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吃的亿万市场里,菜谱软件是怎样占据了山头?

        当温饱变成满足,吃饭从一种生理的刚需,变成了承担情感和社交功能的事物。随着“回家吃饭”的呼声渐高,每一个人手机上菜谱类APP的打开频率,也開始明显地添加。

    也许是由于对于“从前慢,如今快的不得了”的节奏来说,可以回家好好做一顿饭,或者跟家人吃一顿饭,简直就是我们想要的理想生活。


        当我们谈论吃饭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互联网下的餐饮行业怎么就成了万亿市场?由于吃饭是刚需?不全然如此。1942年,吃的问题是“逃离饥荒”,到了2012年,吃的问题是“逃离寂寞”。

    社会用前50年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产值,但近10年的变化才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開始。


        互联网时代遇上了社会需求的极大满足,吃饭不再是算计柴米油盐,但也无外乎就这么几个常见场景:外出就餐、公司订餐、在家烹饪

    在分布状态上,三个场景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大多数人不会一直在外面吃。也不会一直在家吃。数据显示。人们每周全然在家吃饭的天数大概仅仅有1-2天,但每天有80%的人在家烹饪解决早餐和晚餐。


     

        我们来看看。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人们是怎样创造性地解决“吃饭”问题的。

    1. 外出就餐:各类点评类、团购类APP;2. 公司订餐:外卖类APP、微信电商。3. 回家吃饭:菜谱类、家政类APP、食材、生鲜电商。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花样”?这是由于,当我们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谈起“吃饭”,说到得实际是:怎样在解决“吃”的基础上。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包含自我满足)和社交需求(包含家庭关系)由此可见,解决某种刚需不见得带来惊人的颠覆,创造性地解决刚需,才是撬动价值杠杆的支点。


        互联网+风口下。怎样创造性的“回家吃饭”? 

        此前的互联网餐饮市场,竞争多集中在“外出就餐”和“外卖订餐”两大场景之上,而当下,“回家吃饭”正在兴起。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国城市白领倾向在家吃饭(假设家庭有了小孩比例更高),而且觉得回家吃饭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感较高;此外,这部分人群在移动端购买食材、炊具等的比例超过了65%。也反映了“回家吃饭”的大体趋势。


     

        产生“回家吃饭”的需求之后。怎样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烹饪。做菜是一项技能,但妈妈辈的“家庭厨师”不再流行。对于大量的生活信息,当下的使用方式不再是“存储型”,而是“搜索型”。也就是年轻人习惯“现学现卖”。并且要能随时、随地地获取。

    于是。菜谱类APP就成了吃饭之前,最简便的信息获取入口。其次。是购买。即使回家做饭,大部分上班族也没有精力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再去拥挤的超市、菜市场备齐食材,于是移动端电商的生鲜、调料等购买比例大大添加。并且,假设能从选好的菜谱上直接购买对应的食材,“回家吃饭”的技术性问题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由此可见。在创造性地解决“回家吃饭”方面,菜谱类APP不失为一个体量轻盈,牵引力却非常大的重要切入口。

    数据也显示。从2012到2014年,中国菜谱类APP的覆盖人数在稳步上升。截止2014年底,月覆盖人数已经达到了4820多万人,而且用户停留在菜谱APP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表示回家吃饭的心理黏性是在稳步添加的。


        结局才是開始。吃饭引导人民 

        当人们准备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饭,对移动互联网的參与者来说,竞争才刚刚開始。以菜谱类应用为例,美食杰、下厨房、豆果美食等几款APP。坊间还都比較流行。从最初的菜谱展示出发。近年来各家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不同探索。


     

        美食杰。成立时间最长的。积累了稳定且黏性高的用户群,40万篇高质量菜谱、7500万移动端注冊用户和日均百万活跃用户,使其具备了“美食社区互动分享媒体”的特质。

    不仅如此。美食杰基于大数据,会依据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菜谱推荐。正是由于对于产品的不断打磨,美食杰一直保持着IOS同类下载量和移动端用户数量的第一。


        豆果美食。主打生活资讯和社交互动。料理资讯能够分享至各大SNS平台,随后还专门搭建了自己的社交平台“美食日记”;在电商方向上,则接入了生鲜、半成品、调料、厨具等的购买渠道。


        下厨房。号称最文艺的美食APP。提供有版权的有用菜谱和饮食知识,以及依据时令季节给用户的饮食提醒。就连做电商也非常“文艺”。下厨房的“特色市集”里不仅有厨电,还经营着UGC的美食产品。瞄准小清新和长尾。 

        显然,几家菜谱类APP各有所长。而且都在尽力挖掘“回家吃饭”背后的产业链。但值得注意的是,“回家吃饭”的浪潮才刚刚開始。怎样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当地姿态配合需求的增长,是未来行业争夺的核心法则。 

        菜谱+电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信如今没有人会把“网购”和“宅”必定联系在一起了。电商的存在令人习以为常,网购和“吃饭”相关的一应物品,对85、90后消费群体来说也十分自然。随着菜谱类用户的高速增长,基于菜谱延伸出来的,如食材、厨具、电器等周边产品的销售和互动,应该可以非常快形成环绕“回家吃饭”的商业闭环。但对于长在互联网春风里的“苗苗们”。越是年轻,对饮食的精细化、品牌化、个性化的要求,可能就越高。所以即使看似顺理成章、入口减少的“菜谱+电商”,也要对着目标用户群体和商业模式精打细算才好。

     
        菜谱类应用转战电商,在已有的案例中,豆果美食和下厨房本质上还是“货架模式”,也就是在自己原有的平台上接入电商渠道,盈利方式是低买高卖或抽取佣金,与传统的“内容APP充当电商导流入口”没有太大差别,长此以往。还会因同质化明显而不免落入“价格战”的窠臼。并且还记得我们开头说到的吗?创造性才是最重要的。

        “菜谱+电商”能够走如何一条创性地道路?个人的设想是:首先。抓住“消费场景化”这个关键趋势。

    当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按需购买的情况会变成为了“场景”和“口碑”而购买。比方,你看菜谱的时候,除了美食之外,还可能对人家的餐具、调料、桌布发生了兴趣。自然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其次,在和吃饭相关的程序上。通常先回答吃什么,再解决怎么吃。然后是如何便捷地吃到。电商纳入要分别研究这些心理过程。

    再次,菜谱更适合做垂直电商,和吃饭相关的非常多产品是非标准化的,人们的饮食口味千差万别,即使对同一种食品每一个人的喜好也可能全然不同。因此,“回家吃饭”的电商建设。可能也须要帮助用户在购买之前对海量产品和信息进行过滤。以精准化服务达成良性体验。所以,笔者觉得菜谱在垂直电商上将大有作为(突然想出了漂亮说和蘑菇街),但运营理念和方式还有待提升。


        菜谱战争,吃饭这件伟大的小事儿

        移动互联网的“菜谱之争”才刚開始。终于的胜出者,一定是离用户近期、可以清晰地理解和分析用户行为、而且为用户解决这个问题的创新平台。一些方向上的问题有待思考,比如:

        • 在消费心理的角度,线下与线上购买食材的动机、习惯有什么差别?
        • 是否越有消费能力的用户,越会採买很多其它、更贵的厨具?
        • 用户在购买前期採用了什么样的对照决策。购买后的认可程度越高?
        • 在什么情况下。用户倾向于将和吃饭相关的购买或使用经验。和他人进行传播和分享?

        而当下的竞争參与者都在做什么?来看几家同类中的代表:豆果美食在坚持塑造着良好的品牌形象;下厨房的电商之路经过了“推倒重来”,如今想变得“不那么文艺”;美食杰则是比較有工匠精神的,对用户的研究比較深入。等未来各家在电商的方向上齐备。谁能领先具备“菜谱的生态链”和“消费场景化”这两柄利剑。令人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句,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不须要一个乌托邦式的结局,“吃饭”这件伟大的小事儿,还是会发生非常多变化的。

    相信仅仅要人类愿意。随便你要飞着吃,还是去冥王星吃……如今,我仅仅想照着美食杰的菜谱,去安安静静地做一道蚂蚁上树。(文/王易见 QQ:543415188)


  • 相关阅读:
    转载2010年3月4日dojo学习笔记 dojo.disconnect
    转载谈谈JS里的{ }大括号和[ ]中括号的用法,理解后就可以看懂JSON结构了
    设置鹰眼(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不安装Oracle10g客户端连接Oracle10g数据库【转】
    发布“个人知识库管理”软件,欢迎下载使用
    [转]更好地使用Google的服务
    技术资源:国内知名技术网站网址
    UrlRewritingNet与FCKEditor同时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webreqeust/webresponse抓取URL信息
    javascript更改iframe链接的注意事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zzkaifa/p/677370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