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ZooKeeper分布式锁机制

    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客户端获取及释放zk分布式锁的整个流程及背后的原理。

    首先大家看看下面的图,如果现在有两个客户端一起要争抢zk上的一把分布式锁,会是个什么场景?

     
     

    如果大家对zk还不太了解的话,建议先自行百度一下,简单了解点基本概念,比如zk有哪些节点类型等等。

    参见上图。zk里有一把锁,这个锁就是zk上的一个节点。然后呢,两个客户端都要来获取这个锁,具体是怎么来获取呢?

    咱们就假设客户端A抢先一步,对zk发起了加分布式锁的请求,这个加锁请求是用到了zk中的一个特殊的概念,叫做“临时顺序节点”。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在"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创建一个顺序节点,这个顺序节点有zk内部自行维护的一个节点序号。

    比如说,第一个客户端来搞一个顺序节点,zk内部会给起个名字叫做:xxx-000001。然后第二个客户端来搞一个顺序节点,zk可能会起个名字叫做:xxx-000002。大家注意一下,最后一个数字都是依次递增的,从1开始逐次递增。zk会维护这个顺序。

    所以这个时候,假如说客户端A先发起请求,就会搞出来一个顺序节点,大家看下面的图,Curator框架大概会弄成如下的样子:

     
     

    大家看,客户端A发起一个加锁请求,先会在你要加锁的node下搞一个临时顺序节点,这一大坨长长的名字都是Curator框架自己生成出来的。

    然后,那个最后一个数字是"1"。大家注意一下,因为客户端A是第一个发起请求的,所以给他搞出来的顺序节点的序号是"1"。

    接着客户端A创建完一个顺序节点。还没完,他会查一下"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并且这些子节点是按照序号排序的,这个时候他大概会拿到这么一个集合:

     
     

    接着客户端A会走一个关键性的判断,就是说:唉!兄弟,这个集合里,我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是不是排在第一个啊?

    如果是的话,那我就可以加锁了啊!因为明明我就是第一个来创建顺序节点的人,所以我就是第一个尝试加分布式锁的人啊!

    bingo!加锁成功!大家看下面的图,再来直观的感受一下整个过程。

     
     

    接着假如说,客户端A都加完锁了,客户端B过来想要加锁了,这个时候他会干一样的事儿:先是在"my_lock"这个锁节点下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此时名字会变成类似于:

     

    大家看看下面的图:

     
     

    客户端B因为是第二个来创建顺序节点的,所以zk内部会维护序号为"2"。

    接着客户端B会走加锁判断逻辑,查询"my_lock"锁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按序号顺序排列,此时他看到的类似于:

     
     

    同时检查自己创建的顺序节点,是不是集合中的第一个?

    明显不是啊,此时第一个是客户端A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序号为"01"的那个。所以加锁失败

    加锁失败了以后,客户端B就会通过ZK的API对他的顺序节点的上一个顺序节点加一个监听器。zk天然就可以实现对某个节点的监听。

    如果大家还不知道zk的基本用法,可以百度查阅,非常的简单。客户端B的顺序节点是:

     
     

    他的上一个顺序节点,不就是下面这个吗?

     
     

    即客户端A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

    所以,客户端B会对:

     
     

    这个节点加一个监听器,监听这个节点是否被删除等变化!大家看下面的图。

     
     

    接着,客户端A加锁之后,可能处理了一些代码逻辑,然后就会释放锁。那么,释放锁是个什么过程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在zk里创建的那个顺序节点,也就是:

     
     

    这个节点给删除。

    删除了那个节点之后,zk会负责通知监听这个节点的监听器,也就是客户端B之前加的那个监听器,说:兄弟,你监听的那个节点被删除了,有人释放了锁。

     
     

    此时客户端B的监听器感知到了上一个顺序节点被删除,也就是排在他之前的某个客户端释放了锁。

    此时,就会通知客户端B重新尝试去获取锁,也就是获取"my_lock"节点下的子节点集合,此时为:

     
     

    集合里此时只有客户端B创建的唯一的一个顺序节点了!

    然后呢,客户端B判断自己居然是集合中的第一个顺序节点,bingo!可以加锁了!直接完成加锁,运行后续的业务代码即可,运行完了之后再次释放锁。

     
     
     

    三、总结

    其实如果有客户端C、客户端D等N个客户端争抢一个zk分布式锁,原理都是类似的。

    • 大家都是上来直接创建一个锁节点下的一个接一个的临时顺序节点
    • 如果自己不是第一个节点,就对自己上一个节点加监听器
    • 只要上一个节点释放锁,自己就排到前面去了,相当于是一个排队机制。

    而且用临时顺序节点的另外一个用意就是,如果某个客户端创建临时顺序节点之后,不小心自己宕机了也没关系,zk感知到那个客户端宕机,会自动删除对应的临时顺序节点,相当于自动释放锁,或者是自动取消自己的排队。

    最后,咱们来看下用Curator框架进行加锁和释放锁的一个过程:

     
     

    其实用开源框架就是这点好,方便。这个Curator框架的zk分布式锁的加锁和释放锁的实现原理,其实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那样子。

    但是如果你要手动实现一套那个代码的话。还是有点麻烦的,要考虑到各种细节,异常处理等等。所以大家如果考虑用zk分布式锁,可以参考下本文的思路。

    END

    基于以上的一些zk的特性,我们很容易得出使用zk实现分布式锁的落地方案:

    1. 使用zk的临时节点和有序节点,每个线程获取锁就是在zk创建一个临时有序的节点,比如在/lock/目录下。

    2. 创建节点成功后,获取/lock目录下的所有临时节点,再判断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是否是所有的节点的序号最小的节点

    3. 如果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是所有节点序号最小的节点,则认为获取锁成功。

    4. 如果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不是所有节点序号最小的节点,则对节点序号的前一个节点添加一个事件监听。

      比如当前线程获取到的节点序号为/lock/003,然后所有的节点列表为[/lock/001,/lock/002,/lock/003],则对/lock/002这个节点添加一个事件监听器。

    如果锁释放了,会唤醒下一个序号的节点,然后重新执行第3步,判断是否自己的节点序号是最小。

    比如/lock/001释放了,/lock/002监听到时间,此时节点集合为[/lock/002,/lock/003],则/lock/002为最小序号节点,获取到锁。


    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学完了两种分布式锁的实现方案之后,本节需要讨论的是redis和zk的实现方案中各自的优缺点。

    对于redis的分布式锁而言,它有以下缺点:

    • 它获取锁的方式简单粗暴,获取不到锁直接不断尝试获取锁,比较消耗性能。

    • redis分布式锁,其实需要自己不断去尝试获取锁,比较消耗性能。

    对于zk分布式锁而言:

    • zookeeper天生设计定位就是分布式协调,强一致性。锁的模型健壮、简单易用、适合做分布式锁。

    • 如果获取不到锁,只需要添加一个监听器就可以了,不用一直轮询,性能消耗较小。

    但是zk也有其缺点:如果有较多的客户端频繁的申请加锁、释放锁,对于zk集群的压力会比较大。



  • 相关阅读:
    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桶排序
    Writer及其子类
    Reader及其子类
    OutputStream及其子类
    InputStream及其子类
    基础IO类和相关方法
    File类
    枚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yy1688/p/121207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