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互联网+”取代O2O将成为2016最大风口

    2016年的最大风口是“互联网+”,经历了O2O的洗礼,B2C服务的全线崛起。跨界与场景打造的极致体验,从0到1的产业开放,都将在这一年集体爆发,“互联网+”比O2O更加接地气,更具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和极致体验。

    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O2O整体上已经是横尸遍野了。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最近比较火的VR行业,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强刚需入口,因此在刚需和模式都还没有想好的条件下大面积的疯狂,只能说一年后应该是现在O2O的缩影。而O2O也从某种程度促成了今年的“互联网+”的风口,从某种程度上说O2O是“互联网+”初期的形态,通过2015年的洗礼之后,真正的成熟的形态已经到来。

    前不久和一个腾讯的朋友探讨过“互联网+”的发展和趋势,随后在武汉的光谷青桐汇上子超也分享了一些“互联网+”的最新思考,核心就是O2O死在了上门上。在2015年年初子超写的《O2O的12个方向冷思考》文章中,就提出上门美甲会有诸多的不合理,现在再看这篇文章,大部分已经应验了。最近嘟嘟美甲被58到家收购,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而另一个O2O美甲河狸家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的模式,也只能是看投资人的钱啥时候能花完的事。上门服务不成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家的概念是非常隐私的,送个外卖可以,进到家里就不是共享经济的问题了。

    共享经济不适合上门服务

    共享经济就是通过互联网重新架构优化现有的商业场景,专车就是共享经济下最好的案例。专车做共享经济的前提基础是有车会开车的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专车的高频和共享经济在这一点上是成立的。其共享本质是家以外的出行工具的资源优化,而不是上门的服务领域。再用上门美甲举一个例子,美业的从业者相对于有车会开车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小众的人群基数,而美甲技师一旦和用户建立了线下关系,几乎可以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可以绕过互联网平台私自线下服务对接了,所谓的复购率从本质上是不成立的。另外优质的美甲技师还是相对更小众的人群,基本上即便不要线上部分的业务,线下部分也依然是供不应求的,更何况大城市的交通非常拥堵,即便是能区域划分的线上服务,大部分的技师也会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相对于线下的固定成本,其实时间才是影响优质技师业务收入的核心因素。

    说到上门,就必须说一下58到家和京东到家这两个公司。58到家是做O2O的聚合平台,本身做综合O2O平台是可以的,因为各个O2O品类的长尾聚合其实需求很大。第二个是58到家也是区域分类信息业务的一个延续增值服务,因此这类O2O模式是可以以平台的形式存活下来的,而且平台业务未来会从C2C的个人对个人的O2O模式升级成为B2C的公司对个人模式,这样从平台的管理成本上和O2O的服务质量上都有质的飞跃,而且还可以向B端用户收费,C2C是很难持续收费的。京东到家的逻辑则是快递员模式,通过京东的快递优势,结合线下的便利店和相关线下实体的商户来对周边形成生鲜到家的服务。实体店可以看作是B端的合作,生鲜除了线下的实体店外,就是快递的因素了。快递的服务区域是高频的在家的门口服务,这一点符合了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家的概念是非常隐私的理念。不管是58到家还是京东到家基本上都是属于B2C模式的业务,大家也能看出C2C模式居多的O2O将会慢慢消亡。

    从O2O到“互联网+”的进化

    上一轮横尸遍野死掉的O2O基本上都是激进的O2O,也即比例在0%-30%的部分是线下(传统实体),因为没有或者很少有B端的管理,无序的个人共享经济就如同C2C。服务质量的管理,业务链条的闭环都无法有效的完成,更重要的是优秀的C端会希望通过更多的增值服务来达到利润最大化,也即未来会从C端进化到B端,而不优秀的C端则是在透支O2O平台的信用,倒逼更多的消费者们选择优秀的B端的服务。而同样是O2O大旗的新美大在O2O业务上依然很好的活着,其核心本质就是新美大有大量的B2C业务,当然自身也有很多C2C的业务,餐饮领域的点评和外卖模式就是B2C业务,其中有个人的外卖业务就属于C2C业务。从长期看,B2C业务支持了新美大的核心。当然这里要说的是电影的票务等新美大的新的业务增长点无一例外都是B2C的业务,而这些B2C的业务都可以称为“互联网+”业务。

    激进的O2O模式教育了大部分的传统实体商家,才使得实体商家的“互联网+”升级诞生,他们学会了互联网领域的新的玩法和规则。而之前激进的O2O领域的大部分业务也都是C2C的业务,而这些C2C的业务并不一定像共享经济的专车模式那样适合发展,O2O死于上门,机会却在B2C的业务上。比如宜生到家的到家上门按摩服务是建立在线下实体的富桥足疗实体店基础上的。实体店一直是富桥足疗的核心业务,而上门服务主要还是为线下的实体店服务做营销和品牌传播的,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富桥足疗的一些技师最初是因为补贴而参与上门到家的服务的,但时间久了,补贴少了,大家谁也不愿意再花大量的时间浪费到上门服务的路上,毕竟每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有限,如果可以在店里待着,说不定还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来休息一会儿呢。

    “互联网+”的机会在哪里?

    “互联网+”整体上是70%在线下,30%在线上,而O2O时代做B端平台业务的会活下来,升级成 “互联网+”。未来“互联网+”会在电影,音乐,体育,O2O(吃喝玩乐的“互联网+”升级)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O2O的B2C业务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子超在《6天30亿:中国“互联网+”电影产业还有那些问题和机会?》一文中提出了“互联网+”电影产业的问题与机会,以及未来电影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 电影并不是电影产业的一次简单的互联网融合,比如乐视影业的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每一集的时间长度在2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视频的观看习惯,这种创新完全是从消费场景的创新切入,是完全从电影产业本身去互联网化颠覆的,这也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像“互联网+”体育领域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机遇,在此之前由于传统体育体制的原因,体育产业的很多方面并未对外放开,乐视体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野蛮成长的。音乐领域则是更多的把握了新的场景体验,比如唱吧的KTV实体店则是将C2C的社群娱乐搬到了线下部分,为用户的K歌场景体验打造更好的极致体验和增值服务。像线下的智能停车场ETCP,则围绕着多个行业的跨界展开,通过“互联网+”停车来完成用户线上线下的服务的打通,通过停车费的预存,来完成互联网金融和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其本质上还是大数据服务的公司。在O2O的B2C领域,比如美业的InNail公司,不只是有美甲,美睫和手足护理服务,实际上本质是大健康领域的服务。相比较河狸家则无法通过C2C模式来完成用户的大健康数据的积累和沉淀,更无法通过先进的仪器来为用户做深度的健康服务。此外InNail还通过“互联网+”打造了个性化的场景服务,比如妈妈陪孩子游泳的时候线上预约美甲,InNail会和游泳池共同打造深度的场景体验区。

    2016年的最大风口是“互联网+”,经历了O2O的洗礼,B2C服务的全线崛起。跨界与场景打造的极致体验,从0到1的产业开放,都将在这一年集体爆发,“互联网+”比O2O更加接地气,更具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和极致体验。如今已经有很多传统的产业,BAT已经开始介入其中,甚至乐视和360都早已开始了布局,相比较这些互联网公司所进入的产业,生活服务消费领域的B2C模式,将会有更多留给创业者们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这些也正是创业者们的机会所在。

    作者介绍

    杨子超,爱部落轻日记创始人、超声波创始人、TMT自媒体人、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人,10年产品经理经验。曾做过门户、B2C、C2C、导航、社交、FM,周刊等产品。《创业家》黑问社区明星导师,2014ELIFE校园黑马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导师。09年自英国回国后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多个创业项目,积累下很多创业经验。我的公众号:杨子超,欢迎大家订阅。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 681D Gifts by the List (树上DFS)
    UVa 12342 Tax Calculator (水题,纳税)
    CodeForces 681C Heap Operations (模拟题,优先队列)
    CodeForces 682C Alyona and the Tree (树上DFS)
    CodeForces 682B Alyona and Mex (题意水题)
    CodeForces 682A Alyona and Numbers (水题,数学)
    Virtualizing memory type
    页面跳转
    PHP Misc. 函数
    PHP 5 Math 函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rchoncap/p/524152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