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ListView的性能优化之convertView和viewHolder

    转自:方杰的http://blog.fangjie.info/2014/05/14/ListView

    自己的理解总结:
    convertView是利用Recycler对于离开屏幕视角的item的View的缓存,converView可以对缓存进行存储,则在回滚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重用。
    viewHolder相当于一次预处理,将每一个子View加载,再用setTag加载到Tag中,ListView便可以从Tag中取出,减少了findViewById对子View的查找时间。

    原文:
    性能优化之convertView和viewHolder/

    查了些资料,看了别人写的博客,得出结论,ListView优化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
    1.复用已经生成的convertView;
    2.添加viewHolder类;
    3.缓存数据(图片缓存);
    4.分页加载。

    一、复用convertView
    首先讲下ListView的原理:ListView中的每一个Item显示都需要Adapter调用一次getView的方法,这个方法会传入一个convertView的参数,返回的View就是这个Item显示的View。如果当Item的数量足够大,再为每一个Item都创建一个View对象,必将占用很多内存,创建View对象(mInflater.inflate(R.layout.lv_item, null);从xml中生成View,这是属于IO操作)也是耗时操作,所以必将影响性能。Android提供了一个叫做Recycler(反复循环器)的构件,就是当ListView的Item从上方滚出屏幕视角之外,对应Item的View会被缓存到Recycler中,相应的会从下方生成一个Item,而此时调用的getView中的convertView参数就是滚出屏幕的Item的View,所以说如果能重用这个convertView,就会大大改善性能。

    图解:一个屏幕最多显示7个Item,如果当Item1滑出屏幕,此时Item1 的View被添加进Recycler中,相应的在下部要产生一个Item8,这时调用getView方法,convertView参数就是Item1 的View。

    (1)Item固定高度
    测试Dem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ublic View getView(int position, View convertView, ViewGroup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getView " + position + " " + convertView);
    ViewHolder holder = null;
    if (convertView == null) {
    convertView = mInflater.inflate(R.layout.lv_item, null);
    holder = new ViewHolder();
    holder.textView = (TextView)convertView.findViewById(R.id.tv_text);
    convertView.setTag(holder);
    } else {
    holder = (ViewHolder)convertView.getTag();
    }
    holder.textView.setText(mData.get(position));
    return convertView;
    }

    首先程序启动,9个Item显示调用getView方法,这时的convertView都是null,因为没有任何Item被滑出屏幕缓存到Recycler中。所以打印的Log如图:

    继续向上滑动屏幕,当Item1,Item2,Item3…..陆续滑出屏幕之后,他们之前的View得到重用。所以最终屏幕上就只是这10个View反复循环重用了(因为屏幕最多显示10个Item)。

    然后我尝试把屏幕往回滚,重新滚到前面。

    图解:屏幕从显示Item 17-Item26 滚到显示Item13-Item22。分析这个过程,当滚动一个Item时,Item26消失,Item16出现,所以Item16又将复用Item26的View,观察Log,的确如此,其他依次类推。仔细分析,有这样一个规律:无论怎么重用convertView,一个position的Item永远使用一个view。(比如此例中Item13 永远显示的是 5272fb00的View)。

    (2)Item高度不固定
    以上的例子是针对于每个Item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很容易从定量中计算出每一个屏幕能够显示的最多Item数量。如果当一个Item的高度很根据不同情况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这样就无法得知最多显示的Item数量。
    看一个例子,我的微博客户端程序,都知道微博有的有转载,有的有图片,所以说微博的每一个Item高度是不固定的。同样在getView中打出日志,显示如下图:

    图解:因为没有固定的Item高度,无法计算一个屏幕中能够显示的最大高度,系统会会先创建一个View,第一轮是用这个View来试探能放多少个item,试探出结果可以放3个Item,所以第二轮的0-2才是真正创建的View,屏幕上显示了3个Item。当往下滚时,Item0没有完全出去,下面有来了个Item3,所以这时的Item有创建了一个View,屏幕上此时显示4个Item。之后4个Item就是做多显示的数量,再往上滚动,convertView就开始重用了,Item4和Item0的View是一个对象。

    二、使用viewHolder类

    我们都知道在getView方法中的操作是这样的:先从xml中创建view对象(inflate操作,我们采用了重用convertView方法优化),然后在这个view去findViewById,找到每一个子View,如:一个TextView等。这里的findViewById操作是一个树查找过程,也是一个耗时的操作,所以这里也需要优化,就是使用viewHolder,把每一个子View都放在Holder中,当第一次创建convertView对象时,把这些子view找出来。然后用convertView的setTag将viewHolder设置到Tag中,以便系统第二次绘制ListView时从Tag中取出。当第二次重用convertView时,只需从convertView中getTag取出来就可以。

    测试Demo:

    public View getView(int position, View convertView, ViewGroup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getView " + position + " " + convertView);
             ViewHolder holder = null;
             if (convertView == null) {
                 convertView = mInflater.inflate(R.layout.lv_item, null);
                 holder = new ViewHolder();
                 holder.textView = (TextView)convertView.findViewById(R.id.tv_text);
                 convertView.setTag(holder);
             } else {
                 holder = (ViewHolder)convertView.getTag();
             }
             holder.textView.setText(mData.get(position));
             return convertView;
         }
    }
    
     public static class ViewHolder {
         public TextView textView;
     }
  • 相关阅读:
    【整理】Web页面防止重复提交
    C#域验证的代码
    【整理】delegate+RemotingServices 委托+远程调用的一个实例
    【转载】框架里跨域Session丢失问题
    转贴:谈谈多线程的思维方式
    list,vector,deque有什么区别
    转贴:.NET多线程编程(3):线程同步
    转贴:.NET多线程编程(1):多任务和多线程
    转贴:.NET多线程编程(2):System.Threading.Thread类
    转贴:.NET多线程编程(4):线程池和异步编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ckycode/p/52556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