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快速排序(Quick Sort)

    概述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注意!一定要用到递归!

    算法原理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数组的第一个数)作为基准值(pivot),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也就是说,多个相同的值的相对位置也许会在算法结束时产生变动。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 设置两个变量low、high,排序开始的时候:low=0,high=n-1(n为元素长度)。

    2. 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基准值(pivot),赋值给key,即key=a[0]。

    3. 先从后面往前面扫描,即从high开始,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若a[high]>=key,那么high–;若a[high] < key,则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pivot)的值a[high],将a[high]和a[low]的值互换。

    4. 从low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跟上面一样,只要没有找到第一个a[low] > key时,low++),当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low],将a[low]和a[high]互换。

    5. 重复第3、4步,直到low==high。 (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high]不小于key,4中a[low]不大于key的时候改变high、low的值,使得high=high-1,low=low+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符合条件的值,进行交换的时候low, high指针位置不变。)

    这里写图片描述

    GIF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算法分析

    ①时间复杂度

    最坏情况

    无论适用哪一种方法来选择pivot,由于我们不知道各个元素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若知道就已经排好序了),所以我们无法确定pivot的选择对划分造成的影响。因此对各种pivot选择法而言,最坏情况和最好情况都是相同的。

    我们从直觉上可以判断出最坏情况发生在每次划分过程产生的两个区间分别包含n-1个元素和1个元素的时候(设输入的表有n个元素)。下面我们暂时认为该猜测正确,在后文我们再详细证明该猜测。

    对于有n个元素的表L[p..r],由于函数Partition的计算时间为θ(n),所以快速排序在序坏情况下的复杂性有递归式如下:

    T(1)=θ(1),T(n)=T(n-1)+T(1)+θ(n) (1)

    用迭代法可以解出上式的解为T(n)=θ(n2)

    这种最坏情况运行时间与插入排序是一样的。

    时间复杂度为o(n2)。

    最好情况

    如果每次划分过程产生的区间大小都为n/2,则快速排序法运行就快得多了。这时有:

    T(n)=2T(n/2)+θ(n),T(1)=θ(1) (3)

    解得:T(n)=θ(nlogn)

    快速排序法最佳情况下执行过程的递归树如下图所示,图中lgn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而本文中用logn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

    由于快速排序法也是基于比较的排序法,其运行时间为Ω(nlogn),所以如果每次划分过程产生的区间大小都为n/2,则运行时间θ(nlogn)就是最好情况运行时间。

    但是,是否一定要每次平均划分才能达到最好情况呢?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理解对称性是如何在描述运行时间的递归式中反映的。我们假设每次划分过程都产生9:1的划分,乍一看该划分很不对称。我们可以得到递归式:

    T(n)=T(n/10)+T(9n/10)+θ(n)

    T(1)=θ(1)(4)

    请注意树的每一层都有代价n,直到在深度log10n=θ(logn)处达到边界条件,以后各层代价至多为n。递归于深度log10/9n=θ(logn)处结束。这样,快速排序的总时间代价为T(n)=θ(nlogn),从渐进意义上看就和划分是在中间进行的一样。事实上,即使是99:1的划分时间代价也为θ(nlogn)。其原因在于,任何一种按常数比例进行划分所产生的递归树的深度都为θ(nlogn),其中每一层的代价为O(n),因而不管常数比例是什么,总的运行时间都为θ(nlogn),只不过其中隐含的常数因子有所不同。(关于算法复杂性的渐进阶,请参阅算法的复杂性)

    平均情况

    对平均情况下的性能作直觉上的分析。

    快速排序的平均运行时间为θ(nlogn)

    ②算法稳定性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一直往右走,当a[i] <= a[center_index],其中center_index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数组第0个元素。而右边的j下标一直往左走,当a[j] > a[center_index]。如果i和j都走不动了,i <= j, 交换a[i]和a[j],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i>j。 交换a[j]和a[center_index],完成一趟快速排序。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比如序列为 5 3 3 4 3 8 9 10 11, 现在中枢元素5和3(第5个元素,下标从1开始计)交换就会把元素3的稳定性打乱,所以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中枢元素和a[j] 交换的时刻。

    变种优化

    随机化快排

    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基于每次划分对主元的选择。基本的快速排序选取第一个元素作为主元。这样在数组已经有序的情况下,每次划分将得到最坏的结果。一种比较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随机化算法,即随机选取一个元素作为主元。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坏情况仍然是O(n^2),但最坏情况不再依赖于输入数据,而是由于随机函数取值不佳。实际上,随机化快速排序得到理论最坏情况的可能性仅为1/(2^n)。所以随机化快速排序可以对于绝大多数输入数据达到O(nlogn)的期望时间复杂度。一位前辈做出了一个精辟的总结:“随机化快速排序可以满足一个人一辈子的人品需求。”
    随机化快速排序的唯一缺点在于,一旦输入数据中有很多的相同数据,随机化的效果将直接减弱。对于极限情况,即对于n个相同的数排序,随机化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将毫无疑问的降低到O(n^2)。解决方法是用一种方法进行扫描,使没有交换的情况下主元保留在原位置。

    平衡快排

    每次尽可能地选择一个能够代表中值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然后遵循普通快排的原则进行比较、替换和递归。通常来说,选择这个数据的方法是取开头、结尾、中间3个数据,通过比较选出其中的中值。取这3个值的好处是在实际问题中,出现近似顺序数据或逆序数据的概率较大,此时中间数据必然成为中值,而也是事实上的近似中值。万一遇到正好中间大两边小(或反之)的数据,取的值都接近最值,那么由于至少能将两部分分开,实际效率也会有2倍左右的增加,而且利于将数据略微打乱,破坏退化的结构。

    外部快排

    与普通快排不同的是,关键数据是一段buffer,首先将之前和之后的M/2个元素读入buffer并对该buffer中的这些元素进行排序,然后从被排序数组的开头(或者结尾)读入下一个元素,假如这个元素小于buffer中最小的元素,把它写到最开头的空位上;假如这个元素大于buffer中最大的元素,则写到最后的空位上;否则把buffer中最大或者最小的元素写入数组,并把这个元素放在buffer里。保持最大值低于这些关键数据,最小值高于这些关键数据,从而避免对已经有序的中间的数据进行重排。完成后,数组的中间空位必然空出,把这个buffer写入数组中间空位。然后递归地对外部更小的部分,循环地对其他部分进行排序。

    三路基数快排

    (Three-way Radix Quicksort,也称作Multikey Quicksort、Multi-key Quicksort):结合了基数排序(radix sort,如一般的字符串比较排序就是基数排序)和快排的特点,是字符串排序中比较高效的算法。该算法被排序数组的元素具有一个特点,即multikey,如一个字符串,每个字母可以看作是一个key。算法每次在被排序数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关键数据,首先仅考虑这个元素的第一个key(字母),然后把其他元素通过key的比较分成小于、等于、大于关键数据的三个部分。然后递归地基于这一个key位置对“小于”和“大于”部分进行排序,基于下一个key对“等于”部分进行排序。

    实例(Java)

    /**
     * @author Hanlin Wang
     */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data = {6,3,7,4,1};
    
            QuickSort.quickSort(data);
    
            String txt = "";
            for (int i : data) {
                txt += i + ",";
            }
            String res = txt.substring(0, txt.length() - 1);
            System.out.println(res);
        }
    
        public static int getMiddle(int[] data, int low, int high){
            int tmp = data[low];
    
            while (low < high) {
                while (high > low && data[high] >= tmp) {
                    high--;
                }
    
                data[low] = data[high];
    
                while (low < high && data[low] <= tmp) {
                    low++;
                }
    
                data[high] = data[low];
            }
    
            data[low] = tmp;
    
            return low;
        }
    
        public static void _quickSort(int[] data,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
                int middle = getMiddle(data, low, high);
                _quickSort(data, low, middle - 1);
                _quickSort(data, middle + 1, high);
            }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data){
            int low = 0;
            int high = data.length - 1;
            _quickSort(data, low, high);
        }
    }

    运行结果:

    1,3,4,6,7

  • 相关阅读:
    MySQL 字符串与时间操作函数
    Redis消息订阅,事务,modules
    Redis数据结构
    Redis数据类型String
    Redis
    网络协议原理和lvs三种模型,调度算法和keepalived
    TCP连接状态,SYNC_RECV,CLOSE_WAIT,TIME_WAIT
    arp_ignore和arp_announce
    JMH和Disrupter
    容器CopyOnWriteList,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SkipListMap,BlockingQueu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xi/p/64762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