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函数设计之美--函数需要返回错误码吗(一)?

    很久以前我就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函数,它的功能是从一个整数集合中返回最大的那个数,如何设计这个函数的签名了?当时没有得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所以就搁浅了。今天重新思考,终于有所悟!现在把我思索的整个过程展现于此。
    最直观的函数签名设计如下:

    int GetMaxElement(ArrayList eleList) ;

    乍看之下,很好,很直接的反映了意图。稍微深入一点就发现,如果eleList为null或者其中元素个数为0,GetMaxElement返回什么了?第一反应,修改签名为下面的形式:

    bool GetMaxElement(ArrayList eleList ,out int result) ;

            我问了很多程序员,几乎都是这样处理的。我觉得这样设计函数很别扭,我喜欢直观简单的解决方案,无疑我最喜欢第一种签名形式,它很好的反应的函数的意图。而第二种了,它的设计不够好,除了不够直观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缺陷?今天我知道了答案。
            首先,我们想想看,当eleList为null或者其中元素个数为0时,GetMaxElement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吗?当然,不知道!因为在此函数中所有相关的上下文已经丢失了,那么谁知道处理的方法了?对,是调用GetMaxElement的调用方。调用方在调用GetMaxElement之前就应该检查eleList 是否满足条件。那么,这个条件是在哪里定义的了,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GetMaxElement函数说明文档中。

    调用方这么做:

    ArrayList eleList = 

    if((eleList==null|| (eleList.Count==0))
    {
       
    //处理错误
    }


    int max = GetMaxElement(eleList) ;

            由于调用方知道怎么处理eleList为空和个数为0的错误的上下文,所以它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采用第二种签名,有何缺陷了?在第二种签名情况下,调用方通常这么做:

    ArrayList eleList = 

    int max = 0 ;
    bool succeed = GetMaxElement(eleList , out max) ;

    if(!succeed)
    {
        
    //唉,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

            到if(!succeed)语句时,调用方已经不知道GetMaxElement返回的错误是不是由eleList为空和个数为0引发的,错误的根源丢失了,所以调用方对返回的false真是爱莫能助、唯有叹息了!

    到这里,我总结了一个设计原则:
           不要让错误传播,在错误出现的发源地(萌芽期)就解决它!错误越是传播到最后,关于处理它的上下文就丢失得越多,对于错误的蔓延就越是爱莫能助!

    为GetMaxElement方法加上注释后是这个样子:

    //调用此函数前请确保eleList不为null,且其中元素个数大于0
    int GetMaxElement(ArrayList eleList) ;

            这实际上是限制了一个前置条件,关于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的更多资料可参考“契约式设计”!讲到这里,我考虑在.NET平台上实现一个契约设施Dbc.net,该设施将在运行时自动检测前置条件、后置条件等。很有可能像下面的样子:

    [PreCondition(eleList != null)]
    [PreCondition(eleList.Count 
    > 0)]
    int GetMaxElement(ArrayList eleList) ;

    对于实现Dbc.net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和我讨论。我已经在博客园申请了Dbc.net的专栏http://www.cnblogs.com/DbcNet,欢迎你的加入!

  • 相关阅读:
    对象的引用
    查询各个商品分类中各有多少商品的SQL语句
    将TP引擎改为smarty引擎
    图片预加载
    js中接口的声明与实现
    判断对象是否是某个类的实例
    判断变量是否为json对象
    Python 爬取淘宝商品数据挖掘分析实战
    Python 爬取淘宝商品数据挖掘分析实战
    扫盲丨关于区块链你需要了解的所有概念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weisky/p/2337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