。

    阅读书籍

    笔者本人看书是看不下去的,尤其是技术类书籍,看着看着就容易打瞌睡,除非我对这门技术比较了解,比如selenium、appium或者接口方面的书籍,可能越看越有精神。如果不了解的真的容易看的云里雾里。

    有些书是在前两年买的,比如《Python Web开发:测试驱动方法》,那么我现在回过头看可能就看的比较快了。这里建议大家把之前买的书也拿出来翻翻,一直压着也不太合适,跟笔者一样,老老实实的看一把,不管是粗读还是精读,先看一遍再说。

    简书地址:https://www.jianshu.com/u/0317b6d823d8
    博客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im1218/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软件测试汪,qq技术交流群:809111560

  • 相关阅读:
    跨域请求剖析
    MongoDB 创建索引及其他
    MongoDB的常用操作总结
    Vue学习【第四篇】:Vue 之webpack打包工具的使用
    转载:官方Caffe-windows 配置与示例运行
    转载:基于HALCON的模板匹配方法总结
    机器视觉硬件相关
    opencv画出轮廓外接矩形
    转载:approxPolyDP函数
    转载:return *this和return thi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im1218/p/111965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