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行距调整总结
解析(一)
baseline 是什么
TeX 中的每个字符都放在一个 box 里。每个 box 有 base (参考点)、width(宽度)、height(高度)、depth(深度),其中 height + depth = totalheigth (总高)。
若干字符的 box 组成一个词的 box ,同样这个 box 也有这样几个参数。TeX 断行之后,会把这一行的所有盒子的 base 连接起来,以保证改行的内容在一个基准线上,连接成的线段就是 baseline.
如图所示:
LaTeX 的行距机制
每一行都有一条 baseline, 同一段落中相邻两行之间的 baseline 的间距称为行距 (linespace). 一般来说,最终决定两条 baseline 之间的 linespace 距离的,是 LaTeX 的宏 aselineskip
之中。也就是说,这个长度值,将会是一般情况下的两条 baseline 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最终的行距。
显然行距应当随着字号的大小变化;若不然,则对于给定的行距数值,较大字号的内容部分显得拥挤不堪。LaTeX 中的字号存储在内部宏 f@size
之中,而内部宏 f@baselineskip
则记录了行距中和字号相关的部分。这个宏当中,它的单位和字号的单位一样,都是 pt ( 1pt = 1/72.27 inch ). LaTeX 的默认情况下,f@baselineskip
的值是当前 f@size
的 1.2 倍——例如,当 f@size
为 10pt 时,f@baselineskip
的值为 12pt.
为了统一对不同字号的内容进行行距的调整,引入了因子的概念,这是一个数值(而不是长度),储存在 f@linespread
这个宏里面。这是一个与字号无关的值,在 article
文档类中它默认是 1, 在 ctexart
中默认是 1.3. 通常我们修改行距,都是修改这个因子,而不动前段叙述的基础行距。因此就有必要将因子存储在一个外部宏(没有 @
的宏)之中,它是 aselinestretch
. 于是我们可以大致地认为,f@linespread
和 aselinestretch
是一回事。
因此,根据 aselineskip
= f@baselineskip
* aselinestretch
, 在 article 中默认行距是字号的 1.2 倍,而在 ctexart 中默认行距是字号的 1.56 倍。此外,提一下,Word 中的「单倍行距」/「双倍行距」等名词,指的是因子的数值为 1 或者 2 的时候的行距;相反 setspace
宏包的 「单倍」、「一倍半」、「双倍」则是指行距相对于字号的倍数。
如何修改行距
f@linespread
的值一旦给定,会一直作用到文档末尾或者被新的值覆盖;f@baselineskip
的情况类似。因为 TeX 排版的过程是对一整段文字进行计算,在每个可能的断行点计算总劣度最小的断行模式,然后进行排版。所以每一段段内的行距,由最后被设置的(覆盖了前面的)f@baselineskip
和 f@linespread
决定。
修改行距,也就是修改因子,可以直接修改 aselinestretch
的值(
enewcommand
),或者使用 linespread{}
来修改。然而为了保持与 LaTeX2e 的一致性,推荐使用后一种方法。
1
|
linespread{<因子>}
|
setspace
宏包提供的 setstretch
命令似乎做得更多一些:会同时修改数学公式、浮动体等的间距,使之与正文间距适应。
1
|
setstretch{<因子>}
|
fontsize{}{}
这类命令,必须在其后添加 selectfont
才会生效。setstretch
大致相当于 linespread
, 使用之后直接生效。
解析(二)
基线
在讲行距之前,我们先讲一下基线的概念。
维基百科中如下说道:
字体排印学中,基线(英语:Baseline)指的是多数字母排列的基准线。如右图所示,大多字母都沿着红色基线排列,唯有“p”向下延伸超过基线,超过的部分称为降部。
配图如下:
维基百科中又说,
东亚字体没有基线,每个字符坐落在一个方形盒子中,既无升部也无降部。当它与具有低基线的字体混合使用时,东亚字符应当被调整,使其字符底部在低基线字体的基线和降部高度之间。
相信大家看了这些话和配图以后,对基线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字号
介绍完基线之后,我们可以真正地了解字号了。前一篇文章,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如何设置字号,那么字号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pt和em究竟是什么呢?
在现代排版学中,pt是字号的单位,中文译为磅。在Word中,1pt为1/72英寸。而在LaTeX中,1pt为1/72.27英寸。而磅与中文字号的转化关系为:
初号42pt, 小初36pt, 一号26pt, 小一24pt, 二号22pt, 小二18pt, 三号16pt, 小三15pt, 四号14pt, 小四12pt, 五号10.5pt, 小五9pt
当前的字号指的是"typically a bit larger than the distance from the tallest ascender to the lowest descender", 从之前基线的图中可以看出,就是比从descender一直到ascender的距离略大。
当前的字体大小被记作单位em, 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字号为12pt, 那当前1em=12pt.
那么,行距是什么呢?
行距
维基百科如是说道:
在字体排印学,行距(Leading)指代字体连续行的基线间的距离。
在Word中,我们谈论的单倍行距,双倍行距也源于此。对于每一个字号,有一个基准行距,它等于单倍行距。在旧时用打字机的时候,如何增加行距呢?人们选择的方法只有空一行这样。所以,在Word中有双倍行距,这时的行距就等于两倍的基准行距。
在LaTeX中的行距机制,又是怎么样呢?
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讲到,fontsize{fontSize}{baseLineSkip}selectfont
可以同时更改字体大小及行距。事实上,这里的行距是Word中的基准行距。它并不是真正的两个基线之间的距离。它存储在LaTeX的宏f@baselineskip
中。LaTeX中还有一个宏,是aselinestretch
, 我们可以通过命令linespread{lineSpread}selectfont
来改变它,其中lineSpread填我们想要变成的值。而LaTeX中真正的行距,也就是两个基线之间的距离,是aselinestretch
乘以f@baselineskip
的值,它储存在aselineskip
中。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设置,对于不同的文档类,默认字体大小不同,但默认的f@baselineskip
的值为默认字号的1.2倍,aselinestretch
在不同的文档类中也不同,article文档类中为1,ctexart文档类为1.3
因此,在我们改变行距时,如果想把行距调整成精确的值,一般用 fontsize{fontSize}{baseLineSkip}selectfont
来实现;如果想成比例地调整行距,比如单倍行距,双倍行距,则使用linespread{lineSpread}selectfont
来实现。 比如说,双倍行距就是linespread{2}selectfont
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名叫setspace
的宏包。也就是说,在导言区使用usepackage{setspace}
.然后使用setstretch{lineSpread}
来设置linespread(不用加selectfont
). 这个命令的好处在于会同时修改数学公式、浮动体等的间距,使之与正文间距适应。
空行
那么,我们如何在LaTeX中插入多个空行呢?一直用parparpar
是会疯狂报错的。。。正确做法是:
vspace*{naselineskip}
其中n为想空的行数。
段间距
在不同的段之间,也可以设置段间距(默认为0)。通过setlength{parskip}{parSkip}
来实现。比如说,我想设置段间距为2em, 则使用setlength{parskip}{2em}
即可。这样,在不同两段之间的距离,为段间距+aselineskip
的距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是断行不是分段,所以由\
引起的下一行与本行之间的距离,只有aselineskip
, 而不加上parskip
缩进
在article及ctexart中,都默认给每一段的段首进行了缩进(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看到,article中的每一个章节后的首段不会缩进)。我们可以通过setlength{parindent}{parIndent}
来控制缩进距离,比如说,我想控制段首缩进2em,则应写setlength{parindent}{2em}
. 这个命令会使该命令之后的所有段的缩进都变成这个值。如果要取消全部段落的段首缩进,则可以写setlength{parindent}{0em}
.
如果要单独取消某一行的段首缩进,则在该行的段首写
oindent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