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小巨人的诞生——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第一章概论有感

    小巨人的诞生

    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第一章概论有感

        就我个人而言,“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并不陌生,本科四年,工作几年以及现在开始读研究生一年级,好几年都没有跑出“软件”以及“工程”组成的圈子。真可以称得上是“圈里人”。

    其实,单就概念而言,“软件工程”即通过工程学科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设计、实现,并结合目前为止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开发和维护软件1

    然而,从工程的实践出发,“软件工程”并非如此简单。

    一、程序的范畴

        什么是程序?对于程序的初学者来说,程序就是代码,Code就是软件工程的全部。一门心思投身于各种代码的书写当中,无论是CC++或是Java,凡是市面上能见到的语言都学,相关的程序都写,日日“疲于奔命”。然而,这里问一句“你真的了解程序吗?”

    在几年的工作中,项目的负责人常常会强调几件事。

            第一,代码是否能实现功能?

            第二,代码的复用性是否得到体现,代码的执行效率是否得到体现?

            第三,代码在你离职后,是否能被项目的继任者所利用,代码是否是可读的?

        提出这三个问题,旨在引出“程序”的真正范畴。

        首先,为了实现功能,“代码”应该是个重要因素,就像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就如同构成机械的零件,构成图画的色彩。

           其次,如果想提高效率,数据结构,算法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并且算法应该是数据在性能上又一次巨大的改进。

           最后,如果想要项目能够较为妥善的交接以及更好的维护和完善,文档就成为了指南,其中文档既包括独立的文本文档还包括源码中的注释。

        综上所述,程序可以给出一个公式,程序=源码+数据+文档1

    二、项目的生命周期

        《荀子·天论》中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生存和消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项目程序同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那么“软件工程”如何安排项目的“生死”呢?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人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正如哲学中提及的“方法论”。人们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2,分别是:

           1.模型阶段:就像是将具体的物体在思维中抽象出原型,做出具体的模型。

           2.尝试阶段:较为浅层次的实现。

           3.探索阶段:在已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依据的向前迈一步。

           4.成熟阶段: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操作。

        将上述的不同时期的工作结合“软件工程”学科,可以将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分成:1.软件定义2.软件设计3.软件开发和测试4.软件维护以及调试1。此种划分方法是来源于《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与《现代软件工程》划分的方式略有差别,然而无论如何进行划分,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开发、设计出更安全、更有效率的软件。

    三、软件的特点

        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必要,根据弗雷德·布鲁克斯在No Silver Bullet中提及软件具备5个主要特性2,主要有:

           1.复杂性   作为逻辑产品,其包含了大量脑力劳动。马克思曾经将人类劳动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中脑力劳动属于高级生产形式,其中包括对于人类直接经验以及间接经验的总结。

           2.不可见性 软件并非物理实体的产品,所以具备不可见性。

           3.易变性 ①做新事情②适应新变化

           4.服从性 服从人类的指令。

           5.非连续性  具有一定的间隔性,并非连续处理问题的方式。

        基于此,如何使软件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为人类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兵法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所谓巧能成事者也”,程序的开发不仅是代码的数据,更是思维的碰撞,如何做到一个“巧”字?这就需要一门相对科学的方式方法作为规范。

           Build to LearnBuild to ShowBuild to ServeBuild to Win 4个词来源于《现代软件工程》这本书,正反应了做到“巧”所能达到的“事”的领域。

    四、“小巨人”的思维

        还记得上班时,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曾经说过“当一个程序员拥有了10年项目经验的时候,再学一门新语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思维”,我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

    记得软件工程将解决问题的方式划分为:传统结构化方法以及面向对象方法。

           然而如何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区分,以及将所学的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应用的程序设计中,从而真正达到抽象、模块化,逐步求精等目的1

        由此可见,一门语言并不重要,关键是“思维方式”,只有从思维上得到发展,才能使“小巨人”成为“巨人”。

    五、“小巨人”的标准

        什么样的程序才能算好?称得上“小巨人”,其实本质上标准的界限很模糊,因为“好”与“坏”都取决于开发者、用户的不同角度,这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考量。

           1.用户的满意程度

           2.软件的可靠性

           3.软件流程的质量

           4.软件的可维护性

        综上所述,当一个软件能够较为综合地考虑如上4个方面的时候,就可以表明“小巨人”诞生了。

           到此为止,对于第一章算是做了一点自己的感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从内力上提高才是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藩 吕云翔 《软件工程(第四版)》 2013.08.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邹欣 《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第三版)》 2017.03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相关阅读:
    git/gerrit上已经删除了远程分支,本地仍然能看到的解决方法
    bat中查找文件夹下有几个某类型的文件
    ERROR 1045 (28000)问题解决
    Unsupervised Pretraining Transfers well Across Languages
    由声学特征重建语音波形-声码器的最近进展
    神经机器翻译中有用的技巧
    多语种神经机器翻译
    利用Fairseq训练新的机器翻译模型
    转:Linux 系统忘记密码 -> 修改 Ubuntu 虚拟机密码
    Linux安装与配置Tomca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Yuxuan1104/p/LeeYuxuan.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