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et持续集成测试篇之Nunit参数化测试

    系列目录

    在进行单元测试的时候,很多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单元测试方法内部提供特定的值,但是这样测试往往造成样本数不足从而导致覆盖的结果不够全面,很多时候我们更想提供来自外部的,满足条件的一组值来进行测试.其实Nunit框架本身提供了为测试用例提供值的能力.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扩展来实现导入外部的值来填充到测试方法内部.很多朋友也自己写了不少按照一定规则生成值的方法.但是往往都是在方法内部直接调用,这样就会和单元测试的逻辑混杂在一块,导致测试方法本身不够简洁.其实可以根本测试框架本身的能力改造成为注解的方式,这样参数生成逻辑和测试逻辑一目了然.后面我们还会讲解基于Autofixture框架来生成填充数据,autofixture相比我们自己写的值填充方法,往往功能更加强大.后面我们将见证其强大之处.

    提供普通参数

    很容易发现,单元测试的方法都是不带参数的,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为一个要测试的方法(并非单元测试方法)提供多个参数进行测试,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写很多类似的测试方法,只是参数不一样,这样维护起来不方便,同时大量重复的工作也很烦.下面介绍Nunit里如何为测试提供参数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以上是我们要测试的方法.

    虽然Nunit测试方法正常情况下是不支持参数的,但是如果对参数添加的values注解,Nunit便会把这些参数应用到测试.
    我们看一下编写的测试方法

            [Test]
            public void DemoTest([Values(3,4,5)]int a,[Values(6,7,8)]int b)
            {
                var result = Add(a, b);
                Assert.AreEqual(a + b, result);
            }
    

    我们运行以上方法,可以看到测试结果通过,但是我们看一下测试面板(Test Explorer)

    avatar
    通过截图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测试方法一共运行的九次!再仔细看看方法对应的参数,可以看到它是使用组合的方式把所有的可能都组合一遍.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组合,我们想要的更多时候是(3,6),(4,7),(5,8)这样的组合,如何做到呢,仍然看一段示例代码

            [Test]
            [Sequential]
            public void DemoTest([Values(3,4,5)]int a,[Values(6,7,8)]int b)
            {
                var result = Add(a, b);
                Assert.AreEqual(a + b, result);
            }
    

    我们看看运行结果

    avatar

    这次只运行了三次,并且参数的组合正如我们期待的.
    这个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只是多了一个[Sequential]注解

    注意Values注解里的参数都是Object类型,运行时候转换为参数的真正类型,如果无法转换则会抛出异常.比如[Values("a")]int x由于a是字符串类型,通过内置方法无法转换为int,因些会抛出异常.

    提供基于范围的参数

    上面的测试Values(3,4,5)和Values(6,7,8)都是连续的数字,如果连接的参数更多,我们可以使用基于范围的参数.

    看以下示例代码

            [Test]
            [Sequential]
            public void DemoTest([Range(3,5)]int a,[Range(6,8)]int b)
            {
                var result = Add(a, b);
                Assert.AreEqual(a + b, result);
            }
    

    我们把Values注解改为Range注解,就ok了

    提供随机参数

    我们还可以为测试提供一些随机数,以使测试变得更随机,覆盖范围更大

    这里要使用Random注解
    请看下面示例

           [Test]
           [Sequential]
            public void DemoTest([Random(3)]int a, [Random(3)]int b)
            {
                var result = Add(a, b);
                Assert.AreEqual(a + b, result);
            }
    

    Random的参数为要生成随机数的个数.

    Random还有一重载以支持生成随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Test]
           [Sequential]
            public void DemoTest([Random(3,10,2)]int a, [Random(5,9,3)]int b)
            {
                var result = Add(a, b);
                Assert.AreEqual(a + b, result);
            }
    

    示例中Random的三个参数分别是最小值,最大值和个数

    [info]Rando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提供计算参数

    先看一个示例

           [Test]
           [Sequential]
            public void DemoTest(DateTime dt1)
           {
               DateTime dt2 = default(DateTime);
               Assert.Greater(dt1, dt2);
           }
    

    这里测试方法的参数是Datetime类型,我们如何给给它提供值呢,很多人可能会想使用Values[DateTime.Now] 来注解dt1参数,然而不幸的是Values注解只接受const类型的值,这里介绍ValueSource注解来解决这个问题.

    ValueSource的机制是使用一个方法来获取值,然后提供给测试方法参数,它接受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参数,用于指定提供值的方法名.

    我们用以下方法生成一些DateTime值

    static IEnumerable<DateTime> GetPeople()
            {
                yield return DateTime.Now;
                yield return DateTime.Now.AddDays(2);
            }
    

    以上方法生成了一个包含两个DateTime值的集合.下面我们看如何使用它

           [Test]
            public void DemoTest([ValueSource(nameof(FirstUnitTest.GetPeople))]DateTime dt1)
           {
               DateTime dt2 = default(DateTime);
               Assert.Greater(dt1, dt2);
           }
    

    我们使用nameof获取刚才生成的用于提供值的方法,作为ValueSource的参数.

    使用nameof而不是使用手写字符串的好处在于nameof可以有智能提示,防止手写出现错误,另外就是如果方法名更改,这里将会抛出了一个错误,静态字符串不会提示错误,如果在运行时找不到这个方法则会抛出运行时错误

    用于为ValueSource提供值的方法必须是静态的

    以上代码,我们把提供值的方法直接写在测试类里,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实践,一种好的做法是把所有的用于提供值的方法放在一个外部的类中.

    我们把这个类移动到一个叫作MyValueProvider的类中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ValueProvider
        {
            public static IEnumerable<DateTime> GetPeople()
            {
                yield return DateTime.Now;
                yield return DateTime.Now.AddDays(2);
            }
        }
    

    单元测试方法改成如下:

           [Test]
            public void DemoTest([ValueSource(typeof(MyValueProvider),nameof(MyValueProvider.GetPeople))]DateTime dt1)
           {
               DateTime dt2 = default(DateTime);
               Assert.Greater(dt1, dt2);
           }
    

    如果把值提供方法不在本类中(当前测试方法所在的类),提供一个Type类型(提供值的方法所在的类的类型)作为第一个参数,方法名作为第二个参数.

    上面讲的都是基于参数注解的值提供方法,这里基于方法的注解的值提供方法.当然,它完成的功能基于参数注解的方法也同样能完成.

    TestCaseAttribute注解

    看以下代码片段

           [TestCase(3,4)]
            public void DemoTest(int x,int y)
           {
               var val = Add(x, y);
               Assert.AreEqual(x + y, val);
           }
    

    其中用到的Add方法代码如下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TestCase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它提供的值是基于位置的,每一个位置处的值赋值给第一个参数,第二个位置处的值提供给第二个参数...

    有了TestCase注解之后,Test注解不再是必要的.

    TestCaseSourceAttribute注解

    从上ValueSource我们很容易想到可能会有TestCaseSource,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的,TestCaseSource功能也同ValueSource一样,用于提供基于计算的结果.

    用于提供值的类如下

     public class MyValueProvider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ar = new ArrayList
           {
               new int[] {3, 4},
               new int[] {5, 9},
               new int[] {9, 22}
           };
       }
    

    测试方法如下

           [TestCaseSource(typeof(MyValueProvider),nameof(MyValueProvider.ar))]     
            public void DemoTest(int x,int y)
           {
               var val = Add(x, y);
               Assert.AreEqual(x + y, val);
           }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看到,不仅方法可以提供值,属性,普通字段也可以提供值

    为TestCaseSource提供值的字段,方法,属性也必须是静态的

    TestCase和TestCaseSource都支持多重注解,有几个注解,测试方法就会运行几次.

  • 相关阅读:
    【css】如何实现响应式布局
    【PHP】foreach语法
    【css】cursor鼠标指针光标样式知识整理
    【JavaScript】修改图片src属性切换图片
    【PHP】PHP中的排序函数sort、asort、rsort、krsort、ksort区别分析
    【PHP】常用的PHP正则表达式收集整理
    【Mysql】mysql中bigint、int、mediumint、smallint 和 tinyint的取值范围
    js获取url参数的方法
    SQL Server 2008 geometry 数据类型
    SQL Server 存储过程之基础知识(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ylerzhou/p/113129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