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博文:http://blog.csdn.net/tan313/article/details/51146170
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776068
一、冒泡排序
思想:重复走访过要排序的序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将他们进行交换,一次冒上来的是最小的,其次是第二小。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1 /** 2 * 冒泡排序 3 * @param disOrderArray 4 * @return 5 */ 6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disOrderArray) { 7 int temp; 8 // 第一层循环:表明比较的次数, 比如 length 个元素,比较次数为 length-1 次(肯定不需和自己比) 9 for(int i=0;i<disOrderArray.length-1;i++) 10 { 11 // 把最小的数交换着"冒泡"的相对的最上边,一次冒上来的是最小的,其次是第二小的. 12 for(int j=disOrderArray.length-1;j>i;j--) 13 { 14 //此处为<时其返回是从小到大排序,>时其返回从大到小 15 if(disOrderArray[j] < disOrderArray[j-1]) 16 { 17 temp = disOrderArray[j]; 18 disOrderArray[j] = disOrderArray[j-1]; 19 disOrderArray[j-1] = temp; 20 } 21 } 22 } 23 return disOrderArray; 24 }
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
对冒泡排序常见的改进方法是加入一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数据已经按要求排列好,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本文再提供以下两种改进算法:
1.设置一标志性变量pos,用于记录每趟排序中最后一次进行交换的位置。由于pos位置之后的记录均已交换到位,故在进行下一趟排序时只要扫描到pos位置即可。
改进后算法如下:
1 void Bubble_1 ( int r[], int n) { 2 int i= n -1; //初始时,最后位置保持不变 3 while ( i> 0) { 4 int pos= 0; //每趟开始时,无记录交换 5 for (int j= 0; j< i; j++) 6 if (r[j]> r[j+1]) { 7 pos= j; //记录交换的位置 8 int tmp = r[j]; r[j]=r[j+1];r[j+1]=tmp; 9 } 10 i= pos; //为下一趟排序作准备 11 } 12 }
二、快速排序
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关键字继续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时间复杂度:O(nlogn),最坏的情况下为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1 /* 2 * 3 * 快速排序 4 * 5 * 思想: 6 * 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 7 * 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已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8 * 9 * 本质就是,找一个基位(枢轴,分水岭,作用是左边的都比它小,右边的都比它大.可随机,取名base 10 * 首先从序列最右边开始找比base小的 11 * ,如果小,换位置,从而base移到刚才右边(比较时比base小)的位置(记为临时的high位),这样base右边的都比base大 12 * 然后,从序列的最左边开始找比base大的 13 * ,如果大,换位置,从而base移动到刚才左边(比较时比base大)的位置(记为临时的low位),这样base左边的都比base小 14 * 15 * 循环以上两步,直到 low == heigh, 这使才真正的找到了枢轴,分水岭. 返回这个位置,分水岭左边和右边的序列,分别再来递归 16 */ 17 public static int[]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eigh) { 18 if(low < heigh) 19 { 20 int division = partition(arr, low, heigh); 21 22 quickSort(arr, low, division - 1); 23 24 quickSort(arr, division + 1, heigh); 25 } 26 return arr; 27 } 28 29 // 分水岭,基位,左边的都比这个位置小,右边的都大 30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eigh) { 31 int base = arr[low]; //用子表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分水岭)记录 32 while (low < heigh) 33 { 34 //更改下面两个while循环中的<=和>=,即可获取到从大到小排列 35 //从表的两端交替向中间扫描,从小到大排列 36 while (low < heigh && arr[heigh] >= base) 37 { 38 heigh--; 39 } 40 41 // 如果高位小于base,base 赋值给 当前 heigh 位,base 挪到(互换)到了这里,heigh位右边的都比base大 42 swap(arr, heigh, low); 43 44 while(low < heigh && arr[low] <= base) 45 { 46 low++; 47 } 48 49 // 如果低位大有base, 50 swap(arr, heigh, low); 51 } 52 53 //现在low=heigh 54 return low; 55 } 56 57 //交换大小 58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heigh, int low) { 59 int temp = arr[heigh]; 60 arr[heigh] = arr[low]; 61 arr[low] = temp; 62 }
三、直接选择排序
思想:每一趟排序将会选择出最小的(或者最大的)值,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1 /** 2 * 直接选择排序 3 * 直接选择排序每一趟选择出最小的值 4 * @param arr 5 * @return 6 */ 7 public static int[] selectionSort(int[] arr) { 8 for(int i=0;i<arr.length;i++) 9 { 10 for(int j=i+1;j<arr.length;j++) 11 { 12 if(arr[i] > arr[j]) 13 { 14 int temp = arr[j]; 15 arr[j] = arr[i]; 16 arr[i] = temp; 17 } 18 } 19 } 20 return arr; 21 }
简单选择排序的改进——二元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每趟循环只能确定一个元素排序后的定位。我们可以考虑改进为每趟循环确定两个元素(当前趟最大和最小记录)的位置,从而减少排序所需的循环次数。改进后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多只需进行[n/2]趟循环即可。具体实现如下:
1 void SelectSort(int r[],int n) { 2 int i ,j , min ,max, tmp; 3 for (i=1 ;i <= n/2;i++) { 4 // 做不超过n/2趟选择排序 5 min = i; max = i ; //分别记录最大和最小关键字记录位置 6 for (j= i+1; j<= n-i; j++) { 7 if (r[j] > r[max]) { 8 max = j ; continue ; 9 } 10 if (r[j]< r[min]) { 11 min = j ; 12 } 13 } 14 //该交换操作还可分情况讨论以提高效率 15 tmp = r[i-1]; r[i-1] = r[min]; r[min] = tmp; 16 tmp = r[n-i]; r[n-i] = r[max]; r[max] = tmp; 17 18 } 19 }
四、堆排序
思想:堆排序利用这种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1 /** 2 * 堆排序 3 *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 4 * @param arr 5 * @return 6 */ 7 public static int[] heapSort(int[] arr) { 8 int i; 9 // 将arr构成一个大顶堆 10 // 从 0 到 arr.length/2 ,这些都是有孩子的节点 11 // 没孩子的节点构造大顶堆就无意义了 12 for (i = arr.length / 2; i >= 0; i--) 13 { 14 heapAdjust(arr, i, arr.length - 1); 15 } 16 for (i = arr.length - 1; i > 0; i--) 17 { 18 swap(arr, 0, i); 19 // 将arr[0...i-1] 重新构造成一个大顶堆 20 heapAdjust(arr, 0, i - 1); 21 } 22 return arr; 23 } 24 25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Adjust(int[] arr, int s, int m) { 26 int temp, j; 27 temp = arr[s]; // 指向临时(相对与root节点)的根节点 28 for (j = 2 * s; j <= m; j *= 2) 29 { 30 // 如果右节点比左节点大,当前节点移到右节点 31 if (j < m && arr[j] < arr[j + 1]) 32 { 33 // 指向右节点 34 j++; 35 } 36 // 当前的父节点大于现在指向的节点 37 // 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38 if (temp >= arr[j]) 39 { 40 break; 41 } 42 43 // 当前的父节点小于其下的子节点 44 // 换位置,把这个子节点替换到父节点 45 // 当前这个位置,如果是叶子节点,则它应该是最小的(相对于它的祖先们) 46 // 这个方法目的就是交换parent与children的值,构造大根堆 47 48 // 执行到这里表明当前节点的父节点(临时根节点小于当前的节点), 49 // 把当前节点移到上面,换位置 50 // arr[s]被覆盖无所谓,因为temp记了这个值(原来的根节点(相对的parent)) 51 arr[s] = arr[j]; 52 53 // 现在把当前的这个元素,看做是临时的parent节点 54 // 为了找到此时这个元素的孩子节点,看看是否有比当前这个值还大的 55 // 最后s指向 当前遍历到的这个元素 56 s = j; 57 } 58 arr[s] = temp; 59 }
五、插入排序
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1的有序表。默认将第一个元素看为有序表,然后依次插入后边的元素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1 /** 2 * 插入排序 3 * 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4 * 默认将第一个元素看为有序表,一次插入后边的所欲元素 5 * 时间复杂度O(n^2) 6 * 空间复杂度O(1) 适用于记录数量小的 7 * @param arr 8 * @return 9 */ 10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Sort(int[] arr) { 11 //从小到大排列 12 for(int i=1;i<arr.length;i++) 13 { 14 //待插入元素 15 int temp = arr[i]; 16 int j; 17 for(j=i-1;j>=0 && temp < arr[j];j--) 18 { 19 //待插入元素小于已有的,就将已有往后挪,直到元素大于插入元素或已经到序列最首端了 20 arr[j+1] = arr[j]; 21 } 22 arr[j+1] = temp; 23 } 24 return arr; 25 }
六、希尔排序
思想:希尔排序也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是直接针对插入排序进行改进的,该方法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1 /** 2 *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排序) 3 * 希尔排序也是插入排序的一种,只是其有增量,而且最后一次增量必须为1 4 * @param arr 5 * @return 6 */ 7 public static int[] ShellInsert(int[] arr){ 8 int step = arr.length/2; //取增量 9 //保证最后一个增量为1 10 while(step >= 1) 11 { 12 for(int i=step;i<arr.length;i++) 13 { 14 int temp = arr[i]; 15 int j = 0; 16 17 //根插入排序的区别在这里 18 for(j=i-step;j>=0 && temp<arr[j];j-=step) 19 { 20 arr[j+step] = arr[j]; 21 } 22 arr[j+step] = temp; 23 } 24 step /= 2; 25 } 26 return arr; 27 }
七、归并排序
思想:归并排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有序表,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实现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n)
稳定性:稳定
1 /** 2 * 归并排序 3 * 归并排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4 * 时间复杂度 O(nlog2n) 5 * @param arr 6 * @param tempArray 7 * @param left 8 * @param right 9 * @return 10 */ 11 public static int[] mergeSort(int[] arr, int left,int right) { 12 if (left < right) 13 { 14 // 取分割位置 15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16 // 递归划分数组左序列 17 mergeSort(arr, left, middle); 18 // 递归划分数组右序列 19 mergeSort(arr, middle+1, right); 20 //将左数组和右数组进行归并 21 Merge(arr, left, middle, right); 22 } 23 return arr; 24 } 25 26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dle,int right) { 27 int[] tempArray = new int[arr.length]; 28 int leftEnd = middle; 29 int rightStart = middle+1; 30 // 临时数组的下标 31 int tempIndex = left; 32 int tmp = left; 33 34 // 先循环两个区间段都没有结束的情况 35 while ((left <= leftEnd) && (rightStart <= right)) 36 { 37 // 左边的比右边的小,先插入左边的 38 if (arr[left] < arr[rightStart]) 39 { 40 tempArray[tempIndex++] = arr[left++]; 41 } 42 else 43 { 44 tempArray[tempIndex++] = arr[rightStart++]; 45 } 46 } 47 48 // 判断左序列是否结束 49 while (left <= leftEnd) 50 { 51 tempArray[tempIndex++] = arr[left++]; 52 } 53 54 // 判断右序列是否结束 55 while (rightStart <= right) 56 { 57 tempArray[tempIndex++] = arr[rightStart++]; 58 } 59 60 // 将临时数组中的内容拷贝回原数组中 61 // (原left-right范围的内容被复制回原数组) 62 while (tmp <= right) { 63 arr[tmp] = tempArray[tmp++]; 64 } 65 }
八、基数排序
思想:基数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
注:表示关键词分类到radix(基数)个盒子,在关键词为数字时,基数为10,当关键词为字母时,基数为26
时间复杂度:O(n+d)
空间复杂度:O(n)
稳定性:稳定
1 /** 2 * 基数排序 3 * @radix 基数 表示 按关键词分类到radix(基数)个盒子 在关键词为数字时,基数为10 4 * @d 排序元素的位数 5 * @return 6 */ 7 public static int[] RadixSort(int[] arr, int radix, int d){ 8 //用于暂存元素 9 int[] temp = new int[arr.length]; 10 //用于计数排序 11 int[] count = new int[radix]; 12 int divide = 1; 13 14 for(int i=0;i<d;i++) 15 { 16 System.arraycopy(arr, 0, temp, 0, arr.length); 17 18 // 重置count数组,开始统计下一个关键字 19 Arrays.fill(count, 0); 20 21 // 计算每个待排序数据的子关键字 22 for(int j=0;j<arr.length;j++) 23 { 24 int tempKey = (temp[j]/divide)%radix; 25 count[tempKey]++; 26 } 27 28 for(int j=1;j<radix;j++) 29 { 30 count[j] = count[j] + count[j-1]; 31 } 32 33 // 按子关键字对指定的数据进行排序 34 for(int j=arr.length-1;j>=0;j--) 35 { 36 int tempKey = (temp[j]/divide)%radix; 37 count[tempKey]--; 38 arr[count[tempKey]] = temp[j]; 39 } 40 41 divide = divide * radix; 42 } 43 return arr; 44 }
添加一个二分查找算法:类似于折半查找算法
时间复杂度:O(logn)
1 /** 2 * 二分查找 3 * @param arr 4 * @param searchnum 待查找元素 5 * @return 6 */ 7 public static int BSearch(int[] arr, int searchnum){ 8 int low = 0; 9 int high = arr.length-1; 10 while(low<=high) 11 { 12 int m = (low+high)/2; 13 if(searchnum == arr[m]) 14 { 15 return m; 16 } 17 else if(searchnum < arr[m]) 18 { 19 high = m-1; 20 } 21 else 22 { 23 low = m+1; 24 } 25 } 26 return -1; 27 }
一、冒泡排序
思想:重复走访过要排序的序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将他们进行交换,一次冒上来的是最小的,其次是第二小。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1.
二、快速排序
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关键字继续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时间复杂度:O(nlogn),最坏的情况下为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三、直接选择排序:
思想:每一趟排序将会选择出最小的(或者最大的)值,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四、堆排序
思想:堆排序利用这种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五、插入排序
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1的有序表。默认将第一个元素看为有序表,然后依次插入后边的元素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六、折半插入排序
思想:折半插入排序是基于直接插入排序进行改写的,其可以减少"移动"和"比较"的次数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稳定
七、希尔排序:
思想:希尔排序也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是直接针对插入排序进行改进的,该方法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稳定性:不稳定
八、归并排序
思想:归并排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有序表,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实现
时间复杂度:O(nlogn)
空间复杂度:O(n)
稳定性:稳定
九、基数排序
思想:基数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
注:表示关键词分类到radix(基数)个盒子,在关键词为数字时,基数为10,当关键词为字母时,基数为26
时间复杂度:O(n+d)
空间复杂度:O(n)
稳定性:稳定
数据结构基本的排序算法基本都全了。
添加一个二分查找算法:类似于折半查找算法
时间复杂度:O(l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