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什么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解密使用的是同样的密钥
    非对称加密是指加解密使用的密钥不同。

    2.对称加密的优缺点
    对称加密的特点是简单快速。
    密钥越大,加密越强,但加解密过程越慢。
    密钥容易被黑客拦截

    3.非对称加密的优缺点
    非对称加密使用了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由解密方安全保管,公钥可以发给任何请求它的人。数据使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因为私钥不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所以非对称加密的安全性很高。
    非对称加密很安全,但和对称加密比起来,非常慢。

    4.对称密钥使用非对称方式发送
    对称密钥使用非对称方式发送,解决了对称密钥易被获取,和非对称密钥加解密慢的问题。
    使用步骤如下:
    1)A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对称密钥
    2)A向B申请公钥
    3)B将公钥发给A
    4)A使用公钥加密对称密钥,将加密后的结果发给B
    5)B使用私钥解密出对称密钥
    6)A和B可以通过对称密钥对信息加解密了

    通熟易懂公钥与私钥

    1.公钥与私钥原理
    1)鲍勃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公钥,另一把是私钥

    2)鲍勃把公钥送给他的朋友们----帕蒂、道格、苏珊----每人一把。

    3)苏珊要给鲍勃写一封保密的信。她写完后用鲍勃的公钥加密,就可以达到保密的效果。

    4)鲍勃收信后,用私钥解密,就看到了信件内容。这里要强调的是,只要鲍勃的私钥不泄露,这封信就是安全的,即使落在别人手里,也无法解密。

    5)鲍勃给苏珊回信,决定采用"数字签名"。他写完后先用Hash函数,生成信件的摘要(digest)。


    6)然后,鲍勃使用私钥,对这个摘要加密,生成"数字签名"(signature)。

    7)鲍勃将这个签名,附在信件下面,一起发给苏珊。

    8)苏珊收信后,取下数字签名,用鲍勃的公钥解密,得到信件的摘要。由此证明,这封信确实是鲍勃发出的。


    9)苏珊再对信件本身使用Hash函数,将得到的结果,与上一步得到的摘要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一致,就证明这封信未被修改过。


    10)复杂的情况出现了。道格想欺骗苏珊,他偷偷使用了苏珊的电脑,用自己的公钥换走了鲍勃的公钥。此时,苏珊实际拥有的是道格的公钥,但是还以为这是鲍勃的公钥。因此,道格就可以冒充鲍勃,用自己的私钥做成"数字签名",写信给苏珊,让苏珊用假的鲍勃公钥进行解密。


    11)后来,苏珊感觉不对劲,发现自己无法确定公钥是否真的属于鲍勃。她想到了一个办法,要求鲍勃去找"证书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简称CA),为公钥做认证。证书中心用自己的私钥,对鲍勃的公钥和一些相关信息一起加密,生成"数字证书"(Digital Certificate)。


    12)鲍勃拿到数字证书以后,就可以放心了。以后再给苏珊写信,只要在签名的同时,再附上数字证书就行了。


    13)苏珊收信后,用CA的公钥解开数字证书,就可以拿到鲍勃真实的公钥了,然后就能证明"数字签名"是否真的是鲍勃签的。

    2.HTTPS详解
    HTTP协议的网站容易被篡改和劫持,如一些不良的运营商会通过代理服务器在你的页面中植入广告等。
    因此很多网站选择使用HTTPS协议。HTTPS协议通过TLS层和证书机制提供了内容加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三大功能。

    1)下面,我们看一个应用"数字证书"的实例:https协议。这个协议主要用于网页加密。


    2)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加密请求。


    3)服务器用自己的私钥加密网页以后,连同本身的数字证书,一起发送给客户端。


    4)客户端(浏览器)的"证书管理器",有"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列表。客户端会根据这张列表,查看解开数字证书的公钥是否在列表之内。


    5)如果数字证书记载的网址,与你正在浏览的网址不一致,就说明这张证书可能被冒用,浏览器会发出警告。

    6)如果这张数字证书不是由受信任的机构颁发的,浏览器会发出另一种警告

  • 相关阅读:
    [NOI2002]银河英雄传说
    Splay普及版
    线段树普及版
    长连接与短连接
    【HTTP】中Get/Post请求区别
    【HTML】知识笔记
    SVN使用教程总结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笔记
    【HTTP】无状态无连接的含义
    【HTML】解析原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phetsfang/p/92080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