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范登读书解读《亲密关系》(婚姻、爱情) 笔记

    来源:邀请你看《樊登解读《亲密关系》(已婚人士必看)》,https://url.cn/5HJvLk5?sf=uri

    人们在童年的时候始终追寻着两种东西,第一种叫做归属感,第二叫做确认自己的重要性、价值感

    如果再童年的时候缺失这两种东西,那么他在一生都会追寻能满足他这种感受的人

    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假装你自己拥有这方面的特质,比如说你想找一个自信的人作为伴侣,那么你就会认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所以你在自信的这个人面前就会尽量的去表现自己的自信的这一面,因此在谈恋爱的阶段,我们经常会用很多幻象,来吸引到我们最想要的的那个人。你越是追求的东西 ,越是需要你自己努力假扮拥有的东西

    你以为你真的找到了那个人,真的以为,哇,他对我好好啊,你不要忘记,他也在努力的寻找弥补他缺陷的那个人,所以双方都不是为了简单的爱一个人去谈恋爱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在某方面的缺陷而去寻找的对象

    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的寻找。

    一开始谈恋爱都很愉快,那么如果对方没有给到你想要的归属感和认为自己重要的特质呢?那么我们就发现大量的情侣会用明说或者暗示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对象,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明说:直接告诉对方,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或者是肢体语言,发脾气,脸上表情非常难看...

    暗示: 比如不说话,比如说挺好的啊这一切,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兴奋的感觉等等,就是会用各种方式来让对方不舒服,这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是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怎么怎么样

    在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期望就是通过地狱之路

    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者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自私需求

    对对方的期望越来越高,你就越想改造他,就越会发现这是件非常艰难的任务,而且也是个错误的选择

    人们因为需求找到了对象,然后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始 幻灭

     我们总以为有这么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幸福,王子跟公主从此美好地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一个错觉。如果你秉持着这个错觉一直生活下去的话,你可能就会像好莱坞的明星那样离20多次婚,因为你永远都在找那个能够给你带来特别美好的人生的那个人,所以一辈子都有可能找不到想要的那个对象

    与其去从对方身边寻找满足,不如让自己的内心本自富足,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完善 强大,这时候你在婚姻关系中才能够找到爱的流动的感觉

    在幻灭的过程中会出现四种偏差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足够的爱

    一:引起注意  总是做一些事情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小孩子就会不断的捣乱,恋人不断的发脾气

    二:权力斗争  你让我做我偏不做  这事我要用我的方法做,就不听你的,就是跟对方对着干,凭什么让我听你的,两个人甚至会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吵架

    三:报复心里  小孩子会报复 有人把小孩子惩罚,把他放书房里关上门,让你冷静一会,过一会你可能会发现小孩子会有报复行为,比如摔东西等  而夫妻之间  比如你让我生气,我去买个包,哼,我花6万块钱买个包,报复对方

    四:自我放逐  我就这样  我这辈子就这样 我也不管我也不去说你了 因为谁也改变不了谁 他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失败的都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说从吸引注意力这点来讲,最核心的就是经常地争吵

    比如你忘记了我的生日,你没有给我送礼物 为什么今天约会你迟到了  都是吸引注意力的表现

    为什么经常性的吵架

    因为当你发现对方忽略了你的某一种感情的时候,你会立刻引起自己童年时候的伤痛,早年间潜意识里是受过这样的伤害

    孩子看起来适应力强,你骂一顿,让他去玩去吧,你会发现他很快就去玩去了,而且还能玩的很开心,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愈的方法,虽然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那些伤痛就进入到了潜意识当中。孩子为了自我保护,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可以去和别的小朋友疯玩,但他内心当中刚刚被父亲狠狠地骂过一顿,他的内心是受到极度的伤害,而那种伤害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他把它打压到了潜意识当中

    在夫妻吵架当中,你今天的这个行为让我在潜意识里想到了我童年的生活,所以这时候他不愿意揭示自己童年的生活,他反倒愿意就这件小事来吵架,因为争吵要比承受心碎简单的多,没有人愿意经常的在生活当中承受心碎,这种伤痛翻江倒海,把童年的伤痛拿出来看,那种感觉是非常糟糕的,我们宁愿用生气来解决

    生气的好处

    麻痹心中的痛  愤怒会给人带来力量感 你会觉得这不是我的错,这是他的错,这时候你忽略了对自己内心的审视

    让对方产生罪恶感从而控制对方 我生气是为了要给他压力,让他觉得非常的痛苦,说不定他会改好

    生气会让自己感觉自己是对的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追求认同,小时候你没有得到这个认同,因为你没法反抗你的父母,而现在你可以跟你的配偶吵架,然后把你的愤怒表达出来,最起码自己感觉是对的

    那请问  你是要追求对呢还是要追求快乐的生活

    夫妻吵架是牺牲对方来保护自己,你不希望自己的内心重新去面对童年的缺失和伤害,所以用吵架来保护自己,

    当生活中某些小事忽然揭示到了他童年时的伤痛的时候,就会引发吵架

    吵架时情绪抽离是很多男人经常用到的方法

    就是不说话,就是冷冷的眼光盯着对方,然后眼光当中甚至含着怨毒,而这种感觉是会让人心寒的,这就是情绪抽离,就像我突然从你的生活当中抽离出来,我只是一个观察者,你说什么都对我无动于衷,这也是愤怒的表现

    愤怒的第三种表现被动攻击 是很多女人经常用到的方法

    就比如说结婚纪念日你回家晚了,然后你老婆在家里边一个人在那难过,或者红酒在那喝,就很沮丧,

    男:怎么了亲爱的出什么事了,

    女:没事

    男:有什么事你跟我说

    女:不要紧,没啥事,反正也没啥重要的,我这人也不重要

    某理论

    婚姻中有三种角色(不断变化)

    一:受害者角色(痛苦的时候,会把一切都怪罪在他人的身上)

    二:迫害者角色(愤怒的时候,如果没有迫害的对象的时候甚至会迫害自己)

    三:拯救者角色(冷静思考解决问题)

    有的情侣很有默契,互相默契的转换扮演受害者  迫害者角色

    你发飙的时候我就立马认怂,我发飙的时候你就立马认怂

    原生家庭的观念会遗传到你的身上

    牺牲者心态,为了爱情愿意做一切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放纵者,心安理得的认为这一切都是应得

    比如女性放弃事业照顾家庭,男性会认为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这一切都是应得

    依附心态:没有他/她我就不行,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有的是家长依附孩子,一切委曲求全,我怎么样委屈都无所谓,只要孩子想要的我拼了命也要去给孩子

    竞争关系: 看到对方事业发展得比自己快、孩子更喜欢对方.......都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保持着竞争关系,并不是以对方为荣,互相感同身受的随喜对方的成就,或者孩子更爱对方自己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们一家人的爱是不断增加的

    真心诚意的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你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要记得,所谓的“每个人”也包括你自己)。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案例:

    两个人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双方都不说话,各坐一个屋,在那一刻,那个男主心理学家突然有一个想法,假如我现在是爱她的,是什么感觉呢?突然之间把刚刚生气的事放一边,想假如我是爱她的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然后去调动心中那个特别爱她的感受,然后在想,假如我特别爱她的话, 她特别喜欢吃我做的饭,男主立刻就去做饭了,然后给她老婆做了他最拿手的那几道菜, 如果我是爱她的话,她应该希望我去拥抱她,然后男主向他老婆拥抱,表示道歉,然后说了很多贴心的话,他老婆一扭头就好了,觉得好开心

    你有没有得到启示呢?

    书中结尾的诗

    两个相爱的人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不可能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物好坏,诠释在人

  • 相关阅读:
    MFC 控件RadioButton和CheckBox区别
    python的传递实参
    python的返回值
    Machine Learning的定义
    pythion的定义函数和传递实参
    python的用户输入和while循环
    python的字典
    python的if语句
    python的元组及其书写规矩
    python中操作列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morChen/p/106666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