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常常需要和bug打交道,一般来说调试bug的时间要多于编写程序的时间。
bug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类:
- 语法上的bug
- 逻辑上的bug
语法上的bug就是指编译器能够识别的,例如常见的缺少分号和括号,传参时数据类型不匹配,这一类的bug是比较容易调试的。可以直接根据输出信息找到对应的错误语句。
逻辑上的bug就很麻烦了,这样的bug编译器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例如最常见数组越界,非法访问内存这些问题编译器都不会去识别,只有程序在执行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常常通过会将程序分块,来判断程序可以执行到哪一步。这个时候一般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设置断点
现在的IDE都提供了这个功能,当程序运行到断点处就会直接停下来。
2、人为的加上输出语句
例如C语言可以用printf语句来判断程序可以执行到哪一步。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编程导论》的时候讲到调试时需要注意的事情。感觉挺好,特记录下来。(另,课程中提到,“print”和“重新阅读代码并思考”是很重要的方法。确实,有时候调试工具的单步调试会让你局限于细节,而没有从整体上去观察思考代码。不过 有时候调试工具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也许两者结合起来会让调试更加有效率吧)
下面是debug的一些经验总结:
- 自变量顺序错误。(注意参数命名,以避免颠倒顺序。实参和形参用相同的名字会调理清晰)
- 拼写错误。
- 忘记初始化。
- 对象与值相等。“==” 与" = "
- 别名。数组、链表的深度复制和浅复制。
- 副作用。函数执行过程可能会改变一些变量的值。
- 收集自己经常犯的错误,调试时先从易犯的错误下手。
- 记录你尝试过的修改,调试用的“print”可以注释掉而不是删除。
- 调试别人代码的时候,调试的是代码,而不是注释。不要被注释所迷惑。
- 寻求帮助。旁观者清,寻找别人帮助,尽可能向别人解释清楚自己的程序,也许你在解释的过程中就能发现错误了。
- 清醒一下大脑。
- 欲速则不达。考虑好修改方案,而不是急功近利。修改这个bug的过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bug。
- 代码不能总是变长。代码写的越多,出错误的可能就越大。当你遇到问题时,试着把你的代码整理一下,整理的过程中也许你就可能找到错误。
- 及时备份旧版本代码。确保你的代码能够回到Debug前。没有什么比你Debug 4个小时,最后发现还没有4个小时前好,更令人沮丧的是你不能回到最开始的状态。硬盘空间很廉价,多保存一下旧版本的代码绝对没有坏处。
参考博文:http://alorry.blog.163.com/blog/static/6472570820116645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