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DR 布线规则

    https://blog.csdn.net/cpf099/article/details/52038862

    https://blog.csdn.net/cpf099/article/details/52038879

    http://www.linelayout.com/bbs/html/201668/14117.htm

    http://www.iot-online.com/IC/embedded/2017/082175058.html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hmanhcc/4076377

    http://www.linelayout.com/bbs/html/2014711/13177.htm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251694.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854071.html

    DDR布线要求及拓扑结构分析

    1.时钟信号
    (1) 差分布线,差分阻抗100欧姆,差分线误差±5mil。
    (2) 与其它信号的间距要大于25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
    (3) CLK等长,误差±10mil。
    2.数据信号:
    (1) 数据信号分为八组,每组单独分开走线,第一组为DDR_DQ[0:7]、DDR_DQSP0、DDR_DQSN0、DDR_DQM0,以此类推,同组信号在同一层走线。
    (2) DQ和DQM为点对点布线,
    (3) DQS为差分布线。差分线误差±5mil,差分阻抗100欧姆。
    (4) 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同组内DQ与DQM以DQS为基准等长,误差±5mil。
    (5) DQS与DDR2_CLKP等长,误差±5mil。
    (6) 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
    (7) DDR_CKN/P之间的并联100欧姆电阻,需要放置在信号一分二的分叉地方
    (8) 尽可能减少过孔
    (9) 叠层设计的时候,最好将每一层阻抗线宽,控制在差不多宽度
    (10) 信号走线长度,不超过2500mil
    3.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
    (1) 组内间距要大于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间距
    (2) 所有控制线须等长,误差±10mil。
    (3 不同组信号间距:大于20mil(edge to edge的间距)
    4.其它信号
    DDR_VREF走线宽度20mil以上。

     DDR内存布线指导

    信号引脚说明:

    VSS为数字地,VSSQ为信号地,若无特别说明,两者是等效的。

    VDD为器件内核供电,VDDQ为器件DQ和I/O供电,若无特别说明,两者是等效的。

    DQS(Bi-directional Data Strobe双向数据控制引脚)

    ODT就是将终结电阻移植到了芯片内部,主板上不在有终结电路。ODT的功能与禁止由北桥芯片控制,ODT所终结的信号包括DQS、RDQS(为8bit位宽芯片增设的专用DQS读取信号,主要用来简化一个模组中同时使用4与8bit位宽芯片时的控制设计)、DQ、DM等。需要不需要该芯片进行终结由北桥控制。

    对于突发写入,如果其中有不想存入的数据,仍可以运用DM信号进行屏蔽。DM信号和数据信号同时发出,接收方在DQS的上升与下降沿来判断DM的状态,如果DM为高电平,那么之前从DQS中部选取的数据就被屏蔽了。有人可能会觉得,DM是输入信号,意味着芯片不能发出DM信号给北桥作为屏蔽读取数据的参考。

    在选定列地址后,就已经确定了具体的存储单元,剩下的事情就是数据通过数据I/O通道(DQ)输出到内存总线上了。

    1、DQS是内存和内存控制器之间信号同步用的。
    由DQ信号发出端发出DQS,信号接收端根据DQS的上、下沿来触发数据的接收。
    简单点说,如果是从内存中读取信号,那么主板北桥(内存控制器)根据内存发出的DQS来判断在什么时候接收读出来的数据。如果是写的话,就正好相反,内存根据北桥发出的DQS来触发数据的接收。
    DDR2每芯片有一个读、写双向的DQS,DDR3是有读和写两个DQS(2个DQS的好处是,不必等待DQS反向)。
    
    2、DDR的内核时钟只有100M 133M 166M 200M四种,由于几代预读取能力不同,那DDR3举例,它的等效频率就成了800M ---1600M这个应该是它的范围吧?
    是的。内核时钟*预读取位数*2=等效时钟频率。

    --------------------- 本文来自 长弓的坚持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请点击:https://blog.csdn.net/wordwarwordwar/article/details/78936555?utm_source=copy 

     

    PCB指导:

    1.DQ,DQS和CLK信号线选择VSS作为参考平面,因为VSS比较稳定,不易受到干扰;地址线/命令/控制信号线选择VDD作为参考平面,因为这些信号线本身就含有噪声。

    2.DQS一般布线的位置是数据信号组内同一信号组中DQ走线的中间,因此DQS与DQ之间的间距一般不提

    3.DQS与时钟信号线不相邻

    4.为了避免串扰,数据信号组与地址/命令/控制信号组之间的走线间距至少20mil,建议它们在不同的信号层走线

    5.时钟信号组走线尽量在内层,用来抑制EMI

    6.端接技术

    串行端接,主要应用在负载DDR器件不大于4个的情况下。

    对于双向I/O信号来说,例如DQ,串行端接电阻Rs放置在走线的中间,用来抑制振铃,过冲和下冲。

    对于单向的信号来说,例如地址线,控制线,串行端接电阻放置在走线中间或者是信号的发送端,推荐放置在信号的发送端

    7.未用的DQ引脚

    对于x16的DDR器件来说,未用的引脚要作一定的处理。例如x16的DDR来说,DQ15:DQ8未用,则处理如下,将相关的UDM/DQMH拉高用来屏蔽DQ线,DQ15:DQ8通过1~10k的电阻接地用来阻止迸发写时的噪声。

    8.

    9.去耦电容

    • 推荐使用低ESL(2nH)的电容,大小在0.01uF~0.22uF,其中0.01uF针对高频,0.22uF针对低频
    • 建议使用钽电容。相对于电解电容来说,虽然它比较贵,但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周期。一般电解电容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性能下降较多
    • 在DDR的PCB设计中,一般需要考虑等长和拓扑结构。等长比较好处理,给出一定的等长精度通常是PCB设计师是能够完成的。但对于不同的速率的DDR,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非常关键,在DDR布线中经常使用的T型拓扑结构和菊花链拓扑结构,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种拓扑结构的区别和注意要点。
      T型拓扑结构,也称为星型拓扑结构,其结构如图一所示。星型拓扑结构每个分支的接收端负载和走线长度尽量保持一致,这就保证了每个分支接收端负载同时收到信号,每条分支上一般都需要终端电阻,终端电阻的阻值应和连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星形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时钟、地址和控制信号的不同步问题。

                          图一
      菊花链拓扑结构,如图二所示。和星型拓扑结构不同,菊花链拓扑结构没有保持驱动端到各个负载走线长度尽量一致,而是确保各个驱动端到信号主干道的长度尽量短。菊花链拓扑结构走线的特点,牺牲了时钟、地址和控制信号的同步,但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降低各负载分支走线长度,避免分支信号对主干信号的反射干扰。

                                                        图二
      在信号频率低于800MHz的情况下,上面两种拓扑结构均能满足系统性能需要。但是当信号速率到达1000MHz甚至更高,T型拓扑结构就不能满足性能需要。原因就在于T型拓扑结构过长的支路走线长度,在不添加终端电阻的情况下很难和主干道实现阻抗匹配,而为了实现各个支路的阻抗匹配添加终端电阻,又加大了电路设计的工作量和成本,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高速信号使用T型拓扑结构,特别是Stub>4的时候,支路信号对主干信号的反射干扰是很严重的。通常DDR2使用和速率要求不高的DDR3使用T型拓扑结构。菊花链拓扑结构主要在DDR3中使用,菊花链拓扑结构的主要优势是支路走线短,一般认为菊花链支路走线长度小于信号上升沿传播长度的1/10,可以有效削弱支路信号反射对主干信号的干扰,不同的书本上说法也不一样,大体上走线长度小于上升沿传播长度的1/6-1/10都是可以的,实际设计中我们肯定希望这个长度越短越好。菊花链拓扑结构可以有效抑制支路的反射信号,但相对于T型拓扑结构,菊花链拓扑结构的时钟、地址和控制信号并不能同时到达不同的DDR芯片。为了解决菊花链拓扑结构信号不同步的问题,DDR3的新标准中加入了时间补偿技术,通过DDR3内部调整实现信号同步。当信号频率高达1600MHz的时候,T型拓扑结构已经无能为力,只有菊花链或其衍生的拓扑结构能满足这样的性能需求。一般的DDR3都会建议采用菊花链拓扑结构的改进型拓扑结构,Fly-by拓扑结构,如图三所示。Fly-by拓扑结构要求支路布线长度Stub=0,Fly-by具有更好的信号完整性。

                                                             图三
      在菊花链拓扑的实际应用中,为了抑制Stub过长和分支太多对主干信号的反射干扰,以及加强主干信号驱动能力,一般在末端预留端接电阻电路。末端下拉电阻会增大IO口驱动功耗,所以采用末端上拉电阻的方式进行端接。计算信号驱动部分的戴维南等效电压作为上拉电压Vtt,Rt为驱动部分的等效电阻,通常上拉电压取值为IO驱动电压的一般,即Vtt=Vddr/2。

      ---------------------
       
      原文:https://blog.csdn.net/qq405180763/article/details/41777529

  • 相关阅读:
    12 EF Core 私有字段的映射
    11 EF Core 表拆分
    10 EF Core 继承类关系映射
    9. EF Core数据库索引与备用键约束
    8. EF Core 外键的删除模式
    7. EF Core 导航属性配置
    C# 单例模式
    JS中将XML转为JSON对象
    MVC特性
    测试sql语句执行速度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cklong-yin/p/97557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