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服务器虚拟化

    个人笔记,不保证正确。

    服务器虚拟化 - Hypervisor

    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也叫 Hypervisor——虚拟机管理程序,有时也称做 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它可以在宿主机上创建并管理多个虚拟机。
    目前比较流行的 Hypervisor 有:

    1. vShpere Hypervisor: 也就是 ESXi,这是一个闭源收费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基于 Linux,可直接安装在物理机上。

      1. 优点是简单方便,但是收费。适合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搭着玩。
      2. 成熟稳定,用户众多。但是各大云服务提供商全都用 KVM 做了自己的虚拟化平台,因为免费且自主可控。
      3. ESXi 搭配 vCenter 可以中心化地管理 ESXi 集群,搭配 terraform/python sdk 可以实现虚拟机的自动化创建等功能。
    2. ProxmoxVE: 一个开源免费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基于 Debian + QEMU/KVM + LXC.

      1. PVE 开源免费,而 VMware 的全套技术都是闭源收费的
      2. PVE 底层是 QEMU/KVM,存储方案也是 Ceph/iSCSI/NFS/LVM 这些都是使用很广泛的开源技术,学会了还可以应用在别的地方。
      3. 提供一套方便的 CLI 工具,以及 RESTful API。不论是 CLI、HTTP API 还是 Python SDK,又或者 terraform 支持,PVE 都比 ESXi 要好用很多!
      4. 文档齐全,而且很接地气,还包含许多 QEMU/KVM/CEPH 等开源技术的内容。 反观 VMware 的文档,真的是写得烂得一批。
      5. 缺点在于,PVE 的 WebUI 功能不全,有些功能必须通过命令行才能实现。(这和路由器类似,高级功能只有 CLI 支持)
    3. KVM: 直接搞 KVM,有一定难度。适合进阶用户,或者大厂自己 DIY。

    这里主要介绍 PVE 的安装与使用。

    安装 PVE

    安装过程没啥好说的,安装好后,需要按下面这篇文章配置国内镜像源,启用 root 账户 ssh 登录:

    # 设置 debian 的阿里镜像源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bak
    sed -i "s@(deb|security).debian.org@mirrors.aliyun.com@g" /etc/apt/sources.list
    
    # 去除烦人的订阅提示
    sed -i "s/data.status !== 'Active'/false/g" /usr/share/javascript/proxmox-widget-toolkit/proxmoxlib.js
    
    # 设置 pve 国内镜像源
    # https://mirrors.bfsu.edu.cn/help/proxmox/
    echo 'deb https://mirrors.bfsu.edu.cn/proxmox/debian buster pve-no-subscription' > /etc/apt/sources.list.d/pve-no-subscription.list
    

    使用 Cloud-Init 自动配置网卡、SSH密钥、存储大小配置

    完全参照官方文档 Cloud-Init_Support - PVE Docs

    首先下载 Cloud 版本的系统镜像:

    1. CentOS Cloud 版本: 提供 qcow2 格式的镜像
    2. Debian Cloud Images: 也提供 qcow2 格式的镜像
    3. Ubuntu Cloud Images (RELEASED): 提供 img 格式的裸镜像(PVE 也支持此格式)

    上述镜像和我们普通虚拟机使用的 ISO 镜像的区别,一是镜像格式不同,二是都自带了 cloud-init/qemu-guest-agent/cloud-utils-growpart 等 cloud 相关软件。

    上述三个 cloud 镜像的默认名称和系统名称完全一致,分别为 centos/debian/ubuntu
    均没有默认密码,并且禁用了 SSH 密码登录,必须通过 cloud-init 设置私钥方式进行远程登录。

    建议在 cloud-init 配置中自行设置账号与私钥,不要使用默认的账号名。
    比如测试环境,可以直接设置账号为 root,并设置相应的私钥。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得到的 qcow2/img 镜像导入 PVE,并用它创建一个虚拟机模板。

    首先创建虚拟机,并以导入的磁盘为该虚拟机的硬盘

    # 创建新虚拟机
    qm create 9000 --memory 2048 --net0 virtio,bridge=vmbr0
    
    # 将下载好的 img/qcow2 镜像导入为新虚拟机的硬盘
    qm importdisk 9000 bionic-server-cloudimg-amd64.img local-lvm
    
    # 通过 scsi 方式,将导入的硬盘挂载到虚拟机上
    qm set 9000 --scsihw virtio-scsi-pci --scsi0 local-lvm:vm-9000-disk-1
    
    # 创建一个 cloud-init 需要使用的 CDROM 盘(sr0)
    qm set 9000 --ide2 local-lvm:cloudinit
    # 设置系统引导盘
    qm set 9000 --boot c --bootdisk scsi0
    # 设置 serial0 为显示终端,很多云镜像都需要这个。(?感觉我不需要?)
    qm set 9000 --serial0 socket --vga serial0
    

    后续配置:

    1. 手动设置 cloud-init 配置,启动虚拟机。
    2. 进入虚拟机后,安装所需的基础环境,如 docker/docker-compose/vim/git/python3
    3. 关闭虚拟机,然后将虚拟机设为模板(只读)。
    4. 接下来就可以从这个模板虚拟机,克隆各类新虚拟机了~

    cloud-init 高级配置

    PVE 使用 CDROM 只读盘(/dev/sr0)来进行 cloud-init 的配置。
    在虚拟机启动后,/dev/sr0 将被卸载。

    可挂载上该只读盘,查看其中的初始化配置内容:

    $ mkdir cloud-config
    $ mount /dev/sr0 cloud-config
    mount: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 ls cloud-config
    meta-data  network-config  user-data
    

    查看上述文件发现 user-data 有如下问题:

    1. 它硬编码了 manage_etc_hosts: true,这导致我手动在 /etc/cloud/cloud.cfg 里设定的 manage_etc_hosts: false 被覆盖。
    2. 它设置了 hostname,但是测试发现 centos7 的 hostname 仍然是 localhost,没有被修改,原因未知。

    修改 cloud-init 相关的硬编码参数

    通过前面的排查,我们发现 proxmox 有很多参数都硬编码了,没有通过配置暴露出来,导致我们无法修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修改掉 PVE 代码里的硬编码参数。

    首先通过全文搜索,找到硬编码参数的位置:

    # 在 /usr/share 中全文搜索 manage_etc_hosts 这个关键字
    grep -r manage_etc_hosts /usr/share
    

    直接就搜索到了硬编码位置是 /usr/share/perl5/PVE/QemuServer/Cloudinit.pm

    手动将配置修改为 manage_etc_hosts: localhost,就能让 cloud-init 只更新 localhost 相关的 hosts 内容。

    如果希望 cloud-init 能自动设置 hostname,还可以添加参数 preserve_hostname: False.

    perl 和 python 一样,程序启动后代码就加载到内存中了,因此对上述文件的修改需要重启 PVE 后,才能生效。

    解决 SSH 登录速度慢的问题

    貌似所有的 cloud-init 的虚拟机,SSH 都存在速度慢的问题。
    关闭掉 ssh server 的反向 DNS 解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echo "UseDNS no" >> /etc/ssh/sshd_config
    

    虚拟机硬盘扩容

    CentOS/Ubuntu/Debian 提供的 Cloud 镜像,都自带了 cloud-utils-growpart 这个组件,可以实现在扩容物理硬盘时,自动调整 Linux 的分区大小。

    因此需要扩容虚拟机时,直接通过 UI 面板/命令行扩容虚拟机的硬盘即可, Linux 的分区会被 cloud-utils-growpart 自动扩容。

    因为这个方便的特性,也为了减少虚拟化的开销,Cloud 镜像默认是不使用 LVM 逻辑分区的。
    LVM 逻辑分区虽然方便,但是它对物理机的作用更大些。虚拟机因为本身就能动态扩容“物理硬盘”的大小,基本不用不到 LVM。

    还有一点,就是虚拟机通常只需要一个根分区就行,尤其是归 openstack/kubernetes 管的虚拟机。
    只有在使用分布式存储之类的场景下,数据需要独立存储,才需要用到额外的分区(/data 之类的)。
    一般只有物理机,才需要像网上很多文章提的那样,为 /boot / /home 去单独分区。
    而且现在大家都用 SSD 了,物理机这样做分区的都少了,比如我个人电脑,就是一个 / 分区打天下。。。

    自动化工具

    监控告警

    常见问题

    1. 导入已有的 qcow2 镜像

    必须要命令行操作

    先通过 scp 将 qcow2 传输到 PVE 上,然后命令行使用如下命令导入镜像:

    # 命令格式
    qm importdisk <vmid> <source> <storage>
    # 示例
    qm importdisk 201 vm-201-disk-1.qcow2 local-lvm
    

    导入完成后,在 WebUI 界面的左侧会看到多了一个「未使用的磁盘 0」,
    现在新建一台新虚拟机,然后删除掉默认的磁盘(分离+删除,要两步),然后挂载这个「未使用的磁盘 0」就大功告成了。

    相关文档

  • 相关阅读:
    如何卸载Mysql
    netty4.1.32 pipeline的添加顺序和执行顺序
    protobuf 在win10系统如何编译jar包
    java swing 的各种布局layout
    一些大神的代码功底方面的文章
    图解ByteBuffer
    Eclipse 高亮显示选中的相同变量
    Java synchronized详解(java 线程同步)
    一篇非常全面的 《单例模式》 的讲解的文章
    java中ThreadLocalRandom类和Random类的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irito-c/p/140065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