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接近人机合一
武器平台进步了,空战是不是变得很简单了呢?对飞行有着切身体会的飞行员们说,对抗其实比过去更加激烈。
蒋佳冀说,在超视距战斗中双方主要依靠武器平台,但只要进入近战就是“刺刀见红”的“肉搏战”。“战机相距10多千米,而双方相对速度1800千米/小时至1900千米/小时,也就是说飞行员反应时间只有10多秒钟。”他计算说。
这期间,飞行员要利用来自平显、态势图、耳机、目视等信息源提供的10多项数据,迅速从头瞄、导弹、雷达、干扰等间频繁切换,可以说,10秒钟内能否完美出手,决定着战场的胜负。
今年“金头盔”争夺战的一场对抗中,蒋佳冀与对手进入近距离格斗,他通过目视搜索,迅速发现“敌”机。根据当时态势,他判断对手没有目视发现他。此时,选择出击角度极为重要。他迅速增大高度差,在双机交叉时,急速半滚倒转。对手发现他时,已经被“咬尾”了。
“我一口气打出了所有导弹,还打了几十发航炮。满分!”谈起当时的战况,31岁的蒋佳冀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继去年以“42∶0”完胜对手后,今年他又拿下了单场比武的最高分。“这技术是怎么练出来的啊?”有人好奇地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蒋佳冀笑着说,“要尽力接近人机合一,需要天天月月年年地苦练。”
战友们说,蒋佳冀对飞行要求极为苛刻。飞行中的每个环节他都精心准备,空中每个动作都不含糊,飞行结束后每个飞参数据、每个视频他都会一帧一帧用心分析,对对抗中各个环节的动作分解更是精确到秒。对于飞行中的相关数据,有的飞行员认为只要记牢就行,而蒋佳冀却要求自己必须会计算推导。
一次,团里组织山谷丘陵地带超低空训练,蒋佳冀建议按《大纲》最高标准组训。部队驻地云雾多、能见度差、地形复杂,有人提出异议。可他坚持认为,只有平时训练加难度,打起仗来才能增优势。飞行时,他率先升空试飞,带领全大队飞行员完成了这项高难课目的训练。
“对武器装备的掌握,知道了不行,熟悉也不够,要真正进入潜意识,成为条件反射才行。”蒋佳冀说,“人机合一,才是与空战高手对抗的‘必杀技’!”
参考:http://www.52junqing.com/guonei/2012/1207/51778_2.html
--------------------------------------------------------------------------
强军重任 勇于担当
假如战争来临,一名飞行员会如何选择?
“遗憾的是,我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一次高风险课目试训,蒋佳冀要求第一个试飞!请战书中的一句话,读来让所有飞行员心潮澎湃。平凡一语,道出的正是新一代青年军人的担当。
参考: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2/c64104-26367391.html
--------------------------------------------------------------------------
领跑者并不是天生的。
在飞行学院第一次1500米体能测试,蒋佳冀拼命跑完全程,累到呕吐不止,成绩离优秀标准有两分钟。之后,他几乎天天出现在操场上。他慢慢从队伍末尾跑到了最前列。
2007年初,蒋佳冀被选调参加改装三代战机。首次理论考试,他的成绩排后几名。此后,他用数倍于别人的时间来记忆理论知识。之后每次考试,他都位居前三。
2009年,蒋佳冀首次参加空军体系对抗。陌生的沙漠上空,为安全起见,蒋佳冀完全以保持状态和位置为主。对抗结束后,他们的战果被导演部评判为远远落后于对手。蒋佳冀意识到,在对战法的理解上,以及与其他军兵种部队合作的体系作战意识上,他还是一个门外汉。他钻研战术战法。每在空中飞行1小时,他和战友会花3小时来研究。有时为一个动作,一个数据,他们会吵得面红耳赤。
--------------------------------------------------------------------------
“这就是战术选择的依据!”蒋佳冀坦言:飞行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得把数据化作潜意识,形成条件反射。
在蒋佳冀的团,有句口号叫做“飞行结束也是训练的开始”。战机落地之后,飞行讲评室内,飞行员、领航员、电抗人员、机务骨干悉数列席。数台电脑一字排开,态势图、飞参、视频等数据实时回放。空中的每次攻击、每个动作都要反复分析,原理是什么,数据是多少……“一小时的飞行,往往要用三四个小时来研究评估,改进的可能不过是几米、几秒。”蒋佳冀告诉记者,有时候年轻飞行员不理解:为了几米、几秒,这值得吗?
每遇到类似疑问,蒋佳冀总爱提起那场演习:一名飞行员低空突防时仅仅飞高了5米,就被对方地空导弹 “击落”。演习结束,飞行员追悔不已:“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可能就是生死之差。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未来战场上,己是啥?彼是啥?怎么知?不能凭印象、感觉去判断,必须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