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这一问题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均衡价格理论。
- 本章的主题是对微观市场机制的运作作一般的分析和考察,主要介绍:
- 市场需求分析
- 市场供给分析
- 市场均衡与政府政策
- 消费者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具有消费预算(Budget)、能够做错统一消费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 消费理性。反复权衡、比较,在有限的支出下做出获得最大满足的最优购买决策。
- 生产者:生产者也称企业或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和销售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 最求(利益最大化)
- 生产目标的短期与长期之分。
- 短期: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
-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 生产者演化经历:工场手工业时期、工厂制时期、现代企业时期三个阶段
- 生产者在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理论,生产者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效率。当且仅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具有效率最高的最佳规模
- 生产者在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生产者的存在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
- 在经济学上,市场不仅仅是交易场所,还包括买卖双方在此场所进行交易的行为。
- 经济循环流转图
第二节 市场需求分析
一、需求及其表达
(一)需求及其表达
- 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限定了特定的时期和进行买卖的市场,还意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别于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needs)
- 体现了商品自身的价格(Price)与该价格相应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的内在联系
(二)影响商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 需求量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 主要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未来价格预期等。
-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
- 有效的需求取决于购买的愿望和支付能力。购买愿望与偏好有关,而支付能力与收入有关。
-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如何影响需求量根据该商品是正常品(Normal goods)与低档品(Inferior goods)而定。
- 人们对精细食品或高中档服装的需求量与其收入同方向变化,而人们对粗粮粗布的需求与其收入则呈反方向变化。
- 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Pr)
- 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该商品是替代品还是补充品。
- 馒头和花卷是替代品、咖啡和茶是替代品、汽油是汽车的补充品、糖是咖啡的补充品
- 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该商品是替代品还是补充品。
- 关于消费者的偏好(T)
- 消费者选择商品和支配它们的收入时,往往表现出某种兴趣和偏爱。
- 消费者偏爱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家庭环境、物质条件、收入水平、年龄、性别、教育、社会风俗、流行风气等。
- 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未来价格预期(E)
-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当前需求量;同理,预期未来下降则减少需求量。
- 其他影响因素(O)
- 时间因素对季节性商品的影响;社会人口特征、地理环境因素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 商家的促销广告也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商家广告费支出越大,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较多,但当广告费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因增加广告费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将会递减。
(三)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 需求函数:把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视为自变量,商品需求量本身视为因变量,用解析的函数形式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d= f(P,I,Pr,T,E,O)
- 线性形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表达形式:Qd=a+bpP+biI+bprPr+btT+beE+boO
- 只考虑商品需求量与自身价格的影响关系时:QD = a+bpP
-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与各种相对应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
- 、
- 注意:与数学相反,微观经济分析通常以纵轴代表自变量,以横轴表示因变量。
- 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
(四)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
-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状况揭示了需求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 然而,也有一些特殊商品的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例如吉芬商品(英国经济学家)
- 土豆价格上升,土豆的需求量却在增加,土豆的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
- 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来进行解释。
- 商品价格变化同时对需求量产生两种影响:
- 替代效应:即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同相关商品之间的替代。
- 收入效应:在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的同时,保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变将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或者引起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发生变化。
- 无论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人们都会把对该商品的需求转移到替代品上去,商品价格上升后的“替代效应”总是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 就价格上升后的“收入效应”而言,正产品与低档品的情况是相反的。
- 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品,价格上升后的“收入效应”将引起人们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
- 如果是低档品,价格上升后的“收入效应”将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量增加值大于了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量的减少值)
(五)个体需求和市场需求
- 个体需求: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个别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 市场需求: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全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 关系:一定范围内的个体需求的合成构成市场需求
(六)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 需求是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一种关系。
- 需求量是在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某个数值。
- 也就是说需求是函数、需求量是某个函数值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
- 如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动等。
- 需求量的变动并不改变需求函数或需求表,变现为从需求曲线上A点到B点的移动。
- 需求的变动是整个需求函数或整个需求表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二、市场需求弹性分析
- 之前的不是定量的,只知道需求量变动的方向。
- 为了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经济学中引入了需求弹性的概念。
- 需求的三种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一种无量纲的度量指标,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有弧弹性和点弹性之分:
-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 当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下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公式:
* -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公式:
* - 正反计算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值不同是因为变动的百分比是根据不同的基础计算的。(分母所取不同)
- 为了避免上面的正反计算结果不同,采用一个方法就是用两点之间的平均值(中点值)计算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 - 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反方向变动,公式计算的弹性值为非正数。但一般取其绝对值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
-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 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比例,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感应剧烈,弹性大于1
- 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比例小于价格变动比例,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弹性小于1
- 单位弹性(亦称单一弹性):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弹性等于1(双曲线)
- 完全弹性:弹性为无穷大
- 完全无弹性:弹性为0
-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 1.商品的可替代性
- 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 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相近的替代品就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 商品用途越是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 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 调节时间越长,需求弹性一般越大。
-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应用
- 生产者的销售总收益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
- 销售总收益的变动取决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
-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销售总收益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比例大,总收益增加。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比例大,总收益减少。
-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总收益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比例小,总收益减少。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比例小,总收益增加。
- 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 (1)用于对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与估计
- (2)用于企业的价格决策企业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把低价格定在缺乏弹性的需求上。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和点弹性公式分别为
* - 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大小,可以将商品分类:
- 低档品:收入弹性为复制,即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 正常品:收入弹性为正值,即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化。
- 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为必需品(Necessaries)
- 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Luxuries)
- 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用于研究消费者购买食物对于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
- 家庭或国家越富裕,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
- 需求量变动% = 收入变动% * 收入弹性值
(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是一种无量纲的度量指标,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公式分别为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
- 如果Y是商品X的替代品,商品X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
- 如果Y是商品X的补充品,商品X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 如果两种商品是相互独立的,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同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一样,对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都很有用。
- 企业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替代品或补充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 如果替代品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可用来分析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大小还是从经济上划分不同行业的标志。交叉弹性的绝对值大,说明产品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大,从而说明它们在经济上属于同一行业;交叉弹性很小,说明两种产品互不相关,从而经济上属于不同行业。
第三节 市场供给分析
(一)供给及其表达
- 供给的概念: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提供出售的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限定特定的时期和进行买卖的市场,还意指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 体现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与该价格相应的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的内在关系
(二)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 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的未来价格预期等。
- 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P)
- 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产量一般就越大
- 关于生产的成本(C)
-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 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Pr)
- 在一中商品的价格不变,而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 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T)
-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 关于生产者的未来介个预期(E)
- 如果预期未来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如果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则相反。
(三)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 供给函数:把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各因素视为自变量,商品供给量本身视为因变量,用解析的函数形式表示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的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 - 只考虑商品的供给量与自身价格的对应关系时
* - 供给函数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线性供给函数一般采取下面的形式:
* - 供给表
- 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 供给曲线:
- 纵轴为自变量、横轴为因变量。
- 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供给函数。
(四)供给定律(Law of supply)
-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状况揭示了供给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
- 对于土地、劳动力等一些特殊的生产资源来说,其供给曲线不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 土地的供给即时长期来看也是趋于固定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因此与表示供给量的横坐标是垂直的。
- 在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上,闲暇对劳动力供给者来说可能价值更大。继续提高工资可能反而会使他减少劳动力供给。在某些条件下,劳动及的供给曲线并不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五)个体供给和市场供给
- 个体供给: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 市场供给:在一定市场范围内所有个体供给的总和。
*
(六)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 供给是各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一种关系。
- 供给量是在确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某个数值。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商品自身的价格而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化成为供给量的变动
- 供给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
- 如生产的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等。
- 供给量的变动并不改变供给函数或供给表,变现为供给曲线S上A点到C点的移动。
* - 供给的变动是整个供给函数或整个供给表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
二、市场供给弹性分析
- 为了权衡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经济学中引入了供给弹性的概念。
- 分为: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成本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 供给的弹性价格: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 一种无量纲的度量指标,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公式分别为:
* -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 完全无弹性:弹性为0,如图a
- 缺乏弹性:弹性小于1,如图b
- 单位弹性:弹性等于1,如图c
- 富有弹性:弹性大于1,如图d
- 完全弹性:弹性为无穷大,见图(e)
- 供给的弹性价格影响因素:
- 1.产量调整需要时间
- 2.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情况
- 3.商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
(二)供给的其他弹性
-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 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交叉弹性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 供给的成本弹性(Cost elasticity of supply):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生产的成本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 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生产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
- 在其他条件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成本弹性一般为负值。
- 商品的供给量与生产成本反方向变化,即成本越大,供给越少。
第四节 市场均衡与政府政策
一、市场均衡
(一)供给价格的决定
- 均衡:经济活动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或稳定的状态。
- 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 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 商品的均衡价格
- 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 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市场情况:
* -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时长状况
*
(二)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 需求变动的影响
* - 供给变动的影响
* - 供给定理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二、应用市场均衡原理分析政府政策
(一)价格控制
- 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
- 政府为保障人们起码的生活水平,就会对一些生活必需品规定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 - 价格上限的积极作用
- 保持社会安定;
- 保证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尤其是战争和自然灾害时期
- 短期面临突发事件时,政府干预常常是必要的
- 价格上限的消极作用:
- 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了不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信息
- 造成进一步的短缺:政府措施由价格管制,到进一步的数量管制,如票证配给、定量供应等,造成长时间的排队购物、商品搭配、黑市交易、变相收费、走后门、拉关系等本质上“涨价”的社会现象
- 导致商品质量停滞不前,花色品种单一,生产者、销售者服务态度恶劣,服务时间减少,企业缺乏生产动力,不思进取
-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机构、人员、行政费用的大量增加,以应付经常性的物价监督和物价大检查;大量的财政支出导致政府增加税收和各种收费、增发货币和向银行透支,以弥补财政赤字,而这又会导致通货膨胀,反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 增加了政府某些官员和机构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滋生腐败的可能和机会,败坏了社会风气
- 影响其他产业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由于政府行政费用的大量增加,政府不可能再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其他产业和保证社会其他领域与事业的发展,如教育、社会保证事业等
-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
- 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以及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政府往往采取这种设置价格下限的办法。
- 政府为农产品规定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或保护价格(Protective price)
*
* - 价格下限的积极作用
- 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安定、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 价格下限的消极作用
- 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了失真的价格信息。
- 难以操作:保护价、支持价定在什么位置上,难以确定,低则起不到保护作用,高则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政府增税、增发货币、或向银行透支、或向未来借债(发行国债),导致通货膨胀,损害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政府机构、人员、经费的增加,一旦经费不足,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官员摊派收费,增加社会负担
- 不利于被保护着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 3、最低工资问题
- 本质上是一种保护价格:
- 一定程度上保护就业者的利益,对于社会稳定也是有利的,有利于获得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 破坏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起不到调节劳动力供求的杠杆。由于加大了厂商产品的成本,厂商减少雇佣人数,这会扩大失业人数,提高失业率
- 4、政府控制价格的放开问题
- 经济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政府对价格的控制,问题是如何放开
- 政府设置价格上限的一般是短缺商品
- 对于需求弹性很大,供给弹性又较大的商品,最好由“看不见的手”自己调节
(二)价格补贴和税收
- 税收是对市场交易的单位商品收取生产者或消费者固定金额的货币。
- 价格补贴是对于市场交易的单位商品给予生产者或消费者固定金额的货币
- 税收和价格补贴政策实质是使得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来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变动,进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 - 税收抑制了市场经济活动,而价格补贴则会激活市场经济活动:
- 当一种商品被征税时,它的均衡数量重在减少;当一种商品被补贴时,它的均衡数量总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