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汉语-词语:宇宙(哲学定义)

    ylbtech-汉语-词语:宇宙(哲学定义)
    宇宙的定义由宇宙三公理联合给出。宇宙是第1层概念
    内涵:宇宙是“时间无尽永前、空间无界永在、质量无限永有”的存在;
    (简述)宇宙是时空质三永三无的存在;
    外延:宇宙只有一个,包含所有的物件和事件。即☯=W∪S
    物件W=(物位)∪(物体)=(时刻∩位置∩质量)∪(时刻∩体积∩质量)
    事件S=物位移∪物体变=运动∪生灭
    定义式:
    ☯内涵=T∩U∩M={t∈(-∞,+∞)}∩{△t>0}∩{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t_n∪∑→△t_n)∩(∑→r_n∪∑u_n)∩(∑m_n)
    =【(∑t_n)∩(∑→r_n∪∑u_n)∩(∑m_n)】∪【(∑→△t_n)∩(∑→r_n∪∑u_n)∩(∑m_n)】
    =【所有的状态】或【所有的状态变化】=W∪S=物件或事件
    因为宇宙的定义由宇宙三公理联合给出,所以要正确理解宇宙的定义,就要明确“宇宙三公理”及时间、空间、质量的定义。
    1.返回顶部
    1、
    具体如下:
    中文名:宇宙
    哲学定义:三永三无的存在;所有的物和事
    2、
    2.返回顶部
    1、

    主要定义

    在《宇宙哲学》中,人类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由下述三条公理直接定义或演绎定义。
    时间公理分为时刻分理和时段分理两部份。一、时间公理:时间无尽永前。表达式:T={t∈(-∞,+ ∞)}∩{△t>0}。
    1、时刻分理:t∈(-∞,+ ∞)为“无尽”,指“时间没有起始和终结”。
    时刻无限多、刻刻不同是时间本性之一。t为时刻,其测量数值为实数。
    2、时段分理:△t>0为“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时段单向延续是时间本性之二。△t为时段,其测量数值为大于0的实数。
    二、空间公理:空间无界永在。表达式:U={r∈[0,+ ∞)}∩{r=ct}。
    空间公理分为点分理与空时关系分理两部份。
    1、点分理:r∈[0,+ ∞)为“无界”,指“空间里任一点都居中”。
    点数无限多、点点不同又点点平权是空间本性。这里点P=(r,θ,φ )[球坐标],r为P点到球坐标系原点的距离,其测量数值为非负实数,θ∈[0,π],φ∈[0,2π]。
    2、空时关系分理:r=ct为“永在”,指“空间永现于当前时刻”。
    任何空间点都必然出现在当前时刻是空间与时间的基本关系。这里c为光速常量。因为根据狭义相对论中的四维时空概念,时空间隔ct-r=0是不变量,即时间和空间之间没有间隔,所以r=ct表示P点是光即时到达之点,也就是表示“空间永现于当前时刻”。
    三、质量公理:质量无限永有。表达式:M={m∈( 0,+ ∞)}∩{(dρ)_η≠(dρ)_0}。
    质量公理分为总体分理和质空关系分理两部份。
    1、总体分理:m∈(0,+ ∞)为“无限”,指“宇宙的总质量无限大”。
    总质量无限大是质量本性。这里m为静质量。
    2、质空关系分理:(dρ)_η≠(dρ)_0为“永有”,指“永不均匀地布满空间”。
    “宇宙空间内的任何部份都充满着质量,不存在不含质量的纯空,但各点的微密度都不相同”,这是质量与空间的基本关系。(dρ)_0为任意指定一空间点的密度,(dρ)_η为其他的任意空间点的密度,(dρ)_η≠(dρ)_0表示每点的微密度都不相等,就是说“质布空间永不均”。这里密度ρ=m/u,微密度dρ=dm/du,其中dm 为无穷小的质元;du为无穷小的空元,其中u为域积,包括点、线、面、体之积;η为正整数。 “质布空间永不均”在量子力学上表达为“测不准原理”注1。著名的布朗运动就是由“质布空间永不均”造成的注2。
    为了便于牢记,以诗表之:
    《宇宙三公理》
    增量恒为正,时间没始终。空间存现在,点点可居中。
    质量无穷大,不均布满空。时空随质度,生灭理相同。
    第一节 时间、空间、质量的定义
    时间、空间、质量合称宇宙三要素,分别简称时、空、质。
    宇宙三要素定义式
    概念
    内涵
    外延,n为正整数
    推论
    时间
    T={t∈(-∞,+∞)}∩{△t>0}
    T=∑(t∪→△t)_n=∑t_n∪∑→△t_n
    t=∫dt
    空间
    U={r∈[0,+∞)}∩{r=ct}
    U=∑(→r∪u)_n=∑→r_n∪∑u_n
    u=∫du
    质量
    M={m∈(0,+∞)}∩{(dρ)_η≠(dρ)_0}
    M=∑m_n=∑(ρu)_n
    m=∫dm
    时、空、质定义中的内涵分别就是时间公理、空间公理、质量公理,外延则由各自内涵的本性分理分别演绎推导得出:因为“三无”,所以时空质的每部份都有限可测,但部份数却都可以无限多。内涵表达了时空质之尺都是无限长的,外延分别表达了时间可以任分时刻以分段并测量各段长、空间可以任分区域并测量各区域大小、质量可以任分部分并测量每部份数值的多少。根据时空质的定义可以推导出时空质分别由其素元所积成。
    这三要素的定义概括了所有人类学科关于时间、空间、质量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在后面第三篇“演绎一些主要已知学问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系统”中有详细具体的论述。
    第1点 时间
    内涵T={t∈(-∞,+∞)}∩{△t>0};外延T=∑(t∪→△t)_n=∑t_n∪∑→△t_n。
    即内涵是无尽永前;外延是各时刻顺序或各有限时段长短的测量数值。
    (t∪→△t)_n表示时间的任一有限部份,即每部分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数却可以无限多。式中的t_n表示第n时刻值,△t_n表示第n时段的长度值。→△t_n表示第n时段,其中→△t=△t→l=(t1-t)→l,其中→l是单位向量,表示时刻只有增加的方向,即表示时段的唯一方向,又其中t1是后时刻或现在时刻值,t是前时刻或过去时刻值。
    甲、时间外延的演绎推导:
    A、∵t∈(-∞,+∞)[时刻无限多、刻刻不同]∴t_n∈(-∞,+ ∞)[t_n表示可以任意选定坐标系并任意选取n多个时刻值以比较其先后顺序]。
    B、∵t∈(-∞,+∞)∩△t>0[时刻无限多、刻刻不同且时段单向延续]∴△t_n>0,即存在→△t_n[→△t_n表示可以任意选取n多个段长有限的单向时段以比较其长短]。
    内涵表达了时间之尺是无尽永前的,外延表达了时间可以任意分刻测位或分段测长。
    乙、时间推论的演绎推导:
    时间由时元积成:t=∫dt。
    其中时元dt=t1-t→0,dt的前时刻t为dt的极限值。
    证明:∵△t>0[任选时段都大于0]∴△t=t1-t→0=dt[△t可以无穷小],∴t=∫dt。
    因为时间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才能够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时刻和时段的值。如物理学国际单位制(SI)中,把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定义为:-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在天文学上的历书时中又把秒(s)定义为: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在生活中又常用毫秒ms、min、小时h、日(天)d等等时间单位。
    因为时间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研究宇宙各部份变化规律的所有学问才可能产生。
    因为时间的上述特性,所以在宇宙中万事万物才可能产生、变化和消亡!
    第2点 空间
    内涵U={r∈[0,+∞)}∩{r=ct};外延U=∑(→r∪u)_n=∑→r_n∪∑u_n
    即内涵是无界永在,外延是各有限部份空间相对位置或大小的测量数值。
    (→r∪u)_n表示空间的任一有限部份,即每部份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数却可以无限多。式中的r_n表示第n个个点的坐标值,u_n表示第n个有限点群大小的域积。
    甲、空间外延的演绎推导:
    A、∵r∈[0,+∞)[点数无限多、点点不同又点点平权]∴r_n≥0[[r_n表示可以任意选定坐标系并选取n多个点位数值以比较其位置的相对方位]。
    B、∵r_n≥0[可以任意选点] ∴u_n>0[u_n表示互相联结着的点可以合而为一有限的点群区域,并且可以任意选取n多个点群以比较其大小]
    内涵表达了空间之尺是无界永在的,外延表达了空间可以任意划分区域并测度各区域大小。
    乙、空间推论的演绎推导:
    空间由空元积成:u=∫du。
    证明:∵u_n>0 [任选区域都可以无穷小] 即存在空元du,∴u=∫du。
    因为空间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才能够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空点相对位置和空域具体大小的值。如物理学上把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定义为: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 792 458秒的距离,而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等。又如中国的里、丈,英国的英寸、码,航空航海上的海里、节等等。在计算面积、体积时也一样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
    因为空间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才能够把空间分解为不同的部份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几何学、代数学和逻辑学。这一点在下面第三篇有关几何学、代数学和逻辑学的章节中有具体的论述。
    第3点 质量
    内涵M={m∈(0,+∞)}∩{dρ_η≠dρ_0};外延M=∑m_n=∑(ρu)_n
    即内涵是无限永有,外延是各有限部份空间内填充内容多少的测量数值。
    m_n表示质量的第n有限部份的静质量值,即每部份的静质量都是有限的但部份数却可以无限多。
    甲、质量外延的演绎推导:
    ∵m∈(0,+∞)[总质量无限大]∴m_n>0 [m_n表示可以任意选取n多个有限部份以比较其多少]。
    内涵表达了质量之尺是无限永有的,外延表达了质量可以任意分部并测度各部份数值的多少。
    乙、质量推论的演绎推导:
    质量由质元积成:m=∫dm
    证明:∵m_n>0 [任选部份都可以无穷小] 即存在质元dm,∴m=∫dm。
    因为质量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才能够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具体物体所含质量多少的值。如物理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千克( Kg):纯水在4℃时的质量、中国的斤、英国的磅等等。
    因为质量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才能够通过化学研究找到分子和原子,才能够通过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找到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微观粒子。这一点在下面第三篇关于化学、粒子物理学的章节中有具体的论述。
    因为质量永不均匀地布满空间,分布状态在随时地变动着,所以质量在改变空间的分布状态时便产生了物理学上称之为惯性或万有引力的可测量现象。这一点在下面第三篇关于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章节中有具体的论述。
    从上述三素各自的推论可知:时元值dt、空元值du、质元值dm都是无穷小变量,所以我们对时间(时刻、时段)、空间(点位置、距离、面积、体积)、质量(静质量、动质量)等的具体测量数值都只能够是近似值,这一点已经为量子力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所体验、测得。
    宇宙三要素定义简表
    概念
    内涵1
    内涵2
    外延
    时间
    时间没有起始和终结
    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各时刻顺序或各有限时段的长短的测量数值
    空间
    空间里任一点都居中
    空间永现于当前时刻
    各有限部份空间相对位置或大小的测量数值
    质量
    宇宙的总质量无限大
    永不均匀地布满空间
    各有限部份空间内填充内容多少的测量数值
     

    基本关系

    时、空、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1点 内涵关系
    时、空、质在内涵上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着的三个绝对概念。时间公理、空间点分理、质量总体分理表达了它们的各自独立性,而空时关系分理和质空关系分理则表达了它们的相互联系性。空时关系分理和质空关系分理表明U=U(T)和M=M(U),即空间所经历者为时间和质量所充满者为空间,就是说:“时空随质度”。质量是三要素中的原生要素,没有质量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时间,如果采用老子道德经的诗化描述,则有: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第2点 测量关系
    时空质的外延部份涉及到其数值测度问题,其测度数值都是相对于参照系的,而且都只能够是近似值。测度时空质的数值是科学上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在爱恩斯坦以前是在虚拟静止参照系下分别测度的,具体了它们的各自独立性;爱恩斯坦增加了在实际运动参照系下的共尺测度方法,具体了它们的相互联系性。
    时空质的依存关系确立了事物的演化秩序。如果在测度上以绝对常量光速c为共尺,此秩序可由以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公式具量表达:
    T=γ(t-vr/c^2),动时间T,静时间t, 相对运动下钟变慢;
    R=γ(r-vt), 动距离R,静距离r, 相对运动下尺变短;
    M=γm,动后静质量M,动前静质量m,相对运动下质变大。
    其中γ=1/√(1-v^2/c^2)
    用绝对常量去测度各种变量以求取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人类的小智慧;而用无限长的时空质尺子去测度“历时有尽”的事件和“占空有界”的物件以创造万事万物,则是宇宙的大智慧。人类若能够从中有所领悟,必能够走出“相对”的迷宫,步入“绝对”的圣境!
     
    用“宇宙三公理”定义哲学基本概念
    表A0:宇宙哲学基本概念的定义
    概念
    内涵
    外延
    1宇宙☯
    ☯=T∩U∩M
    ☯=(∑t_n∪∑→△t_n)∩(∑→r_n∪∑u_n)∩(∑m_n)
    3现实
    X=(t=r/c)∩U∩M
    X=(∑t_n)∩(∑→r_n∪∑u_n)∩(∑m_n)
    3精神物
    Y=(t<r/c)∩U∩M
    Y=(∑t_n)∩(∑→r_n∪∑u_n)∩(∑m_n)
    3精神事
    S=(t1=r/c)∩(t<r/c)∩(△t>0)∩U∩M
    S=(∑→△t_n)∩(∑→r_n∪∑u_n)∩(∑m_n)
    2物质
    W=(t≤r/c)∩U∩M
    W=X∪Y
    2精神
    J=Y∪S
    J=Y∪S
    下面是对表A0的解释。
    第1点宇宙的定义
    由宇宙三公理联合给出。宇宙是第1层概念:
    内涵:宇宙是“时间无尽永前、空间无界永在、质量无限永有”的存在;
    (简述)宇宙是时空质三永三无的存在;
    外延:宇宙只有一个,包含所有的物件和事件。即☯=W∪S
    物件W=(物位)∪(物体)=(时刻∩位置∩质量)∪(时刻∩体积∩质量);
    事件S=物位移∪物体变=运动∪生灭。
    定义式:
    ☯内涵=T∩U∩M={t∈(-∞,+∞)}∩{△t>0}∩{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t_n∪∑→△t_n)∩(∑→r_n∪∑u_n)∩(∑m_n)
    =【(∑t_n)∩(∑→r_n∪∑u_n)∩(∑m_n)】∪【(∑→△t_n)∩(∑→r_n∪∑u_n)∩(∑m_n)】
    =【所有的状态】或【所有的状态变化】=W∪S=物件或事件
    =【(∑t_n)∩(∑→r_n)∩(∑m_n)】∪【(∑t_n)∩(∑u_n)∩(∑m_n)】
    ∪【(∑→△t_n)∩(∑→r_n)∩(∑m_n)】∪【(∑→△t_n)∩(∑u_n)∩(∑m_n)】
    =【所有的“时刻、质点位”状态】或【所有的“时刻、质体积”状态】
    或【所有的“时刻、质点位”状态变化】或【所有的“时刻、质体积”状态变化】
    =【物位】或【物体】或【物位移】或【物体变】。
    分述如下:
    A、外延的第一与式:物位=(∑t_n)∩(∑→r_n)∩(∑m_n)=∑[t∩(→r)∩m]_n,
    其中[t∩(→r)∩m)]_n表达第n个物位,又其中因为m_n=f(u_n)的测量数值取大于0的实数,即m_n>0,所以任何时刻任何空间点上都必有质量。
    此式表达“任一时刻都对应一点位值及对应一有限质量值”之状态,即表达了所有的“质量的瞬时空间点分布状态”。即任一瞬间的质量和空间都可以分为个数无限多的“物位”。
    B、外延的第二与式:物体=(∑t_n)∩(∑u_n)∩(∑m_n)=∑[t∩u∩m]_n,
    其中[t∩u∩m]_n表达第n个物体,又其中因为u_n=f(t_n)的测量数值取大于0的实数,即u_n>0,所以任何时刻任何空间区域上都必有质量。
    此式表达“任一时刻都对应任一体积值及对应任一有限质量值”之状态,即表达了“质量的瞬时空间区域分布状态”。即任一瞬间的质量和空间都可以分为个数无限多的“物体”。
    C、外延的第三与式:物位移=(∑→△t_n)∩(∑→r_n)∩(∑m_n)=∑[(→△t)∩(→r)∩m]_n,
    其中[(→△t)∩(→r)∩m]_n表达第n段位移,
    又其中[(→△t)∩(→r)∩m]=[t1∩(→r1)∩m1]—[t∩(→r)∩m]=(t1—t)∩[(→r1)—(→r)]∩(m1—m)。
    ∵任一时刻值都对应一点位值及对应一有限质量值∴[(→△t)∩(→r)∩m]表示了[t1∩(→r1)∩m1]和[t∩(→r)∩m]两种状态的差。其中的t1是后时刻值,t是前时刻值;(→r1)是后时刻质量中心位置,(→r)是前时刻质量中心位置;m1是后时刻质量值,m是前时刻质量值。
    此式表达了质点状态随时刻的增加而变化,即表达了“质量的所在位置及其多少总是随着永前的时间不断地变化着,永远不会停止,而且因为时间增量是无穷小变量(△t>0),所以这种变化的值可以任意地小。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逻辑与式之间的算术运算并不是现代数学意义上的运算,它是用来表达物件之间的宇宙逻辑关系的。例如:一个三年前1月1日在广州出生的3千克小孩,今年1月1日到钦州时是13千克,就可以用“孩子位变=[2016.1.1∩钦州∩13千克]-[2013.1.1∩广州∩3千克]”来表达这个孩子的“物位变”或“运动”。虽然这个孩子的名字或者没有变化,但从宇宙逻辑上来说,前后两种状态已经不相同,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孩子了。按照我们平常的表达逻辑,也可以分析地表达为:“孩子位变或运动=(2016.1.1-2013.1.1)∩(钦州-广州)∩(13千克-3千克)”,即“孩子长了三岁,由广州到了钦州,体重增加了10千克”。
    D、外延的第四与式:物体变=(∑→△t_n)∩(∑u_n)∩(∑m_n)=∑[(→△t)∩u∩m]_n,
    其中[(→△t)∩u∩m]_n表达第n个物体变,
    又其中[(→△t)∩u∩m]=[t1∩u1∩m1]—[t∩u∩m]=(t1-t)∩(u1-u)∩(m1-m)。。
    ∵任一时刻值都对应一域积值及对应一有限质量值)∴[(→△t)∩u∩m]表示了[t1∩u1∩m1]和[t∩u∩m]两种状态的差。其中的u1是后时刻质量分布区域的体积,u是前时刻质量分布区域的体积。
    此式表达了质体状态的随时变化,即表达了“质量所占空间的多少总是随着永前的时间不断地变化着,永远不会停止,而且因为时间增量是无穷小变量(△t>0),所以这种变化的值可以任意的小”。
    与运动相同,生灭的外延表达式也是用来表达物件之间的宇宙逻辑关系的。例如:一个长在枝头上的苹果,6月1日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质量一克,到了9月1日增加到500立方厘米,450克。可表达为:苹果体变或生灭=[9.1∩500cm^3∩450k]-[6.1∩1cm^3∩1k]=(91d)∩(499cm^3)∩(449k)。
    第2点物质或物的定义:
    内涵:物质是质量的空间分布。
    外延:所有物件,包括现实物件和精神物件。
    定义式:
    内涵W=(t≤r/c)∩U∩M={t≤r/c}∩{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W={∑[(t≤r/c)∩(→r)∩m]_n}∪{∑[(t≤r/c)∩u∩m]_n}。
    ={物位}或{物体}=物件
    内涵由宇宙的内涵对时刻的取值范围加以t≤r/c的限制,并忽略△t>0后给出。
    外延由宇宙外延中的A和B两状态与式加以t_n≤r_n/c的限制后给出。
    外延第一项是∑[(t≤r/c)∩(→r)∩m]_n,表达过去和现在一切质点,即一切物位。
    外延第二项是∑[(t≤r/c)∩u∩m]_n,表达过去和现在一切质域,即一切物体。
    物质是宇宙的瞬时状态,属于第2层概念。物件包括物位和物体。
    从定义可知:W=X∪Y,即:物质=现实物或精神物。
    第3点现实的定义:
    内涵:现实是即时的质量空间分布;
    外延:所有的现实物件。
    定义式:
    内涵X=(t=r/c)∩U∩M={t=r/c}∩{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X={∑[(t=r/c)∩(→r)∩m]_n}∪{∑[(t=r/c)∩u∩m]_n}
    ={现实物位}或{现实物体}=现实物件
    内涵由宇宙的内涵对时刻的取值范围加以t=r/c的限制,并忽略△t>0后给出。
    其中的时刻限制是由“时空间隔”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因为r=ct,所以现在时刻t=r/c,具体到第n时刻就是t_n=r_n/c。
    外延由宇宙外延中的A和B两状态与式加以t_n=r_n/c的限制后给出。
    外延第一项{∑[(t=r/c)∩(→r)∩m]_n},表达现在的一切物位,即一切现实物位。
    外延第二项{∑[(t=r/c)∩u∩m]_n},表达现在的一切物体,即一切现实物体。
    现实是宇宙的即时状态,属于第5层概念。现实物件包括现实物位和现实物体。
    第4点 精神物的定义:
    内涵:精神物是过去事和物在现实物中的记录;
    外延:所有的精神物件。
    定义式:
    内涵Y=(t<r/c)∩U∩M={t<r/c}∩{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Y={∑[(t<r/c)∩(→r)∩m]_n}∪{∑[(t<r/c)∩u∩m]_n}。
    =精神物位和精神物体=精神物件
    内涵由宇宙的内涵对时刻的取值范围加以tc的限制,并忽略时段△t>0后给出。
    因为凡是少于现在时刻t=r/c的时刻都是过去时刻,所以有过去时刻t<r/c,具体到某时刻就是t_n<r_n/c。
    外延由宇宙外延中的A和B两状态与式加以t_n<r_n/c的限制后给出。
    外延第一项是{∑[(t<r/c)∩(→r)∩m]_n},表达一切过去质点的记录,即一切精神物位。
    外延第二项是{∑[(t<r/c)∩u∩m]_n},表达一切过去质域的记录,即一切精神物体。
    精神物是宇宙的过去状态的记录,属于第3层概念。精神物件包括精神物位和精神物体。
    第5点事或称精神事的定义:
    内涵:事是质量空间分布的随时变化。
    因为“物质是质量的空间分布”,所以如果从事与物质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则有:事是物质的随时变化。通过下面对外延的具体分析,也可以从事与精神物及现实的关系方面来定义:事是精神物在现实中的重演。
    外延:所有的精神事件。
    定义式:
    内涵S=(t1=r1/c)∩(t<r/c)∩(△t>0)∩U∩M
    =(t1=r1/c)∩(t<r/c)∩(△t>0)∩{r∈[0,+∞)}∩{r=ct}∩{m∈(0,+∞)}∩{dρ_η≠dρ_0};
    外延S={∑[(→△t)∩(→r)∩m]_n}∪{∑[(→△t)∩u∩m]_n}
    =∑{[t1∩(→r1)∩m1]—[t∩(→r)∩m]}_n∪∑{[t1∩u1∩m1]—[t∩u∩m]}_n
    =精神物位移或精神物体变=精神事=物位移或物体变=运动或生灭=事。
    内涵由宇宙的内涵对时刻的取值范围加以t_1=(r_1)/c∩t<r/c的限制后给出.
    其中时段△t=t1-t,即时段的前时刻值t是过去时刻,后时刻值t1是现在时刻。t_1=(r_1)/c∩t<r/c具体到第n时段就是(t_1)_n=[(r_1)_n]/c∩t_n<(r_n)/c;
    外延由宇宙外延中的C和D两状态变化与式加以(t_1)_n=[(r_1)_n]/c∩t_n<(r_n)/c的限制后给出。
    外延第一项表达“空点随时位移事件及质量随时增减事件”是精神质点在现实中的重演,简称“运动”;
    外延第二项表达“域积随时增减事件及质量随时增减事件”是精神质域在现实中的重演,简称“生灭”。
    就事与精神物和现实三个独立概念的关系而言,事是精神物在现实中的重演,即现在时刻t_1的物件无限地趋于过去时刻t的物件。或简单说:“事是精神物的运动或生灭”。
    因为事的前时刻及其质量空间分布状态已经过去了,必须用已经被记录下来的精神物才能够与现实时刻及其质量空间分布状态相比较以显现其变化,所以一切事都是精神事。又因为事件都需要时段,其前时刻的物件一定是精神物件而后时刻的物件一定是现实物件,所以两精神物件之间或两现实物件之间是不能够产生事件的。事属于第3层概念。事包括物位移和物体变。
     
    第8点精神的定义
    由精神物的定义和事的定义共同给出。精神属于第2层概念:
    内涵: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
    外延:所有精神物件和事件。
    概表为:J=Y∪S。
     

    定义简表

    基本概念定义简表
    概念
    内涵
    外延
    宇宙
    时空质三永三无的存在
    只有一个
    现实
    即时的质量空间分布
    所有现实物件
    精神物
    过去的事和物在现实中的记录
    所有精神物件
    质量空间分布的随时变化
    所有精神事件
    物质
    质量的空间分布
    所有现实物件和精神物件
    精神
    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
    所有精神物件和精神事件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闭包
    模块模式——方法
    产品与技术
    读书笔记
    屌丝求职记
    正则表达式regex狂记
    css狂记
    html狂记
    Android狂记忆
    关于调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4016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