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网络通信原理

    一:C/S架构 和 B/S架构

    1.C/S架构--Client/Server

    Client<===========>Server
    客户端软件send                             服务端软件recv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物理介质=====>计算机硬件
    *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注:计算机(硬件)->os->应用软件 
    

    2,B/S架构--Browser/Server

    Browser<===========>Server
    b/s架构也是c/s架构的一种
    

    二:网络通信协议--OSI七层协议

    2.1: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1: 英语成为世界上所有人通信的统一标准,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
    那么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nternet实际上就是 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
    2: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协议,总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 
    3: 互联网协议的功能: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
    

    2.2:OSI七层协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巧记—应表会传网数物)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每层运行的常见设备

    OSI七层协议数据传输的封包与解包过程

    2.3.1:五层协议

    1、五层协议的组成——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计算机1:                 计算机2:
    应用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交互机===========> 物理层
                                  0101010101010
    (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数据
    

    2.3.2:物理层

    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1)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2)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3)一组物理层数据称之为:位
         单纯的电信号毫无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分组
    

    2.3.3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由来:

    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3: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规定1: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一组数据称之为一个数据帧
    规定2:数据帧分成两部分=》报头head+数据data两部分
    头包含:源地址与目标地址,该地址是mac地址
    数据包含:包含的是网络层发过来的整体的内容
           head
                           data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规定3:规定但凡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必须有一块网卡,每块网卡在出厂时都烧制好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址,
                  该地址称之为mac地址。
    
    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
    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以太网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
    

    2.3.4:网路层:IP协议

    1:IP协议
    要达到的目的:
    划分广播域
    每一个广播域但凡要接通外部,一定要有一个网关帮内部的计算机转发包到公网
    网关与外界通信走的是路由协议
    规定1:一组数据称之为一个数据包
    规定2:数据帧分成两部分=》头+数据
    头包含:源地址与目标地址,该地址是IP地址
    数据包含的:传输层发过来的整体的内容
    
    2:IP地址和子网 掩码
    ipv4地址:
    8bit.8bit.8bit.8bit
    0.0.0.0
    255.255.255.255
    子网掩码:
    8bit.8bit.8bit.8bit
     
    
    255.255.255.0对应的二进制表达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一个合法的ipv4地址组成部分=ip地址/子网掩码地址
    172.16.10.1/255.255.255.0
    172.16.10.1/24
    
    计算机1:
    172.16.10.1: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
    255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172.16.10.0: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0
    
    计算机2:
    172.16.10.2: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0
    255.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172.16.10.0: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0
    
    计算机1:                计算机2:
    应用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二层交互机========> 物理层
     0101010101010
    (源mac地址,xxxx)(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数据
    (源mac地址,网关的mac地址)(172.16.10.10/24,101.100.200.11/10)数据
     
    *事先知道的是对方的ip地址
    但是计算机的底层通信是基于ethernet以太网协议的mac地址通信
    
    3:ARP协议
    ARP协议】:
    所以必须能够将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 arp协议由来: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时候,我们了解到,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
    *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4:计算机在同一局域网以及不同局域网内的通信方式
    # 两台计算机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计算机1:172.16.10.10/24    ——   直接  ——   计算机2:172.16.10.11/24
    ARP:
    自己的ip,对方的ip
    1、计算二者网络地址,如果一样,拿到计算机2的mac地址就可以了
    2、发送广播包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172.16.10.11/24 数据
    
    # 两台计算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计算机1:172.16.10.10/24  ——  网关 ——   计算机2:101.100.200.11/10
    ARP:
    自己的ip,对方的ip
    1、计算机二者网络地址,如果不一样,应该拿到网关的mac地址
    2、发送广播包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172.16.10.1/24 数据
    

    2.3.5:传输层--tcp协议,udp协议

    1:传输层的由来:
    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你的电脑上可能同时开启qq,暴风影音,等多个应用程序,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2:传输层的功能
    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3:tcp协议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
    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
    以太网头   |  ip头  |     udp头 |     数据         |
    —————————————————————————————————————————————————
    
    5:udp协议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
    以太网头   |  ip头  |     tcp头 |     数据         |
    —————————————————————————————————————————————————
    
    

    TCP三次握手详解

    建立连接协议(三次握手)

    1: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eq=x)的数据到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CVD状态。
    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端进入ESTABE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抓包图

    image-20200813152519870

    注意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过后,客户端和服务端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链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链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
    

    TCP四次挥手

    断开协议

    目前就无法扩充

    应用层

    1:应用层的由来:

    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均工作于应用层,互联网是开发的,大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
    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 
    

    2: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例:TCP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比如Email、WWW、FTP等等。那么,必须有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
    

    总结图

    数据传输图

  • 相关阅读:
    VUE报错: Duplicate keys detected: '0'. This may cause an update error.
    VUE中 resource如何引入和GET POST JSONP 如何使用
    VUE中 axios GET和POST 如何使用
    微信小程序封装组件,子父组件通信 详细解析
    CSS3文字超出块元素显示省略号
    微信小程序处理后端返回图片二进制流,渲染页面
    记录平台向用户发送消息功能界面(HTML+CSS)
    原生JavaScript写出日历功能 无引用Jq
    mongoTemplate Aggregation first
    封装返回前端的通用格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it59/p/1349693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