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前端基础之Vue篇

    VUE篇

    1.MVC 和 MVVM 的不同:MVC 里面的数据模型能够直接渲染到视图上面去,也能通过 Controller 渲染上去,并且在 Controller 中需要手动操作html;而 MVVM 里面的数据只能通过 view-model 与视图进行交互,view-model 作为中间层,核心是双向绑定,不需要人们手动操作 html。

    2.Vue 的单向数据流:Vue 的 prop 只能从父级流向子级,而并不能从子级流向父级,这样会防止子级意外改变父级组件的状态,从而导致数据的变化难以理解。

    3.双向绑定是指通过修改数据,可以自动实现视图的修改;通过操作视图,又可以反过来自动实现数据的修改。

    4.Vue 如何实现双向绑定:Vue 是通过数据劫持和事件来实现双向绑定的,通过劫持数据的 getter 来收集订阅者,通过劫持数据的 setter 来对订阅者进行更新,这样就实现了在数据变动的时候改变视图;然后在操作视图的时候,触发事件,通过事件的回调来改变数据。

    5.Vue 如何劫持数组:1.对要监测的数组,拦截它的常用方法,比如splice、push、pop等。2.对于数组单个元素的修改提供$set这个 api。3.遍历数组的元素,如果是对象或者是数组的话,就继续监听。

    6.Vue 各生命周期做的事:

    1.初始化生命周期:初始化父子节点,和各种生命周期flag
    2.初始化事件:初始化父节点挂载到它上面的各种事件
    3.初始化render相关:挂载createElement,把slot的vnode变成slot对象,添加响应式的 $attrs 和 $listeners
    4.=================执行 beforeCreate 钩子========================
    5.添加响应式的 injections
    6.初始化状态:初始化props、data、compute、watch、methods
    7.初始化 provide 属性
    8.=================执行 created 钩子=================
    9.判断el是否存在,是则调用暴露出来的 $mount 方法(runtime、服务端渲染、非runtime、weex有各自的实现),否则表示是一个组件,等组件自己调用 $mount 方法
    10.判断 template 是否存在(不存在的话就去拿 el 的 html),然后编译 template(先编译成 ast 树,然后对静态节点进行优化,最后生成 render 函数代码)
    11.=================执行 beforeMount 钩子=================
    12.使用 render 函数创建 vnode
    13.使用 update 函数把 vnode 生成 $el,并且进行挂载
    14.对 vm 建立一个 watcher,当变动的时候,使用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
    15.=================执行 mounted 钩子=================
    16.如果有数据变动
    17.=================执行 beforeUpdate 钩子=================
    18.使用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并进行 patch
    19.=================执行 updated 钩子=================
    20.如果开始卸载
    21.=================执行 beforeDestroy 钩子=================
    22.卸载子组件
    23.卸载 watchers、event listeners
    24.=================执行 destroyed 钩子=================
    

    7.diff算法的理解:

    比较相同节点下的子节点:
    1.先查看有没有相同并且不需要移动的节点,这些节点不需要变动
    2.然后查看有没有相同但是需要移动的节点,这部分节点进行简单的移动即可
    3.最后对那些没有的旧节点进行删除,对那些没有的新节点进行新增
    

    8.vue的组件化原理:我们编写的组件其实就是一个options对象,vue在编译这个组件的时候,会利用vue.extend全局方法生成一个子类,并且合并options,在组件实例化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个子类的实例化。所以如果data不是一个函数的话,实例化之后的各个实例就会共享这些data

    9.vue、react、angular的优缺点:

    vue: 基于 html 的模板语法更符合人们的编写习惯,数据响应和组件化也非常容易上手,非常适合中小型项目。缺点是核心库由官方进行维护,发展比较缓慢,数据复杂起来也不好管理,不太适合大型项目;不太兼容低端浏览器。
    react: 生态非常丰富,大中小性项目都很适合;缺点是学习难度比较陡峭,对低端浏览器的兼容性比较差。
    angular: 有一整套的开发流和规范,比较适合大型项目,对低端浏览器的兼容性也很好。缺点是社区发展没有另外2个好,有一定学习难度,不太适合中小型项目。
    

    10.数据频繁变化的时候为什么只会更新一次:因为响应式数据在变化的时候,会在 set 里面把所有依赖它的 watcher 全部更新一遍,但是每个 watcher 在更新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立即更新,而是会放入一个队列里面去,此时会先根据watcher的id检查这个watcher是不是已经在队列中,如果已经在则不继续放进去,最后在下次 nexttick 的时候才清空队列执行更新。所以当数据频繁变化的时候,所关联的 watcher 都只会有一个在更新队列里面,并在下次 nexttick 的时候更新一次。

    11.vue 的 keys 在什么时候会产生错误:vue 的 diff 算法判断 2 个节点相等的时候,只会检查 key、tag、data、是否是注释节点、是否是相同input,而不会检查子节点是否一样。所以如果检查的那几个没有变,而子节点变化了的话,diff算法更新的时候就会发生错误,比较典型的场景是,一串相同节点都有不同的子节点,那么如果删除第一个,则diff算法其实会删除最后一个节点。

    12.vue ssr 的原理:在服务端生成 html 字符串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收到后进行客户端激活,把静态 html 转化为动态 html,最后进行挂载。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服务端生成 html 的过程中,vuex 的 store 里面会有数据,这个时候服务端就把里面的数据序列化到window.__INITIAL_STATE__里面进行注入让客户端接收。

    13.vue diff 算法原理:其实算法的核心原理是对新旧节点进行比对,来尽可能复用 DOM 元素。vue diff 的算法是使用双端比较,从新旧节点的收尾分别建立一个指针向中间靠拢,靠拢的时候首先比较四个指针的节点是否相等,如果有相等则移动即可,没有的话就在老节点的hash表里面找,找到了就继续移动,并把以前的位置赋值为undefined,没找到就创建新的。直到循环结束,然后判断新老节点有没有剩余,新节点有剩余就增加对应节点,老节点有剩余就删除对应节点。

    14.前端错误上报:

    捕获全局错误和资源加载错误:使用 window.addEventListener('error')
    捕获vue错误:使用 vue.config.errorHandler
    捕获未处理的promise错误:使用window.addEventListener('unhandledRejection')
    fetch 和 xhr错误:改写 fetch 方法和 xhr 方法
    上报内容:使用 performance api 获取
    上报方法:使用 navigator.sendBeacon 方法
    
    改写 fetch 方法:增加then和catch即可
    改写 xhr 方法:主要是改写 xhr 的 send 方法,在里面增加监听 error、load 和 abort 的事件
    

    15.nexttick 的作用和原理:

    作用:把回调放到异步队列里面去更新。最常用的场景是,把 dom 更新后才进行的操作放到 nexttick 里面去。
    原理:promise -> mutationObserver -> setImmediate -> setTimeout
    

    16.performance api 主要有 2 个用途,一个是做性能监控,另一个是检查代码运行时间:

    性能监控:performance可以得出很多信息:文档load、ready信息,content load信息,tcp连接时间信息,dns查找信息等等
    
    代码运行时间:使用performance.mark和performance.measure api
    

    17.检测代码运行时间:

    performance.mark('setTimeout-start');
    
    setTimeout(() => {
        performance.mark('setTimeout-end');
        performance.measure('measure', 'setTimeout-start', 'setTimeout-end');
    })
    

    18.vue 的响应式数据变更到组件渲染的流程:

    1.响应数据的改变会让setter方法里面的watcher进行更新,其中有一个watcher就是当前组件vm的watcher。
    2.vm 的 watcher 在更新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到一个更新队列里面去,在下一个nextTick的时候更新。
    3.vm 的 watcher 在更新的时候会先用 render 方法生成 vnode,然后用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其实就是执行 patch。
    4.在 patch 的时候,先判断有没有新旧vnode,只有新vnode那就表示是第一次更新,直接生成元素即可;如果只有旧vnode那就表示是要删除节点。然后判断新旧vnode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直接用新vnode生成新元素;如果一样则进行patchVnode。
    5.patchVnode会先判断是不是相同的vnode,相同则直接返回;然后判断是否是静态节点或文字节点,进行对应的修改;最后对新老节点的children进行diff算法更新。(使用updateChildren进行递归更新)
    

    19.客户端激活的过程:

    1.首先会使用 hydrate 对 html 和 vnode 进行比较判断能否进行激活。
    2.能进行激活的话,就使用新 vnode 进行激活,并返回服务端传来的 html
    3.不能进行激活的话,就生成一个空的vnode并渲染上去。
    

    20.什么是 hippy:是一个跨平台的前端框架,原生支持 react 和 vue。

    21.什么是jsbridge: 是 js 和 native 之间的桥梁,主要用于做混合开发。

    22.vue 和 小程序有哪些区别:

    1.生命周期:onlaunch、onShow、onHide、onLoad、onShow、onReady、onHide、onUnload
    2.小程序使用 setState
    

    23.compute 计算属性的原理:分为三步,首先给这个计算属性初始化一个 watcher,这样的话,这个计算属性会被添加到它依赖的响应式数据中,当响应式数据改变的时候,这个计算属性会更新;然后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把这个计算属性代理到vm上面去,并劫持它的getter方法,把这个计算属性的watcher推入响应式数据的依赖中,这样就实现了计算属性的互相依赖;最后在这个getter方法中添加一个dirty属性来标明需不需要重新求值,这就实现了计算属性的缓存。

  • 相关阅读:
    7.5_链表_链表中添加结点
    【链表】创建新结点
    【单链表】头插法 & 尾插法
    7.5_链表_添加元素_尾插法/头插法
    7.5_链表_创建链表
    7.4_结构体_返回结构体的函数
    通俗的理解一下生成式对抗网络(GAN)
    Linux中如何让进程(或正在运行的程序)到后台运行?
    anaconda搭建本地源(加速访问),内网源(无外网访问)
    Ubuntu18.04(16和14也可以) 安装独立显卡后开机黑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zhou33/p/137522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