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价类划分
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这里的有效与无效在用例的具体实现上我理解为也就是所谓的正向用例和反向测试用例]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E.g: (0-1) 之间为取值范围 刚0-1这间数轴上的点为有效等价类的映射,而{-∞,0} 为第一个无效等价类.{1,+∞}为第二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E.g: 如输入必为日期数据. 则有效类数据:2007-12-29,无效类数据:二零零柒年岁未廿九]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E.g: 则有效类数据:T.无效类数据:F]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E.g: 学生学籍表,不在学籍内的学生]
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E.g: 与处第二条无本质差别]
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E.g: 取决于人员对所从事的领域的理解深度了]
3)设计测试用例: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
输入条件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 ... ...
... ... ...
[针对本段有待考证,而且感觉不具有通用性。仅做为参考性的指导文件!]
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
①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在规格设计完全的情况下可行]
②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这里明显太宽泛,在某一个功能区的有效等价类在另一个区域内可能就是无效的。那么我们先前进行的类编组只能在某一个区域内开展,不可能用在全局]
③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理想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