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TL TC LTC和VITC(转摘)

    一.   CTL(控制磁迹)编辑
    CTL即控制磁迹信号(control)。它是帧频方波脉冲,与视频信号一起记录在磁带上。磁带运行时,通过计算录像磁带上控制磁迹的脉冲个数并显示出来。正向运行时数字增加,反向运行时数字减少。每满25个脉冲显示1秒,满60秒显示1分……,最终以时、分、秒、帧的形式显示出来。显示的数字既是磁带的经过时间、又是镜头画面的地址码。利用CTL信号来搜索编辑点,确定编辑位置,进行电子编辑的方法叫做 CTL ( 控制磁迹 ) 编辑。
    CTL信号显示磁带地址方式的局限性:
    (1)  CTL信号显示的是磁带相对地址。CTL计数是从磁带进入录像机的那一位置和时刻开始计算的。如果磁带倒退,计数器前出现一负号,如果磁带向前运行,计数器为正值。CTL计数在录像机上是可以在任何位置与任何时候归零的。当磁带上没有CTL信号,数码显示器上数字不变。要注意的是CTL信号显示的是磁带相对地址,而不是磁带的绝对地址。使用不方便。
    (2)利用CTL编辑会产生误差。CTL编辑是以 CTL 信号为计数信号的。当录像机高速运行时,磁头与磁带会因接触不良丢失CTL信号,磁粉脱落也会造成计数误差。由此进行的电子编辑也就存在着编辑精度误差。并且误差会越积累越大,无法保证在磁带的同一点进行准确的记录。因此CTL信号不能用作脱机编辑数据使用。虽然用CTL信号来控制录像机进行编辑的精度较差,但因CTL信号编辑简单易行,所以仍在业务级编辑系统中普遍使用。
    二.  TC(时间码)编辑
    为了使电子编辑有更高的自动化精确程度,人们设想在视频磁带上记录一个特殊的时序数码信号。这个数码信号与记录在磁带上的每条视频磁迹都有着对应关系,并以一定顺序编码组成数字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称为时间码。
    时间码对视频信号中每帧画面都进行了地址标定,用时、分、秒、帧的形式在录像机的数码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但它与CTL信号不同的是:时间码是绝对地址码。计数器归零钮对它不起作用,只有录制时才能改变它。
    目前普遍采用两种时间码:LTC 纵向时间码(Line Time Code)和 VITC 场消隐期时(Vertical Interval Time Code)。
    1.  LTC 时间码
        它是符合SMPTE/EBU标准的时间码。
        SMPTE标准: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学会
    EBU标准: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欧洲广播联盟。
    上述两种标准在电视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LTC纵向时间码是用固定磁头连续记录
    在一条专用的与磁带边沿平行的磁迹上的时间码。其特点是:
           (1)  既可与视频信号同时记录,也可事后记录,使用灵活方便。
           (2)  需要专门的时码读/写器。
           (3)  超慢速重放时,时码读出有困难。
           (4)  磁带上磁粉脱落时,时码读出有误差。
    2.   VITC时码
    VITC 场消隐期时间码是 SONY等公司研制并推广使用的,这种时码将时间码信号插在场消隐期,用视频磁头与视频信号同时记录。
    其特点是:
           (1) 读码准确可靠,不受带速影响。
           (2) 不需要专门的磁头来记录,重放时码。
           (3) 只能与视频信号同时记录,事后不能补录,不够方便。
           (4) 该码不能用于音频信号,视音联锁编辑时有困难。
    在录像机的应用中,LTC码和VITC码是结合使用的。一般是将两种信号同时记录在带上,当录像带运行速度降至某一门限速度之下时,时码读出器自动选择VITC码读出;当带速高出某一门限时,则改换到LTC码的读出。
     利用TC时间码来搜索编辑点,确定编辑位置,进行电子编辑的方法叫做 TC(时间码)编辑。这种编辑方式精确方便快捷。
  • 相关阅读:
    Spring实现AOP
    js Form表单转json格式,及后台接收(多种方法)
    Java 网络编程
    分布式系统学习
    java消息中间件
    oracle Clob类型转换成String类型
    Oracle的CLOB大数据字段类型
    oracle wm_concat函数 列转行 分组函数
    Oracle trunc函数使用
    ajax异步提交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joch/p/20174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