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结构-02 |栈 |队列

     栈Stack |队列Queue| 双端队列Deque| 优先队列PriorityQueue

    堆栈和队列特点:
    1. Stack - First In Last Out(FILO) 先入后出,先进来的被压入栈底
        .Array or Linked List
    2. Queue - First In First Out(FIFO) 排队时先来先出
        .Array or Doubly Linked List

    1. 栈Stack 

     Stack中文名可叫堆栈,不能叫堆,堆是heap

    手写栈堆比较少了,很多语言在标准库都实现了。

    1.1 概念与特性 

        后进先出,先进后出,这就是典型的“栈”结构。  

        从栈的操作特性上来看,栈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从功能上来说,数组或链表可以替代栈,但特定的数据结构是对特定场景的抽象,而且,数组或链表暴露了太多的操作接口,操作上的确灵活自由,但使用时就比较不可控,自然也就更容易出错。

      当某个数据集合只涉及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并且满足后进先出、先进后出的特性,我们就应该首选“栈”这种数据结构

       最近相关性  《====》 栈    现实中的洋葱,一层层,反应在工程中都具有 从外而内 或者 由内而外这种逐渐扩散,且它的最外层和最外层是一对,最内层和最内层是一对 可叫最近相关性

    栈:查询  O(n),平均情况,要看它栈中栈底的元素,要清空了才能看到。

           插入和删除它的栈顶元素只需要一次性操作,时间复杂度是O(1)。

    1.2 如何实现一个“栈”?

                从栈的定义里,栈主要包含两个操作,入栈和出栈,即在栈顶插入一个数据和从栈顶删除一个数据

    自定义一个栈既可以用数组来实现,也可以用链表来实现。 用数组实现的栈,叫作顺序栈,用链表实现的栈,叫作链式栈

    // 基于数组实现的顺序栈
    public class ArrayStack {
        private String[] items;  // 数组
        private int count;       // 栈中元素个数
        private int n;           // 栈的大小
        // 初始化数组,申请一个大小为 n 的数组空间
        public ArrayStack(int n) {
            this.items = new String[n];
            this.n = n;
            this.count = 0;
        }
        // 入栈操作
        public boolean push(String item) {
            // 数组空间不够了,直接返回 false,入栈失败。
            if (count == n) return false;
            // 将 item 放到下标为 count 的位置,并且 count 加一
            items[count] = item;
            ++count;
            return true;
        }
        // 出栈操作
        public String pop() {
            // 栈为空,则直接返回 null
            if (count == 0) return null;
            // 返回下标为 count-1 的数组元素,并且栈中元素个数 count 减一
            String tmp = items[count - 1];
            --count;
            return tmp;
        }
    }
    View Code

    不管是顺序栈还是链式栈,存储数据只需要一个大小为 n 的数组就够了。在入栈和出栈过程中,只需要一两个临时变量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1)。(空间复杂度是指除了原本的数据存储空间外,算法运行还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这里存储数据需要一个大小为 n 的数组,并不是说空间复杂度就是 O(n) )

    不管是顺序栈还是链式栈,入栈、出栈只涉及栈顶个别数据的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 O(1)。

    在Java中,用Deque可以实现Stack的功能:

    • 把元素压栈:push(E)/addFirst(E)
    • 把栈顶的元素“弹出”:pop(E)/removeFirst()
    • 取栈顶元素但不弹出:peek(E)/peekFirst()

    为什么Java的集合类没有单独的Stack接口呢?因为有个遗留类名字就叫Stack,出于兼容性考虑,所以没办法创建Stack接口,只能用Deque接口来“模拟”一个Stack了。不要使用遗留类Stack

    当我们把Deque作为Stack使用时,注意只调用push()/pop()/peek()方法,不要调用addFirst()/removeFirst()/peekFirst()方法,这样代码更加清晰。

    1.3 栈的应用

    ① 栈在函数调用中的应用,经典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函数调用栈

          操作系统给每个线程分配了一块独立的内存空间,这块内存被组织成“栈”这种结构, 用来存储函数调用时的临时变量。每进入一个函数,就会将临时变量作为一个栈帧入栈,当被调用函数执行完成,返回之后,将这个函数对应的栈帧出栈。

    ② 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

    我们再来看栈的另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编译器如何利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

    为了方便解释,我将算术表达式简化为只包含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比如:34+13*9+44-12/3。

      

    ③ 栈在括号匹配中的应用

    假设表达式中只包含三种括号,圆括号 ()、方括号 [] 和花括号{},并且它们可以任意嵌套。比如,{[{}]}或 [{()}([])] 等都为合法格式,而{[}()] 或 [({)] 为不合法的格式。那我现在给你一个包含三种括号的表达式字符串,如何检查它是否合法呢?

    这里也可以用栈来解决。我们用栈来保存未匹配的左括号,从左到右依次扫描字符串。当扫描到左括号时,则将其压入栈中;当扫描到右括号时,从栈顶取出一个左括号。如果能够匹配,比如“(”跟“)”匹配,“[”跟“]”匹配,“{”跟“}”匹配,则继续扫描剩下的字符串。如果扫描的过程中,遇到不能配对的右括号,或者栈中没有数据,则说明为非法格式。

    当所有的括号都扫描完成之后,如果栈为空,则说明字符串为合法格式;否则,说明有未匹配的左括号,为非法格式。

    基于栈实现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功能

          当你依次访问完一串页面 a-b-c 之后,点击浏览器的后退按钮,就可以查看之前浏览过的页面 b 和 a。当你后退到页面 a,点击前进按钮,就可以重新查看页面 b 和 c。但是,如果你后退到页面 b 后,点击了新的页面 d,那就无法再通过前进、后退功能查看页面 c 了。

    用两个栈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使用两个栈,X 和 Y,我们把首次浏览的页面依次压入栈 X,当点击后退按钮时,再依次从栈 X 中出栈,并将出栈的数据依次放入栈 Y。当我们点击前进按钮时,我们依次从栈 Y 中取出数据,放入栈 X 中。当栈 X 中没有数据时,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继续后退浏览了。当栈 Y 中没有数据,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点击前进按钮浏览了。

    栈的应用场景

    1)  子程序的调用:在跳往子程序前,会先将下个指令的地址存到堆栈中,直到子程序执行完后再将地址取出,以回到原来的程序中。      

    2)   处理递归调用:和子程序的调用类似,只是除了储存下一个指令的地址外,也将参数、区域变量等数据存入堆栈中。

    3)   表达式的转换与求值(实际解决)。

    4)  二叉树的遍历。

    5)  图形的深度优先(depth一first)搜索法。

      思考

    内存中的堆栈和数据结构堆栈不是一个概念,可以说内存中的堆栈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区数据结构中的堆栈是抽象的数据存储结构
            内存空间在逻辑上分为三部分:代码区、静态数据区和动态数据区,动态数据区又分为栈区和堆区。

    • 代码区:存储方法体的二进制代码。高级调度(作业调度)、中级调度(内存调度)、低级调度(进程调度)控制代码区执行代码的切换。
    • 静态数据区:存储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常量包括final修饰的常量和String常量。系统自动分配和回收。
    • 栈区:存储运行方法的形参、局部变量、返回值。由系统自动分配和回收。
    • 堆区:new一个对象的引用或地址存储在栈区,指向该对象存储在堆区中的真实数据。

    2. 队列Queue

    2.1 概念和特性 

     队列,排队,先来先出,依次排队。   一头进另外一头出。

     队列 ,先来后到,公平性,队列 

     栈:查询  O(n),平均情况,要看它栈中栈底的元素,要清空了才能看到。

           插入和删除它的栈顶元素只需要一次性操作,时间复杂度是O(1)。

    队列:与栈类似, 查询是O(n),插入和删除是O(1)。

      查询操作O(n),因为它是元素无序的 ,就必须把这个数据结构遍历一遍

    把它想象成排队买票,先来的先买,后来的人只能站末尾,不允许插队。先进者先出,这就是典型的“队列

    我们知道,栈只支持两个基本操作:入栈 push()出栈 pop()

    队列跟栈非常相似,支持的操作也很有限,最基本的操作也是两个:

      入队 enqueue(),放一个数据到队列尾部;出队 dequeue(),从队列头部取一个元素。

    所以,队列跟栈一样,也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数据结构

    作为一种非常基础的数据结构,队列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一些具有某些额外特性的队列,比如循环队列、阻塞队列、并发队列。它们在很多偏底层系统、框架、中间件的开发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高性能队列 Disruptor、Linux 环形缓存,都用到了循环并发队列;Java concurrent 并发包利用 ArrayBlockingQueue 来实现公平锁等。

    2.2 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

        队列跟栈一样,也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它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支持在队尾插入元素,在队头删除元素,如何实现一个队列?

    跟栈一样,队列可以用数组来实现,也可以用链表来实现。用数组实现的栈叫作顺序栈,用链表实现的栈叫作链式栈。

    同样,用数组实现的队列叫作顺序队列,用链表实现的队列叫作链式队列

    对于栈来说,我们只需要一个栈顶指针就可以了。但是队列需要两个指针:一个是 head 指针,指向队头;一个是 tail 指针,指向队尾。

     

    队列Queue实现了一个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

    • 通过add()/offer()方法将元素添加到队尾;
    • 通过remove()/poll()从队首获取元素并删除;
    • 通过element()/peek()从队首获取元素但不删除。

    要避免把null添加到队列。

    // 这是一个List:  List<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
    // 这是一个Queue: Queue<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即实现了List接口,又实现了Queue接口,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它当作List,就获取List的引用,如果我们把它当作Queue,就获取Queue的引用:

    2.3 循环队列

     循环队列是为了解决顺序队列在 tail == n 时,需要数据搬运操作的问题。
    队列为空时可以根据 head == tail 来判断。循环队列满时,tail 指针位置不存储数据,所以队满判断公式为:
    (tail + 1) % n = head

    2.4 阻塞队列和并发队列

         阻塞队列其实就是在队列基础上增加了阻塞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队列为空的时候,从队头取数据会被阻塞。因为此时还没有数据可取,直到队列中有了数据才能返回;如果队列已经满了,那么插入数据的操作就会被阻塞,直到队列中有空闲位置后再插入数据,然后再返回。 即 “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可使用阻塞队列实现一个“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 这种基于阻塞队列实现的“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可以有效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速度。

    阻塞队列,在多线程情况下,会有多个线程同时操作队列,这个时候就会存在线程安全问题,如何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呢?

         线程安全的队列我们叫作并发队列。最简单直接的实现方式是直接在 enqueue()、dequeue() 方法上加锁,但是锁粒度大并发度会比较低,同一时刻仅允许一个存或者取操作。实际上,基于数组的循环队列,利用 CAS 原子操作,可以实现非常高效的并发队列。这也是循环队列比链式队列应用更加广泛的原因。

    2.5 优先队列 PriorityQueue 

          正常⼊、按照优先级出 

    实现了一个优先队列:从队首获取元素时,总是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PriorityQueue默认按元素比较的顺序排序(必须实现Comparable接口),也可以通过Comparator自定义排序算法(元素就不必实现Comparable接口)。

    PriorityQueueQueue的区别在于,它的出队顺序与元素的优先级有关,对PriorityQueue调用remove()poll()方法,返回的总是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要使用PriorityQueue,我们就必须给每个元素定义“优先级”。

     2.6 双端队列 Deque (Double Ended Queue)

    • 既可以添加到队尾,也可以添加到队首;
    • 既可以从队首获取,又可以从队尾获取。

         同时具有queue和stack的功能。

    Deques can also be used as LIFO (Last-In-First-Out) stacks.  This
     * interface should be used in preference to the legacy {@link Stack} class.
     * When a deque is used as a stack, elements are pushed and popped from the
     * beginning of the deque. 

      Deque是一个接口,它的实现类有ArrayDequeLinkedList  (LinkedList真是一个全能选手,它即是List,又是Queue,还是Deque

    // 不推荐的写法: LinkedList<String> deque = new LinkedList<>();
    // 推荐的写法:  Deque<String> deque = new LinkedList<>(); (面向抽象编程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持有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
    • 将元素添加到队首或队尾:/addFirst()即push() /offerFirst();     addLast()/offerLast()  
    • 从队首/队尾获取元素并删除:removeFirst()即pop()/pollFirst()   /removeLast()/pollLast()
    • 从队首/队尾获取元素但不删除:getFirst()/peekFirst()       /getLast()/peekLast()
    • 总是调用xxxFirst()/xxxLast()以便与Queue的方法区分开;
    • 避免把null添加到队列。

    2.7 队列的应用

    队列在线程池等有限资源池中的应用

         CPU 资源是有限的,任务的处理速度与线程个数并不是线性正相关。相反,过多的线程反而会导致 CPU 频繁切换,处理性能下降。所以,线程池的大小一般都是综合考虑要处理任务的特点和硬件环境,来事先设置的。

    当我们向固定大小的线程池中请求一个线程时,如果线程池中没有空闲资源了,这个时候线程池如何处理这个请求?是拒绝请求还是排队请求?各种处理策略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两种处理策略:

    • 一种是非阻塞的处理方式,直接拒绝任务请求;
    • 一种是阻塞的处理方式,将请求排队,等到有空闲线程时,取出排队的请求继续处理。

    那如何存储排队的请求呢?

    公平地处理每个排队的请求,先进者先服务,所以队列这种数据结构很适合来存储排队请求。队列有基于链表和基于数组这两种实现方式。这两种实现方式对于排队请求又有什么区别呢?

      基于链表的实现方式,可以实现一个支持无限排队的无界队列(unbounded queue),但是可能会导致过多的请求排队等待,请求处理的响应时间过长。所以,针对响应时间比较敏感的系统,基于链表实现的无限排队的线程池是不合适的。

      基于数组实现的有界队列(bounded queue),队列的大小有限,所以线程池中排队的请求超过队列大小时,接下来的请求就会被拒绝,这种方式对响应时间敏感的系统来说,就相对更加合理。不过,设置一个合理的队列大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队列太大导致等待的请求太多,队列太小会导致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发挥最大性能。

     

  • 相关阅读:
    codeblocks多文件联合编译
    C++顶层const和底层const的区别
    keras failed to create cublas handle:CUBLAS_STATUS_ALLOC_FAILED问题
    Notepad++强大的代码补全和代码提示功能的方法
    PEP8编码风格
    在Maven项目中使用easypoi完成Excel文件上传下载
    Restful风格,使用同一地址,访问不同的方法
    注解@NoRepositoryBean的作用
    注解@MappedSuperclass的作用
    Shiro整合Spring以及权限登陆过滤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engyang17/p/131245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