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学习设计模式

    一、what

    在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就是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二、why?

    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能让人们在设计系统时作出有利于系统复用的选择,避免设计损害了系统复用性。

    三、类型

    序号 模式 & 描述 包括
    1 创建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创建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使用 new 运算符直接实例化对象。这使得程序在判断针对某个给定实例需要创建哪些对象时更加灵活。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2 结构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继承的概念被用来组合接口和定义组合对象获得新功能的方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过滤器模式(Filter、Criteria Pattern)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3 行为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特别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空对象模式(Null Object Pattern)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是 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在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并且是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指向新创建的对象。

    意图

    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适用性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工厂模式:

    • 当一个类不知道它所必须创建的对象的类的时候
    • 当一个类希望由它的子类来指定它所创建的对象的时候
    • 当类将创建对象的职责委托给多个帮助子类中的某一个,并且你希望将哪一个帮助子类是代理者这一信息局部化的时候

    优点: 1、一个调用者想创建一个对象,只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 2、扩展性高,如果想增加一个产品,只要扩展一个工厂类就可以。 3、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缺点: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使得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实现

    我们将创建一个 Shape 接口和实现 Shape 接口的实体类。下一步是定义工厂类 ShapeFactory

    FactoryPatternDemo 类使用 ShapeFactory 来获取 Shape 对象。它将向 ShapeFactory 传递信息(CIRCLE / RECTANGLE / SQUARE),以便获取它所需对象的类型。

    步骤一

    创建一个接口(Shape.java):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void draw();
    }
    

    步骤二

    创建实现接口的实体类。

    Rectangle.java:

    public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Rectangle::draw() method.");
       }
    }
    

    Square.java

    public class Squar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Square::draw() method.");
       }
    }
    

    Circle.java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Circle::draw() method.");
       }
    }
    

    步骤三

    创建一个工厂,生成基于给定信息的实体类的对象。(ShapeFactory .java):

    public class ShapeFactory {
        
       //使用 getShape 方法获取形状类型的对象
       public Shape getShape(String shapeType){
          if(shapeType == null){
             return null;
          }        
          if(shapeType.equalsIgnoreCase("CIRCLE")){
             return new Circle();
          } else if(shapeType.equalsIgnoreCase("RECTANGLE")){
             return new Rectangle();
          } else if(shapeType.equalsIgnoreCase("SQUARE")){
             return new Square();
          }
          return null;
       }
    }
    

    步骤四

    使用该工厂,通过传递类型信息来获取实体类的对象。

    public class Factory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Factory shapeFactory = new ShapeFactory();
     
          //获取 Circle 的对象,并调用它的 draw 方法
          Shape shape1 = shapeFactory.getShape("CIRCLE");
     
          //调用 Circle 的 draw 方法
          shape1.draw();
     
          //获取 Rectangle 的对象,并调用它的 draw 方法
          Shape shape2 = shapeFactory.getShape("RECTANGLE");
     
          //调用 Rectangle 的 draw 方法
          shape2.draw();
     
          //获取 Square 的对象,并调用它的 draw 方法
          Shape shape3 = shapeFactory.getShape("SQUARE");
     
          //调用 Square 的 draw 方法
          shape3.draw();
       }
    }
    

    运行结果

    Inside Circle::draw() method.
    Inside Rectangle::draw() method.
    Inside Square::draw() method.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创建自己的对象,同时确保只有单个对象被创建。这个类提供了一种访问其唯一的对象的方式,可以直接访问,不需要实例化该类的对象。

    意图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适用性

    • 当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客户可以从一个众所周知的访问点访问它时。
    • 当这个唯一实例应该是通过子类化可扩展的,并且客户应该无需更改代码就能使用一个扩展的实例时。

    优点

    • 1、在内存里只有一个实例,减少了内存的开销,尤其是频繁的创建和销毁实例
    • 2、避免对资源的多重占用(比如写文件操作)。

    缺点:没有接口,不能继承,与单一职责原则冲突,一个类应该只关心内部逻辑,而不关心外面怎么样来实例化。

    实现

    我们将创建一个 SingleObject 类。SingleObject 类有它的私有构造函数和本身的一个静态实例。

    SingleObject 类提供了一个静态方法,供外界获取它的静态实例。SingletonPatternDemo 类使用 SingleObject 类来获取 SingleObject 对象。

    步骤一

    创建一个 Singleton 类。

    public class SingleObject {
     
       //创建 SingleObject 的一个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Object instance = new SingleObject();
     
       //让构造函数为 private,这样该类就不会被实例化
       private SingleObject(){}
     
       //获取唯一可用的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Object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showMessage(){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步骤二

    从 singleton 类获取唯一的对象

    public class Singleton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不合法的构造函数
          //编译时错误:构造函数 SingleObject() 是不可见的
          //SingleObject object = new SingleObject();
     
          //获取唯一可用的对象
          SingleObject object = SingleObject.getInstance();
     
          //显示消息
          object.showMessage();
       }
    }
    

    结果

    Hello World!
    

    观察者模式

    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依赖它的对象。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意图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适用性

    在以下任意情况下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2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 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换言之,你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优点

    1、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抽象耦合的。 2、建立一套触发机制。

    缺点

    1、如果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2、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3、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实现

    观察者模式使用三个类 Subject、Observer 和 Client。Subject 对象带有绑定观察者到 Client 对象和从 Client 对象解绑观察者的方法。我们创建 Subject 类、Observer 抽象类和扩展了抽象类 Observer 的实体类。

    ObserverPatternDemo,我们的演示类使用 Subject 和实体类对象来演示观察者模式。

    步骤一

    创建 Subject 类。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ubject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private int state;
     
       public int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
          this.state = state;
          notifyAllObservers();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
          }
       }  
    }
    

    步骤二

    创建 Observer 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
       protected Subject subject;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
    }
    

    步骤三

    创建实体观察者类。

    BinaryObserver .java

    public class Binary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Binary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Binary String: " 
          + Integer.toBinaryString( subject.getState() ) ); 
       }
    }
    

    OctalObserver.java

    public class Octal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Octal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Octal String: " 
         + Integer.toOctalString( subject.getState() ) ); 
       }
    }
    

    HexaObserver.java

    public class Hexa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Hexa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Hex String: " 
          + Integer.toHexString( subject.getState() ).toUpperCase() ); 
       }
    }
    

    步骤4

    使用 Subject 和实体观察者对象。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ject subject = new Subject();
     
          new HexaObserver(subject);
          new OctalObserver(subject);
          new BinaryObserver(subject);
     
          System.out.println("First state change: 15");   
          subject.setState(15);
          System.out.println("Second state change: 10");  
          subject.setState(10);
       }
    }
    

    结果

    First state change: 15
    Hex String: F
    Octal String: 17
    Binary String: 1111
    Second state change: 10
    Hex String: A
    Octal String: 12
    Binary String: 1010
    

    参考资料

    1、《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2、https://www.runoob.com/design-pattern/design-pattern-tutorial.html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相关阅读: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10)——定时器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9)——绘制窗口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8)——叠加窗口刷新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7)——内存管理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6)——CPU的32位模式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5)——启用鼠标键盘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4)——显示器256色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3)——使用Vmware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2)——导入C语言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笔记(01)——hello bitzhuwei’s O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nche/p/1469892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