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前期:
1:熟悉模块功能,包含细节点和关联点功能
2:熟悉权限,版本权限,
3:对应的模块总结用例,熟悉设计用例和测试的注意事项
<二> 需求评审
<1>:评审前:
1:模块负责人沟通业务的需求计划,确定对应的时间以及任务的划分
2:快速浏览需求文档.了解需求模块
3:提醒产品在需求评审前创建钉钉群,加入相关人员并发送需求文档,提前进行问题沟通
4:阅读需求文档,发现问题,反馈给产品提醒修改
<2>:评审中
发送评审通知并@相关负责人 一起评审
1:注意听评审,不遗漏细节
2:一直思考,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出来
3: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轻易妥协,不接受模块不统一
4:要有全局观,不仅局限于文档,更多关注一下文档没有的
5:多角度考虑问题,6大特性, 用户角度 ,测试角度
6:提醒产品记录问题,避免遗漏
7:需求变动较大问题较多 要求二次评审 直到通过
<3>:评审结束
1:提醒产品对"评审中的问题"进行确定和修改
2:提醒产品修改完后告知相关人员, 遍历工作
3:如有多人负责项目,要分工明确,(分工要保证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充分利用的,)
<三> 详细设计评审
<1>:评审中
1:关注点:接口变化,数据库的变化,是否需要洗数据(简单的说就是衔接两个版本之间的数据<王者荣耀为例>)
2:涉及是否遗漏功能点
<2>:评审后
简介: 这个阶段会给所有阶段的排期,根据开发提测时间安排测试的后续功能
估计测试时间 综合考虑质量和效率 要知道需要测试哪些功能 有多少工作量(测试用例的完成)
1:一人单独负责项目,根据需求量评估
2:多人负责项目,需求评审完后明确分工,提前沟通好测试时间
3:自己无法判断,可咨询组长
<四> 分析需求,设计用例
1:测试用例设计
2:使用禅道编写用例
<五> 提测
测试流程规范
(需求定义 => 需求评审 => 产品研发 => 功能测试 => 上线部署 => 线上回归 => 线上验证)
<六> 测试
<1>:项目测试轮次
1:第一轮测试环境
在项目启动由开发申请环境
执行标准: 执行所有测试用例
如大型项目,需每天同步进度
完成标准:测试用例执行完毕bug都关闭
2:第二轮测试,预发布环境
执行标准:执行所有用例
完成测试:测试用例执行完毕,bug都关闭
3:第三轮测试,灰度环境
执行标准:正向所有测试跑通,反向测试 俗称反测
完成标准:所有测试没问题
回归测试:可以使用自动化脚本,提高测试效率
判断项目上线是否对组内自动化脚本造成影响,安排好维护时间
4:第四轮测试: 线上环境测试
执行标准:所有测试流程没问题
完成标准:所有测试点没问题
大型项目:上线后书写测绘报告
<2>用例执行和提bug
1:用例执行以及创建
2:提bug标准
3:bug流转说明
<3>第二轮测试,两个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定时从线上同步数据,同步时间
需要进行"洗数据"的项目在此环境完成
<4>上线时间
每周二或者周四固定时间 空余出足够时间来测试
<七> 上线后
关注项目上线后是否有用户反馈问题 发现问题快速定位,解决线上问题
发现问题,在解决上线的同事进行漏测总结,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