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4-3 非阻塞IO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Linux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使其变为non-blocking。当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执行读操作时,流程是这个样子:

    非阻塞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户进程发出read操作时,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用户就可以在本次到下次再发起read询问的时间间隔内做其他事情,或者直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这一阶段仍然是阻塞的),然后返回。

    也就是说非阻塞的recvform系统调用调用之后,进程并没有被阻塞,内核马上返回给进程,如果数据还没准备好,
    此时会返回一个error。进程在返回之后,可以干点别的事情,然后再发起recvform系统调用。重复上面的过程,
    循环往复的进行recvform系统调用。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之为轮询。轮询检查内核数据,直到数据准备好,再拷贝数据到进程,
    进行数据处理。需要注意,拷贝数据整个过程,进程仍然是属于阻塞的状态。
    

    所以,在非阻塞式IO中,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准备好了没有。

    非阻塞IO示例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8099))
    server.listen(5)
    server.setblocking(False)
    
    
    rlist=[]
    wlist=[]
    while True:
        try:
            conn, addr = server.accept()
            rlist.append(conn)
            print(rlist)
    
        except BlockingIOError:
            del_rlist=[]
            for sock in rlist:
                try:
                    data=sock.recv(1024)
                    if not data:
                        del_rlist.append(sock)
                    wlist.append((sock,data.upper()))
                except BlockingIOError:
                    continue
                except Exception:
                    sock.close()
                    del_rlist.append(sock)
    
            del_wlist=[]
            for item in wlist:
                try:
                    sock = item[0]
                    data = item[1]
                    sock.send(data)
                    del_wlist.append(item)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for item in del_wlist:
                wlist.remove(item)
    
    
            for sock in del_rlist:
                rlist.remove(sock)
    
    server.close()
    
    
    #客户端
    from socket import *
    c=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c.connect(('127.0.0.1',8080))
    
    while True:
        msg=input('>>: ')
        if not msg:continue
        c.send(msg.encode('utf-8'))
        data=c.recv(1024)
        print(data.decode('utf-8'))
    

    但是非阻塞IO模型绝不被推荐。

    我们不能否则其优点:能够在等待任务完成的时间里干其他活了(包括提交其他任务,也就是 “后台” 可以有多个任务在“”同时“”执行)。

    但是也难掩其缺点:

    1. 循环调用recv()将大幅度推高CPU占用率;这也是我们在代码中留一句time.sleep(2)的原因,否则在低配主机下极容易出现卡机情况
    2. 任务完成的响应延迟增大了,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才去轮询一次read操作,而任务可能在两次轮询之间的任意时间完成。
    这会导致整体数据吞吐量的降低。
    

    此外,在这个方案中recv()更多的是起到检测“操作是否完成”的作用,实际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检测“操作是否完成“作用的接口,例如select()多路复用模式,可以一次检测多个连接是否活跃。

  • 相关阅读:
    .net 存储过程中的 output参数取值问题
    【从零开始学Servlet笔记】Servelet入门
    【从零开始学Servlet笔记】Web资源
    【从零开始学Servlet笔记】Http协议
    【从零开始学Mybatis笔记】SqlMapConfig.xml配置文件
    【从零开始学Mybatis笔记】Dao开发方法
    【从零开始学Mybatis笔记】Mybatis入门
    【从零开始学SpringMVC笔记】SpringMVC进阶
    【从零开始学SpringMVC笔记】SpringMVC与struts2不同
    【从零开始学SpringMVC笔记】参数绑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ibojie/p/116648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