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javaee的开发环境的搭建):
1. 安装jdk的过程:
- 安装ios的镜像文件,挂载到/mnt目录下。挂载: mount /mnt/cdrom卸载: umount /mnt/cdrom
- 挂载完之后,就可以cd到该目录下。然后把Jdk的bin文件cp到别的目录下操作(因为cdrom一般是只读的。)
- cd 到copy的目录下面。
- 执行该文件, 命令: ./filename 。
- 看看一个文件。 /etc/profile 配置文件。
- 配置文件中需要写入 JAVA_HOME=/jdk目录 ,PATH= ,CLASSPATH=, CATALINA_HOME
- 使参数生效: export JAVA_HOME PTAH CLASSPATH, 并重新登录用户。
2.安装eclipse。
- 安装ios镜像文件,挂载到/mnt/cdrom
- cp eclipse.tar.gz /home/ (把eclipse 拷到home下面)。
- 解压安装eclipse。 tar -zxvf eclipse.tar.gz
- 启动eclipse,需要进入图形界面(命令:startx)。
- 打开一个工作台,cd /home/ ,
- 执行 ./eclipse ,就可以运行eclipse了。
- 点击图形界面的logout就可以退出到命令窗口。
3.安装myeclipse。
- 安装镜像iso文件,挂载到/mnt/cdrom
- cp binFile /home
- 执行 ./myeclipse.bin
- 会自动弹出图形界面。
安装顺序必须jdk, eclipse, myeclipse 的,不能改变顺序。 eclipse,myeclipse必然会有图形界面。
4. tomcat 的安装。
- 把iso镜像文件挂载到/mnt/cdrom
- cp tomcat.tar.gz /home
- tar -zxvf tomcat.tar.gz
5.完整流程:
- 使用startx命令启动图形界面。
- 打开一个终端,
- 执行./eclipse
- 新建一个工程,建一个jsp文件
- 打开windows->preferences->myeclipse->application->tomcat, jdk
- 发布到服务器上,启动tomcat。
- http://localhost:8080/Test/Hello.jsp
6.安装realplay:
- 把安装文件bin 放到/mnt/cdrom
- cp realplay.bin /home
- ./realplay.bin
- 然后一路enter,选择默认配置。
- 测试: 1.卸载ios文件,umount /mnt/cdrom
- 测试: 2重新安装ios文件,从虚拟机-设置- CD-ROM。
- 测试: 3重新挂载. mount /mnt/cdrom
7.制作iso文件,需要借助winIOS软件。
打开winIOS软件,然后把文件拖进来,保存。
8,分区。
linux硬盘分区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on),
基本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和不能超过4个。
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在分区。
扩展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
有扩展分区分下去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而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的限制。
硬盘分为两种: IDE 和SCSI.
IDE 硬盘的驱动器标识符是'hdx~','hd' 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
~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
(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
例如: hda3: 第一块IDE磁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
SCSI硬盘的标识为“sdx~”,其他的和IDE磁盘的表示方法一样。
linux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了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到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整个文件系统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9.分区的常用几个命令:
- 查看有几个分区:fdisk -l ,
- 查看某个目录是在哪个分区: df /boot/
- 查看磁盘空间: df -h
- 查看大文件 : find -size +100k
- 挂载命令: 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 [挂载点]
- 卸载命令: umount [设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