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常用模块

    re模块常用方法:

      import re

      ret = re.findall('a','qas fds asfwa')   #返回所有满足条件的结果,放在列表里
      print(ret)  #结果:['a','a','a']

      ret = re.search('a','qas fds asfwa').group()  #只找到第一个符合匹配的然后返回,一定要加group返回匹配的字符串,如果没有则返回None  结果:a

      ret = re.match('a','abc').group()  #跟search差不多,不过只在字符串开始处进行匹配,开头不是会报错  结果:a

      ret = re.split('[ab]','abcd')    #先按'a'分割得到''和'bcd',在对''和‘bcd’分别按'b'分割   结果:['','','cd']

      ret = re.sub('d','H','fdsf32cs3fds1' ,2)  #将数字替换成 ’H',只替换前2个值,不写则全部替换

      ret = re.subn('d','H','fdsf32cs3fds1' )  #返回的是元组,不写值替换所有

      obj = re.compile('d{3}')    #编译成一个正则表达式对象,匹配连续3个数字,可以多次调用这个对象
      ret = obj.search('a324e')    #正则表达式对象调用search,参数为待匹配的字符串
      print(ret.group())      #需要用group(),结果:324

      ret = re.finditer('d','afd2312a')  #返回一个迭代器,里面存放匹配结果
      print(ret)            #内存地址
      print(next(ret).group())      #查看第一个结果
      print(next(ret).group())      #查看第二个结果
      print([i.group() for i in ret])      #查看剩余的左右结果

    findall的优先级查询:

      ret = re.findall('www.(badi|sohu).com','www.sohu.com') 
      print(ret)      #结果:['sohu']   因为findall会优先把匹配结果组里内容返回,如果想要匹配结果,取消权限即可
      ret = re.findall('www.(?:badi|sohu).com','www.sohu.com')
      print(ret)     #结果:['www.sohu.com']

    split的优先级查询:

      ret = re.split('d+','asdf2fa43fd')  
      print(ret)  #结果:['asdf', 'fa', 'fd']

      ret = re.split('(d+)','asdf2fa43fd')
      print(ret)  #结果:['asdf', '2', 'fa', '43', 'fd']

      在匹配部分加上()之后所切出的结果是不同的,

      没有()的没有保留所匹配的项,但是有()的却能够保留了匹配的项,

      这个在某些需要保留匹配部分的使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collections模块:

      在内置数据类型(dict、list、set、tuple)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数据类型:Counter、deque、defaultdict、namedtuple和OrderedDict等

      1.namedtuple:生成可以使用名字来访问元素内容的tuple

      2.deque:双端队列,可以快速的从另外一侧追加和推出对象

      3.Counter:计算器,主要用来计数

      4.OrderedDict:有序字典

      5.defaultdict:带有默认值的字典

    namedtuple

      设置一个坐标,设置x,y,传值时必须传2个值。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x','y'])
    p = point(1,2)
    print(p.x)
    print(p.y)

    deque

      deque是双向列表,可以插入和删除操作,适合用于队列和栈。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q = deque([])
    q.append('x')      #从后面放入
    q.appendleft('y')    #从前面放入
    q.insert(1,'z')      #从中间第几个索引前放
    print(q.pop())      #从后面输出
    print(q.popleft())    #从前面输出
    print(q)          

    OrderedDict

      使用dict时,Key是无序的,在对dict做迭代时无法确定key的顺序。

      要保持Key的顺序,可以用这个字典。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d = OrderedDict([('a',1),('c',2),('b',3)])
    print(d)
    #如果要往ordereddict字典里插入,也会按照顺序插入 od
    = OrderedDict() od['z'] = 1 od['c'] = 3 print(od.keys())

    defaultdict

    [11, 22, 33,44,55,77,88,99,90] 把列表中大于66的放入字典k1中,小于66的放入字典k2中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l = [11, 22, 33,44,55,77,88,99,90]
    my_dic = defaultdict(list)
    def func():
        for i in l:
            if i > 66:
                my_dic['k1'].append(i)
            else:
                my_dic['k2'].append(i)
    func()
    print(my_dic)

       使用dict时,如果引用的Key不存在,就会抛出keyerror,如果希望key不存在时,返回一个默认值,就可以用这个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lambda : 'None')
    d['key1'] = 'abc'
    print(d['key1'])
    print(d['key2'])

    Counter

      用途:告诉你在这个字符串中这个字母有几个。

      Counter({'a': 4, 'f': 4, 'd': 3, 's': 1})   #a有4个,f有4个,d有3个,s有1个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 = Counter('adfsafdfafda')
    print(c)

    时间模块time

      常用方法:

        1.time.sleep(secs)  #睡几秒

        2.time.time()   #获取当前时间戳

      表示时间的三种方式

        在python中,通常有这三种方式来表示时间:时间戳、元组(struct_time)、格式化时间字符串。

        1.时间戳(timestamp:通常来说,时间戳表示的是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按秒计算的偏移量。我们运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类型。

        2.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Format String:2000:12:24  

    %y 两位数的年份表示(00-99%Y 四位数的年份表示(000-9999%m 月份(01-12%d 月内中的一天(0-31%H 24小时制小时数(0-23%I 12小时制小时数(01-12%M 分钟数(00=59%S 秒(00-59%a 本地简化星期名称
    %A 本地完整星期名称
    %b 本地简化的月份名称
    %B 本地完整的月份名称
    %c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和时间表示
    %j 年内的一天(001-366%p 本地A.M.或P.M.的等价符
    %U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星期(0-6),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一为星期的开始
    %x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
    %X 本地相应的时间表示
    %Z 当前时区的名称
    %% %号本身
    时间

        3.元组(struct_time):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年,月,日,时,分,秒,一年中第几周,一年中第几天等)

    索引(Index)属性(Attribute)值(Values)
    0 tm_year(年) 比如2011
    1 tm_mon(月) 1 - 12
    2 tm_mday(日) 1 - 31
    3 tm_hour(时) 0 - 23
    4 tm_min(分) 0 - 59
    5 tm_sec(秒) 0 - 60
    6 tm_wday(weekday) 0 - 6(0表示周一)
    7 tm_yday(一年中的第几天) 1 - 366
    8 tm_isdst(是否是夏令时) 默认为0

       时间模块的三种格式

    import time
    print(time.time()) #1515573303.2250295 print(time.strftime('%Y-%m-%d %X')) #2018-01-10 16:35:03 print(time.localtime())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8, tm_mon=1, tm_mday=10, tm_hour=16, tm_min=35, tm_sec=3, tm_wday=2, tm_yday=10, tm_isdst=0)

      总结:时间戳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时间,时间字符是人能够看懂的时间,元组则是用来操作时间的 

    几种格式之间的转换:

    #时间戳 ---> 结构化时间
    #time.gmtime UTC时间
    #time.localtime 当地时间
    print(time.gmtime(1515573303))
    print(time.localtime(1515573303))
    #结果化时间 ---> 时间戳
    time_tuple = time.localtime(1515573303)
    print(time.mktime(time_tuple))

    #结构化时间 ---> 字符串时间

    print
    (time.strftime('%Y-%m-%d %X')) print(time.strftime('%Y-%m-%d %X',time.localtime(1515573303))) #字符串时间 ---> 结构化时间 print(time.strptime('2018-01-10','%Y-%m-%d'))

    #结构化时间 ---> 时间字符串
    print(time.asctime(time.localtime(1515573303)))
    print(time.asctime())

    #时间字符串 ---> 结构化时间
    print(time.ctime())
    print(time.ctime(1515573303))

     RANDOM模块

      

    import random
    #随机小数
    print(random.random())     #大于0且小于1之前的小数
    print(random.uniform(1,3)) #大于1小于3的小数

    #随机整数
    print(random.randint(1,5))     #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之间的整数
    print(random.randrange(1,10,2))  #大于等于1且小于10之间的奇数

    #随机返回
    print(random.choice([1,'23',[4,5]]))   #随机返回,可以为列表
    print(random.sample([1,'23',[4,5]],2))  #随机返回任意2个元素
    #打乱列表顺序(洗牌)
    l = [1,3,5,7,9]
    print(random.shuffle(l))
    print(l)
    print(random.shuffle(l))
    print(l)


      写一个4位随机英文数字的验证码 :

    def func():
        code = ''
        for i in range(4):
            num = random.randint(0,9)
            alt = chr(random.randint(65,90))
            add = random.choice([num,alt])
            code = ''.join([code,str(add)])
        return code
    print(func())

    OS模块

      与操作系统交互的一个接口

    print(os.getcwd())  #获取当前python所在的目录
    os.chdir(r'C:Users70775PycharmProjectsstart')  #cd 进入某个目录
    print(os.curdir)   #获取当前目录(.)
    print(os.pardir)   #获取当前目录的父目录(..)
    os.makedirs('ss/aa')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ss目录,在ss目录下创建aa目录 (mkdir -p )
    os.removedirs('ss/aa')   #删除ss目录下的aa目录,如果aa上一级目录为空则一起删除,直到有文件停止
    os.mkdir('ss')    #创建单级目录
    os.rmdir('ss')    #删除这个目录
    print(os.listdir(os.getcwd()))  #查找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包括隐藏文件
    os.remove('stat')        #删除一个文件
    os.rename('file','stat')    #文件改名,file更为stat
    print(os.sep)    #输出当前平台的路径分隔符,windows下为 linnux下为/
    print(os.linesep)  #输出当前平台的行终止符,windows下为 linux下为
    print(os.pathsep)  #输出当前平台分割文件路径的字符串,windows下为; linux下为:
    print(os.name)    #输出当前平台操作系统接口,windows下为nt linux下为posix
    os.system("bash command")      #使用shell命令
    os.popen('bash command').read()  #运行shell命令,获取执行结果
    print(os.environ)           #获取系统环境变量
    print(os.stat(os.getcwd()))     #文件或目录详细信息



    os.path
    print(os.path.abspath(os.getcwd()))    #输出规范化路径
    print(os.path.split(os.getcwd()))      #路径切割,分成目录和文件名
    print(os.path.basename(os.getcwd()))    #路径切割的第一部分 目录路径
    print(os.path.dirname(os.getcwd()))     #路径切割的第二部分 文件路径

    print(os.path.exists(os.getcwd()))         #路径是规范径返回True,不是返回False
    print(os.path.isabs(os.getcwd()))         #路径是绝对路径返回True,不是返回False
    print(os.path.isfile('file'))            #路径是文件返回True,不是返回False
    print(os.path.isdir('file'))             #路径是目录返回True,不是返回False
    print(os.path.join('path1','path2','path3')) #第1个写绝对路径目录,后面写1下的子目录或文件
    print(os.path.getatime('file'))           #输出文件最后访问时间
    print(os.path.getmtime('file'))           #输出文件最后的修改时间
    print(os.path.getsize('file'))           #返回文件大小
    os.stat('path/filename')获取文件/目录信息的结构说明
    stat 结构:
    
    st_mode: inode 保护模式
    st_ino: inode 节点号。
    st_dev: inode 驻留的设备。
    st_nlink: inode 的链接数。
    st_uid: 所有者的用户ID。
    st_gid: 所有者的组ID。
    st_size: 普通文件以字节为单位的大小;包含等待某些特殊文件的数据。
    st_atime: 上次访问的时间。
    st_mtime: 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
    st_ctime: 由操作系统报告的"ctime"。在某些系统上(如Unix)是最新的元数据更改的时间,在其它系统上(如Windows)是创建时间(详细信息参见平台的文档)。
    stat结构

     sys模块

      sys模块是与python解释器交互的一个接口

    sys.argv           命令行参数List,第一个元素是程序本身路径
    sys.exit(n)        退出程序,正常退出时exit(0),错误退出sys.exit(1)
    sys.version        获取Python解释程序的版本信息
    sys.path           返回模块的搜索路径,初始化时使用PYTHONPATH环境变量的值
    sys.platform       返回操作系统平台名称
    
    import sys
    try:
        sys.exit(1)
    except SystemExit as e:
        print(e)

    序列化模块

      将原本的字典、列表、元组等内容转换成一个字符串的过程就叫做序列化。

      序列化的目的:

        1.以某种存储形式使自定义对象持久化。

        2.将对象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使程序更具维护性

      常用的序列化模块分为:json、 pickle 、shelve

        json模块:

          优点:通用的序列化格式,很多语言通用。

          缺点:只有很少一部分数据类型能够通过Json转化成字符串。(数字,字符串,列表,字典,元组)

        pickle模块:

          优点:所有的python中的数据类型都可以转化成字符串形式。

          缺点:内容只有python能理解,且部分反序列化依赖python代码和库。

        shelve模块:

          优点:使用句柄直接操作,非常方便。

          缺点:python3新出的,所有用的人不多,有坑,写文件时会生产3个文件,而且每个都很重要不能丢。

     json模块

         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dumps、loads功能:

    import json
    dic = {'a':1,'b':2}
    str_dic = json.dumps(dic)      #序列化:将一个字典转换成字符串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dic_2 = json.loads(str_dic)     #反序列化:将一个字符串格式的字典转换成字典
    print(type(dic_2),dic_2)
    
    list_dic = [1,['a','b','c'],3,{'k1':'v1','k2':'v2'}]  #处理嵌套的数据类型,转换成集合
    str_dic = {json.dumps(list_dic)}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集合不能再转换成字符串

      dump、load功能:

    import json
    dic = {'a':1,'b':2}
    with open('file','w',encoding='utf-8')as f:
        json.dump(dic,f)  #dump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字典转换成json字符串写入文件,要追加多行需要加/n换行
    with open(
    'file')as a: dic2 = json.load(a)  #load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文件中的json字符串转换成数据结构返回 print(type(dic2),dic2)
    import json
    f = open('file','w')
    json.dump({'国籍':'中国'},f)
    ret = json.dumps({'国籍':'中国'})
    f.write(ret+' ')
    json.dump({'国籍':'美国'},f,ensure_ascii=False)      
    ret = json.dumps({'国籍':'美国'},ensure_ascii=False)
    f.write(ret+' ')
    f.close()
    Serialize obj to a JSON formatted str.(字符串表示的json对象) 
    Skipkeys:默认值是False,如果dict的keys内的数据不是python的基本类型(str,unicode,int,long,float,bool,None),设置为False时,就会报TypeError的错误。此时设置成True,则会跳过这类key 
    ensure_ascii:,当它为True的时候,所有非ASCII码字符显示为uXXXX序列,只需在dump时将ensure_ascii设置为False即可,此时存入json的中文即可正常显示。) 
    If check_circular is false, then the circular reference check for container types will be skipped and a circular reference will result in an OverflowError (or worse). 
    If allow_nan is false, then it will be a ValueError to serialize out of range float values (nan, inf, -inf) in strict compliance of the JSON specification, instead of using the JavaScript equivalents (NaN, Infinity, -Infinity). 
    indent:应该是一个非负的整型,如果是0就是顶格分行显示,如果为空就是一行最紧凑显示,否则会换行且按照indent的数值显示前面的空白分行显示,这样打印出来的json数据也叫pretty-printed json 
    separators:分隔符,实际上是(item_separator, dict_separator)的一个元组,默认的就是(‘,’,’:’);这表示dictionary内keys之间用“,”隔开,而KEY和value之间用“:”隔开。 
    default(obj) is a function that should return a serializable version of obj or raise TypeError. The default simply raises TypeError. 
    sort_keys:将数据根据keys的值进行排序。 
    To use a custom JSONEncoder subclass (e.g. one that overrides the .default() method to serialize additional types), specify it with the cls kwarg; otherwise JSONEncoder is used.
    其他参数
    好看的格式
    import json
    data = {'username':['李华','二愣子'],'sex':'male','age':16}
    json_dic2 = json.dumps(data,sort_keys=True,indent=2,separators=(',',':'),ensure_ascii=False)
    print(json_dic2)

    json && pickle模块

      用于序列化的两个模块

        json用于字符串和python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pickle用于python特有的类型和python的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pickle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序列化,存)、loads(反序列化、读)、load(不仅可以序列化字典,列表 可以把python中任意的数据类型序列化。)

    import pickle
    dic = {'a':1,'b':2}
    str_dic = pickle.dumps((dic))
    print(str_dic)     #二进制内容
    
    dic2 = pickle.loads(str_dic)
    print(dic2)       #字典
    
    import time
    struct_time = time.localtime(1000000000)
    print(struct_time)
    with open('file','wb') as f:      #二进制文件所以需要加b
        pickle.dump(struct_time,f)
    
    with open('file','rb')as a:       #二进制文件所以需要加b
        struct_time2 = pickle.load(a)
        print(struct_time2.tm_year)

    shelve模块:

      shelve也是python提供给我们的序列化工具,比pickle用起来更简单一些。

      shelve只提供给我们一个open方法,是用key来访问的,使用起来和字典类似。

    import shelve
    f = shelve.open('shelve_file')
    f['key'] = {'int':10, 'float':9.5, 'string':'Sample data'}
    f.close()
    
    f1 = shelve.open('shelve_file')
    existing = f1['key']
    f1.close()
    print(existing)

    这个模块有个限制,它不支持多个应用同一时间往同一个DB进行写操作。所以当我们知道我们的应用如果只进行读操作,我们可以让shelve通过只读方式打开DB

    import shelve
    f = shelve.open('shelve_file', flag='r')
    existing = f['key']
    f.close()
    print(existing)

    由于shelve在默认情况下是不会记录待持久化对象的任何修改的,所以我们在shelve.open()时候需要修改默认参数,否则对象的修改不会保存。

    import shelve
    f1 = shelve.open('shelve_file')
    print(f1['key'])
    f1['key']['new_value'] = 'this was not here before'
    f1.close()
    
    f2 = shelve.open('shelve_file', writeback=True)
    print(f2['key'])
    f2['key']['new_value'] = 'this was not here before'
    f2.close()

    writeback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减少了我们出错的概率,并且让对象的持久化对用户更加的透明了;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首先,使用writeback以后,shelf在open()的时候会增加额外的内存消耗,并且当DB在close()的时候会将缓存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写入到DB,这也会带来额外的等待时间。因为shelve没有办法知道缓存中哪些对象修改了,哪些对象没有修改,因此所有的对象都会被写入。

  • 相关阅读:
    这篇文章把短线操作技巧以及交易原则讲透了!
    炒股老手的妙招——卖出在周K线的顶部
    连续多阳低吸买入法需要哪些条件?
    2个实盘案例带你了解南玻量态选庄股法!
    如何通过筹码分布判断一个股票要不要做?
    股票指标公式高手是怎么通过指标变现的?
    股票回踩均线是什么意思?
    定宽不定宽盒子的居中解决办法和外边距塌陷问题
    JS 数据类型
    JS 事件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sboy/p/82530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