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1.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 传统以太网最初是使用粗同轴电缆,后来演进到使用比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最后发展为使用更便宜和更灵活的双绞线。
    • 这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在星形的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集线器(hub) (现在已很少使用)

    image-20200118101810685

    星形网 10BASE-T

    • 不用电缆而使用无屏蔽双绞线。每个站需要用两对双绞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
    • 集线器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因此这样的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了。
    • 10BASE-T 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 100 m
    • 这种 10 Mb/s 速率的无屏蔽双绞线星形网的出现,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可靠性。
    • 其他还有100Base-FX(快速以太网即光纤)、100Base-T、100Base-T4等

    10BASE-T 双绞线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集线器的特点

    具有三个接口的集线器:

    image-20200118101910574

    • 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 CSMA/CD 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 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以太网信道被占用的情况下:

    • 争用期长度为 2τ,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检测到碰撞后不发送干扰信号。
    • 帧长为 L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C (b/s),因而帧的发送时间为 L/C = T0 (s)。

    一个帧从开始发送,经可能发生的碰撞后,将再重传数次,到发送成功且信道转为空闲(即再经过时间 τ 使得信道上无信号在传播)时为止,是发送一帧所需的平均时间。(时间 τ 为一端到达另一端所需时间)。

    image-20200118103005126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参数a

    •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 τ 与 T0 之比(即T0相对于 τ 要大)。在以太网中定义了参数 a,它是以太网单程端到端时延 τ 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之比:

    image-20200118103248527

    • a→0 表示一发生碰撞就立即可以检测出来,并立即停止发送,因而信道利用率很高。
    •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每发生一次碰撞就浪费许多信道资源,使得信道利用率明显降低。

    对以太网参数的要求

    要保证参数a小则:

    • τ 不能大,即以太网的连线的长度不能太长,否则 τ 的数值会太大。
    • T0不能小,即以太网的帧要有一定长,否则 T0 的值会太小。

    **信道利用率的最大值 Smax **

    • 理想化的情况下,以太网上的各站发送数据都不会产生碰撞(这显然已经不是 CSMA/CD,而是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调度方法),即总线一旦空闲就有某一个站立即发送数据。
    • 发送一帧占用线路的时间是 T0 + τ,而帧本身的发送时间是 T0。于是我们可计算出理想情况下的极限信道利用率 Smax为:

    image-20200118103954976

    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数据的传输一定会发生碰撞。


    3.以太网的MAC层

    3.1MAC 层的硬件地址

    •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硬件出厂时芯片就会烧录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 802 标准所说的“地址”严格地讲应当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 但鉴于大家都早已习惯了将这种 48 位的“名字”称为“地址”,所以通常采用这种习惯用法,尽管这种说法并不太严格。

    48位的MAC地址

    • IEEE 的注册管理机构 RA 负责向厂家分配地址字段的前三个字节(即高位 24 位)。
    • 地址字段中的后三个字节(即低位 24 位)由厂家自行指派,称为扩展标识符,必须保证生产出的适配器没有重复地址。
    • 一个地址块可以生成224个不同的地址。这种 48 位地址称为 MAC-48,它的通用名称是EUI-48。
    • 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

    可以通过命令行窗口查看本计算机的MAC(物理)地址

    image-20200118105241726

    适配器检查 MAC 地址

    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

    • 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 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
    •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案例

    一台计算机在多个教室都能上网,唯独在某间教室不能上网,排除网线与计算机的故障。原因在于在不能上网那间教室出现了MAC地址冲突。本来网卡的MAC地址出厂时就定死了,但是我们可以告诉计算机,不使用该网卡的MAC地址而是重新指定一个MAC地址,这样就有可能出现MAC地址冲突造成网络故障。

    更改MAC地址

    打开设备管理器,找到相应的网卡,右键属性,找到网络地址,即可手动更改。

    image-20200118110403688

    好处:可以蹭网呀~

    MAC帧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以下两种标准:

    • DIX Ethernet V2标准
    • IEEE 的 802.3 标准

    最常用的MAC帧是以太网V2的格式。

    总的格式

    image-20200118140201835

    • 可以看到MAC帧的开头插入了8个字节内容,其中只有帧开始界定符而没有结束符。这是因为MAC帧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没数据时没有电平跳变表示结束。

    各个部分

    image-20200118142204629

    image-20200118142222654

    image-20200118142249256

    image-20200118142310518

    • 为何数据字段最小长度为64字节?因为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image-20200118142406774

    image-20200118142523946

    抓包验证

    image-20200118142840161

    • 图中可见目的MAC地址为六个字节;

    image-20200118143133935

    • 图中框出来的是六个字节的源MAC地址;

    image-20200118143220641

    • 图中框出来的是两字节的类型标识,图中 08 00表示的是 IP 地址。

    无效的MAC帧

    • 数据字段的长度与长度字段的值不一致;
    •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 FCS 查出有差错;
    • 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 46 ~ 1500 字节之间。
    • 有效的 MAC 帧长度为 64 ~ 1518 字节之间。
    • 对于检查出的无效 MAC 帧就简单地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帧间最小间隔

    • 帧间最小间隔为 9.6 μs,相当于 96 bit 的发送时间。
    • 一个站在检测到总线开始空闲后,还要等待 9.6 μs 才能再次发送数据。
    • 这样做是为了使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接收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备。
  • 相关阅读:
    python使用suds来调用webservice
    第二章 :初识MySQL
    什么是端口概念?
    数据库中的五种约束
    MySQL基本概念以及简单操作
    Java 持久化操作之 --XML
    Soso(嗖嗖)移动 java 项目
    Java多线程笔记总结
    java中代码的注释和快捷
    java oop 单列 双列 集合, 迭代器 的使用和说明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huntSun-blog/p/1221248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