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四)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系统——“去尾巴”和分割复杂多边形

    问题说明

    实际操作中,发现有的多边形存在“尾巴”或者很细的部分。“尾巴”细长,明显不是有效建筑物区域,特点就是区域面积小,看起来细长,附着于大面积多边形外测或者连接两个多边形

    需要去除尾巴或者分割多边形,为后面拟合多边形做准备。

    算法思想

    去除“尾巴”(凸出部分)和分割多边形的算法思想:

    1.求平均距离。

    针对环,遍历每个点,求到下一个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该环两点间的平均距离L,为之后设定阈值做准备。   

    具体做法:每个polyline(环)添加计算平均距离的函数calAvgDis,添加平均距离成员变量avgDis,在构造函数中调用calAvgDis函数初始化avgDis。

    2.设定判断两点的距离阈值和下标阈值。

    即存在两个点下标差超过阈值,距离差小于阈值,若两点与其之间的点构成的环面积小于阈值,则说明“尾巴”存在;若大于阈值,则说明多边形应该分割。

    此处下标阈值设定为10,距离阈值设定为3个avgDis,面积阈值设定为固定值,具体效果和参数的改变要根据实际效果改变。

    3.遍历环上的没点,找到最符合条件的两点。

    计算每点到其他点的距离,针对每个点来说,遍历的起点是本点阈值+下标阈值。

    当出现距离小于阈值时,记录下标号,得到(本点下标,距离小于阈值点的下标)的下标对。

    每个点可能有不同的下标对,每个环可能有不同的疑似点及其下标对。

    如何找到最合理的两点,遍历这些下标对:1)首先找下标号差距最大;2)相同的情况下距离最小的;

    4.找到两点后:1)针对“尾巴”(面积小于阈值),消除两个点之间的点,得到除去尾巴的多边形。2)针对面积大于阈值的,分割多边形。

    5.循环操作,直至某一次操作前后环的点个数一致。

    实际操作

    1.设置 距离阈值 和 下标差阈值,实际数值根据要求进行设置

    int firstNum = circles[i]->pts.size();  //操作前点数
    int lastNum = 0;   //操作后点数  初始为0
    int t = circles[i]->pointDisThreshold; //下标差阈值
    double length = circles[i]->calAvgDis(circles[i]->pts);  //距离阈值
    

    2.针对环的每一个点,求与之距离超出阈值,下标差超过阈值且差值最大的点,形成一个点与另一个点的关系对(J和K),遍历所有的关系对,找到最合适的一个关系对(因为每次只删除一个尾巴)

    while( count<1 && firstNum!=lastNum )
    		{
    			firstNum = circles[i]->pts.size();
    			int num = circles[i]->pts.size()-1;  //环的点数(去除尾点)
    			int finalJ = 0, finalK = 0, FinalDis = 0, finalType = 0;  //最后J,K,类型
    			if(num > t) { //环的总点数大于点数差阈值时
    
    				//找到所有环中下标差最大的两点
    				for(int j = 0 ; j < (num - t); j++){ //遍历环的每个点,
    					int tempDis = 0, tempk = 0, temptype = 0;
    					for(int k = (j + t) ; k<num && (j+num-k)>=t ; k++) {  //针对每一个点,计算该点与符合要求的点的距离,找到下标差最大的另一个点,
    						int dis = (j+num-k)>=(k-j)?(k-j):(j+num-k);   //取小的
    						int type = (j+num-k)>=(k-j)?1:2;   // 1代表顺序,2代表非顺序
    						if( (calDis(circles[i]->pts[j],circles[i]->pts[k])<(length*3)) && (tempDis<dis) ){  //寻找下标差最大
    							tempDis = dis;
    							tempk = k;
    							temptype = type;
    						}
    					}
    					if( FinalDis<=tempDis ){
    						FinalDis = tempDis;
    						finalJ = j;
    						finalK = tempk;
    						finalType = temptype;
    					}
    				}	
    			}
    

    3.删除尾巴或者分割多边形

    实验效果

                

    总结

    由于本算法自己原创,实际问题又非常复杂,所以效果并没有很理想,后期还有优化。实际操作中,部分尾巴去不掉,算法也耗时,这表明这种方法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算法。而且由于数据的复杂性,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有的最理想的点对中,一个在环首附近的位置,另一个在环尾附近位置,需要考虑不同的取舍办法,等等。

    该算法以后需要进一步考虑和优化。

  • 相关阅读:
    完整版:资深程序员都了解的代码复用法则
    Shiro学习总结(10)——Spring集成Shiro
    Shiro学习总结(2)——Apache Shiro快速入门教程
    Shiro学习总结(2)——Apache Shiro快速入门教程
    Mysql学习总结(15)——Mysql错误码大全
    Mysql学习总结(15)——Mysql错误码大全
    ActiveMQ学习总结(6)——ActiveMQ集成Spring和Log4j实现异步日志
    ActiveMQ学习总结(6)——ActiveMQ集成Spring和Log4j实现异步日志
    对话:一个工程师在蘑菇街4年的架构感悟
    这种反爬虫手段有点意思,看我破了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an-0802-WHU/p/97486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