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万恶之源python介绍

    PATH OF PYTHON (生命短暂,我要学pythonヾ(◍°∇°◍)ノ゙)

    一.Python介绍:

      简史:Python诞生于1989年的圣诞节, 创始人为Guido van Rossum, 又名"龟叔".

      python被今年来的人工智能AI一路带火, 又是被誉为万能语言的它,是那么的妖娆,被一波的小白深爱着,它灵活而有简易,在语言界堪称是一种优美的语言. 正因它的万能, 被广泛的应用在各大领域, 除了AI之外, 金融业常常使用它.

      具大家总所周知的, 计算机语言被划分为,编译型和解释型, 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 强类型定义语言或弱类型定义语言.  

     python 是什么样的语言?

      ★python 被定位解释性, 弱类型定义语言, 而且是动态的语言.

       ↓↓↓↓↓↓↓↓↓↓运行原理 ↓↓↓↓↓↓↓↓↓↓

      人类能都懂的语言(print('Hello, dube.'))→ 编译/翻译→ 机械能读懂的语言(01001000101010101010...)→ cup运行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编译型和翻译型的运作方式不同,各有各的利和弊.

      编译型: 是把所有代码拿过来直接一次性的翻译, 然后输出, 所以对于机器而言,一个字爽,另一个字'快', 缺点也很明显的就是,如果有bug,需要重头再编一次码, 可以练手速;

      解释型: 是拿过来一块代码经由虚拟机然后,边执行边翻译.所以对于人来说着个比较灵活, 方便, 缺点就是相比较编译型的语言,机器运行会慢一点, 对人完全体会不到.

     对于python的解释器呢:

      官网发布的是CPython, 又名万能解释器, 第2个是IPython是一个交互式的解释器,也就是在交互方面有所增强, 简单的说内核是用来调用了IE.

      另一个是PYPY, 其目标就是为了翻译速度, 它采⽤用JIT技术,对Python代码进⾏行行动态编译(注意不不是解释),所以可以显著提⾼高Python代码的执⾏行行速度。

      然后是用于直接可以翻译成Java代码的编译器是Jython, 最有一个是用于把Python编译成Net的字节码的编译器名为IronPython.  

    二, 关于Python的变量规则: ( 无规则不成方圆)

      1) 变量是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组合而成的;

      2) 不可以用数字开头, 更不能是全数字;

      3) 不能用python的关键字,因其本身已被占用,无法再做更改;

      4) 不能用中文.;

      5) 不要太长;

      6) 起名要有意义;

      7) 区分大小写;

      8) 建议用驼峰式(SevenEleven)或下划线式(seven_eleven)方式命名.

    三, 关于python中的常量:

      在python中不存在绝对的常理. 所有字母大写就是常量.

      Eg: Pi= 3.141592643

     在python中integer=>int 常表示"整数"; string =>str 常表示"字符串".

      而且在python中凡是用 (  ',  '', " " " , ' ' ' ) 这3类逗号括住的信息全是"字符串".

      Eg: print= ("About that girl, the one I let get away ")  #括号里并在双引号内的内容就是字符串, 字符串不是交互, 输出方式直接是打印(机器直接复制=>粘贴), 所以字符串是可 以为任何内容的.

           对于人机交互, 最基础的就是应用 input() 函数:

        语法:

           内容 = input (''提示的信息'')

      这里就可以直接让用户进行输入信息, 然后根据其信息再进行运算.

  • 相关阅读:
    记一次笔试题
    模块模式浅析
    在windows上面实现ubuntu的三种方法
    移动端事件(五)—— 函数防抖和函数节流的封装
    一文分清强弱、动态静态类型语言
    为什么前端要学TypeScript
    OpenSSL SSL_read: Connection was reset, errno 10054
    浅悉http1.0 、http1.1和http2.0的区别
    上班一个月的总结
    从浅入深——理解JSONP的实现原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resleyren/p/958499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