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十二要素

    简介

    12-Factor 为构建如下的 SaaS 应用提供了方法论:

    • 使用标准化流程自动配置,从而使新的开发者花费最少的学习成本加入这个项目。
    • 和操作系统之间尽可能的划清界限,在各个系统中提供最大的可移植性。
    • 适合部署在现代的云计算平台,从而在服务器和系统管理方面节省资源。
    • 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差异降至最低,并使用持续交付实施敏捷开发。
      = 可以在工具、架构和开发流程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实现扩展。

    1、基准代码

    一份基准代码(Codebase),多份部署(deploy)
    尽管每个应用只对应一份基准代码,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份部署。每份 部署 相当于运行了一个应用的实例。

    2、依赖

    显式声明依赖关系( dependency )
    显式声明依赖是为新进开发者简化了环境配置流程。新进开发者可以检出应用程序的基准代码,安装编程语言环境和它对应的依赖管理工具,只需通过一个 构建命令 来安装所有的依赖项,即可开始工作。

    3、 配置

    在环境中存储配置
    应用的 配置 在不同 部署 (预发布、生产环境、开发环境等等)间会有很大差异。环境变量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不同的部署间做修改,却不动一行代码;与配置文件不同,不小心把它们签入代码库的概率微乎其微;与一些传统的解决配置问题的机制(比如 Java 的属性配置文件)相比,环境变量与语言和系统无关。

    4、后端服务

    把后端服务(backing services)当作附加资源。
    后端服务是指程序运行所需要的通过网络调用的各种服务,如数据库(MySQL,CouchDB),消息/队列系统(RabbitMQ,Beanstalkd),SMTP 邮件发送服务(Postfix),以及缓存系统(Memcached)。
    对应用程序而言,通过一个 url 或是其他存储在配置中的服务定位/服务证书来获取数据。12-Factor 应用的任意 部署 ,都应该可以在不进行任何代码改动的情况下,将本地 MySQL 数据库换成第三方服务(例如 Amazon RDS)。

    5、 构建,发布,运行

    基准代码 转化为一份部署(非开发环境)需要以下三个阶段:

    • 构建阶段 是指将代码仓库转化为可执行包的过程。构建时会使用指定版本的代码,获取和打包 依赖项,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和资源文件。
    • 发布阶段 会将构建的结果和当前部署所需配置相结合,并能够立刻在运行环境中投入使用。
    • 运行阶段 (或者说“运行时”)是指针对选定的发布版本,在执行环境中启动一系列应用程序进程。

    6、进程

    以一个或多个无状态进程运行应用
    任何需要持久化的数据都要存储在 后端服务 内,比如数据库。Session 中的数据应该保存在诸如 Memcached 或 Redis 这样的带有过期时间的缓存中。

    7、端口绑定

    通过端口绑定(Port binding)来提供服务
    互联网应用 通过端口绑定来提供服务 ,并监听发送至该端口的请求。本地环境中,开发人员通过类似http://localhost:5000/的地址来访问服务。在线上环境中,请求统一发送至公共域名而后路由至绑定了端口的网络进程。

    8、并发

    通过进程模型进行扩展
    将不同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 进程类型 。例如,HTTP 请求可以交给 web 进程来处理,而常驻的后台工作则交由 worker 进程负责。

    9、易处理

    快速启动和优雅终止可最大化健壮性
    12-Factor 应用的进程是易处理(disposable)的,意思是说它们可以瞬间开启或停止。 这有利于快速、弹性的伸缩应用,迅速部署变化的 代码 或 配置 ,稳健的部署应用。
    进程应当追求 最小启动时间。
    进程 一旦接收 终止信号(SIGTERM) 就会优雅的终止 。

    10、开发环境与线上环境等价

    尽可能的保持开发,预发布,线上环境相同。
    12-Factor 应用想要做到 持续部署 就必须缩小本地与线上差异。 再回头看上面所描述的三个差异:

    • 缩小时间差异:开发人员可以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部署代码。
    • 缩小人员差异:开发人员不只要编写代码,更应该密切参与部署过程以及代码在线上的表现。
    • 缩小工具差异:尽量保证开发环境以及线上环境的一致性。

    11、日志

    把日志当作事件流
    日志应该是 事件流 的汇总,将所有运行中进程和后端服务的输出流按照时间顺序收集起来。尽管在回溯问题时可能需要看很多行,日志最原始的格式确实是一个事件一行。

    12、 管理进程

    后台管理任务当作一次性进程运行
    一次性管理进程应该和正常的常驻进程使用同样的环境。这些管理进程和任何其他的进程一样使用相同的 代码 和 配置 ,基于某个 发布版本 运行。后台管理代码应该随其他应用程序代码一起发布,从而避免同步问题。

  • 相关阅读:
    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抽象工厂(02)
    1036 跟奥巴马一起编程 (15 分)
    1034 有理数四则运算 (20 分)
    1033 旧键盘打字 (20 分)
    1031 查验身份证 (15 分)
    大学排名定向爬虫
    1030 完美数列 (25 分)二分
    1029 旧键盘 (20 分)
    1028 人口普查 (20 分)
    1026 程序运行时间 (15 分)四舍五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wodog/p/121357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