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arp表的老化机制
来源 https://juejin.im/post/6844904166545080334
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中自动维护着一堆网络协议,这堆网络协议在内核中也是不同的存在,对于arp,Linux内核就提供了一种缓存机制来维护这张表。
实际的使用场景是,网络设备维护的arp表与内核维护的arp表相同步,一旦有变化,便通过钩子通知到上层的arp模块。但对于网络设备的arp模块来说,还需要实现一个arp老化时间的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现便也依靠了linux内核的arp表老化。
内核是如何维护arp表
首先来看内核是如何维护arp表的:
' ip -s neigh '
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arp条目变化的流程。其中有三个计时器,第一个表示到达delay之后的计时,第二个表示到达reachable的计时,第三个表示条目状态变成stale之后的计时。 对于delay和reachable我们不做多解释,重要的状态在于stale。 当条目处于stale状态时,可能会发现几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变成delay状态?为什么过了stale_time,条目还不老化? 先一个一个问题解决。
为什么没有变成delay状态?
之所以使用stale状态,是因为要减少网络中arp交互的开销,也就是尽量减少arp交互,但当条目变为stale之后,就说明,使用这个条目是不安全的不确定的。但是如果有应用用到这个条目发包,linux内核仍不进行arp交互,而是设立了一个delay的状态,在这个状态的持续过程中,收到了来自邻居的包,那么说明,此条目可用,则转为reachable的状态,如果没有,那么则会真正的进行arp交互,如果还没有,那么说明在这个网络中,此ip已经不对应任何一个mac地址,也没有必要存在了,置为failed。
所以可见,linux设计这个缓存机制的目的主要有二,一减少arp交互,二减少条目的增加和删除操作造成的开销。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过了这个时间还不老化,这也是这一次的主要bug。
首先我们先知道几个参数的设置:
如果一个条目从reachable到老化需要经过多少时间
Timeout =random( base_reachable_time/2, 3*base_reachable_time/2) + gc_stale_time
这个时候,表项将被置为invalid状态,等待下一个gc时间的到来,回收删除。
所以问题,看定出在gc的时间。同时我们也得知了,设定老化时间的存在,必然不会非常准确,而是一个大概的值,所需要配置的项就是gc_stale_time。 这时我们留意到:
net.ipv4.neigh.default.gc_thresh1
存在于ARP高速缓存中的最少个数,如果少于这个数,垃圾收集器将不会运行 问题似乎就是在此,默认设置为128条,也就是说当条目大于128时,gc才会工作,只要将此项配置成0,便可以正常的实现arp老化。
当然,其实还是有简单粗暴的方法,比如当已经过了stale_time状态时,调用一下
ip neigh flush
就好了。 其实还是有一个疑问,这个bug在linux4.4中出现,本人使用linux host也是一样的表现,而其他的使用linux3.6或者更低版本的linux中,只需要配置gc_stale_time便可以实现老化,其他的参数配置完全一致,却没有出现不能老化的问题,或许内核版本差异,表项和gc的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同,或是其他原因,尚未解决。
还记得在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看到的,内核其实已经对维护arp表的存在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你却对着这些优化绞尽脑汁,这就有点。。。。。
Linux ARP缓存配置和状态查看命令
https://www.cnblogs.com/yorkwoo/p/4664535.html
- 查看Linux ARP缓存老化时间
cat /proc/sys/net/ipv4/neigh/eth0/base_reachable_time
同目录下还有一个文件gc_stale_time,官方解释如下:
Determines how often to check for stale neighbour entries.
When a neighbour entry is considered stale it is resolved again before sending data to it.
Defaults to 60 seconds.
- 查看Linux ARP缓存状态
arp -a #代码对应于ioctl(s, SIOCGARP, &arpreq),没法看到每条缓存的状态是REACHABLE还是STALE
/isam/slot_1101/run # arp -a
? (135.251.197.136) at 00:19:8f:5f:bd:87 [ether] on eth0
? (135.251.196.1) at 00:e0:b1:ca:5a:48 [ether] on eth0
ip neigh show #实现上是通过另一种系统调用netlink来获取的
/proc/sys/net/ipv4/neigh/eth0 # ip neigh
135.251.197.136 dev eth0 lladdr 00:19:8f:5f:bd:87 REACHABLE
135.251.196.1 dev eth0 lladdr 00:e0:b1:ca:5a:48 STALE
- 应用程序如何触发arp缓存的添加和刷新呢?
经过一系列测试,结论如下:
执行arping命令,无法添加新的arp缓存。但是可以把STALE的缓存刷新为REACHABLE状态。
arping有如下选项,是不是我少加了什么选项呢?注释符#后面的解释是man命令里面摘过来的。
arping -I eth0 135.251.196.1 -c 10
/isam/slot_default/run # arping -h
arping: invalid option -- 'h'
BusyBox v1.22.1 (2015-07-11 21:41:15 CEST) multi-call binary.
Usage: arping [-fqbDUA] [-c CNT] [-w TIMEOUT] [-I IFACE] [-s SRC_IP] DST_IP
Send ARP requests/replies
-f Quit on first ARP reply #Finish after the first reply confirming that target is alive.
-q Quiet #Quiet output. Nothing is displayed.
-b Keep broadcasting, don't go unicast #Send only MAC level broadcasts. Normally arping starts from sending broadcast, and switch to unicast after reply received.
-D Duplicated address detection mode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mode (DAD). See RFC2131, 4.4.1. Returns 0, if DAD succeeded i.e. no replies are received #如果是DAD模式,则原源主机地址一直没有设置,那么就意味着源地址为0.0.0.0。这样当目的主机接到之后,就会向0.0.0.0发送回复,就相当于广播给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因为进行D重复地址检测模式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源主机的IP地址没有设置,从而想设置自身的IP地址。在IP地址没有设置的时候,主机只能接受到地址为0.0.0.0的广播信号。
-U Unsolicited ARP mode, update your neighbors #Unsolicited ARP mode to update neighbours<80><99> ARP caches. No replies are expected. #为了更新以太网邻居的ARP快速缓存而主动进行的ARP。也就是免费ARP(gratuitous ARP),即请求自己的ip地址的mac地址。
-A ARP answer mode, update your neighbors #与-U选项类似,但是发送的是ARP 回复报文,而不是ARP请求报文。
-c N Stop after sending N ARP requests
-w TIMEOUT Time to wait for ARP reply, seconds
-I IFACE Interface to use (default eth0)
-s SRC_IP Sender IP address
DST_IP Target IP address
从以上选项可以看出,我们并没有漏掉什么选项,所以内核就是这么设计的。
还进行过如下测试,Linux shell ping竟然只能添加arp缓存,但是并不能把STALE的缓存刷新为REACHABLE状态。而且ping是通的,这也说明了STALE还在被引用。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