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产品方法论 俞军》 读书笔记总结--2021年的第41/100本

    一,目的

         目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答案:要有两个模型: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最重要的是思维决策能力,要做到:胜读思考,同理心,批判性思维,自省。 具体:深度思考(习惯性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同理心(站在别人角度,并准确地察觉和判断别人的感受),自省(认知进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否定别人,也能自我否定)。  面试产品经理:深追他做过的事情(做过什么事情),问一件他不熟悉的事情(看他怎么思考和拆解)。 具体方法为: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
           产品经理是什么: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产品需要经过需求,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的4大智能:需求,生产,销售,协调工作。

           用户模型: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侧重于理解用户需求。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用户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一个全新用户因为没有体验过别的竞品,他的旧体验就是零。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当某个产品完全满足了某个用户在某个场景下的某类需求,那么就可以说此用户是该产品的一个用户。  产品的本质是一种解决方案。  企业的效率靠的是:在各个领域专业水平超过市场上的平均水平。  创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进化的能力。 用户需求:底线需求(不满足,我就不来了),够用就好,越多越好,惊喜(生日送长寿面)。 我们需要满足用户的底线需求,把够用就好的需求打磨到边际回报率最划算的那个点就停下,然后把越多越好的价值创造做到具有极高的投入产出比,适量提高惊喜。  

           交易模型: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通过设计合理的机制,促成用户做出交易,且生态是平衡可持续的。

           理性决策:理性决策的三要素:理性的信念,目标,行动。要不要做,再到怎么做。理性决策包括三部分:对自我认知的认知,对自我认知保持怀疑和反思;保持对当前目标的反思,我的目标理性吗,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目标;给定目标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产品经理常犯的错误:往往在最优解上发力,但是前两项更重要。目标错了,最优解是错误最大,对相关问题认知缺陷很严重,就只能定出自以为是的理性。   产品经理工作核心,其实就是做权衡,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也就是要寻找新体验最大化,旧体验最小化。  要让对方干得好要比干得不好,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样对方才有上进的动力。

            决策细节:幸存者偏差:某些经历后幸存下来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沉默的数据),造成结论偏离实际情况。禀赋效应:拥有了一个东西就是对他的评价高很多,因为不愿意放弃他。  选择性注意:只注意自己预期的东西,预期的东西又是基于:熟悉,经验,兴趣。   光环效应:一个人某一个特性(比如,漂亮,富有)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第一印象效应。  自我美化偏误:会美化回忆中的自己。自我偏误:认为所有人都是同一方式思考,会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真相显而易见,错误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准。  赌徒谬误:认为某件事情多次未发生,则未来会发生的概率很大。  结果偏误:评价结果好坏时,根据最终结果,而不是决策国策。 资讯偏误:倾向于寻求更多资讯以做出决策,即使寻求的资讯对决策没有帮助。  共有资讯偏误:倾向于花较多时间讨论成员都知道的事情,而花较少时间讨论较少成员知道的事情。  推动一件事情:要从给别人利益开始。

           产品经理的成长:产品经理的真正关键能力,是在实践中权衡取舍和持续迭代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训练和验证。五点:逻辑,能区分事实,能识别基本的逻辑和因果;同理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经验,工作年限只是经历,过程中的思考及领悟才是经验;异见,能和不同的人平等沟通;数据,会用数据做决策,去驱动产品。

           产品方法分为: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逻辑:如果你跟一个人说话,发现他下结论的前提,论据不严谨,最好不要用,或者至少指出他的问题,看他能不能认识到。结论可以错,但是逻辑不能错,如果逻辑错了,这件事情最后出错,你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同理心: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要提前思考其中的人谁会反对,谁会赞成,这样就容易推动和分配利益。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亲自实践,去体验自己的产品。你用自己产品的次数越多,就越能看懂用户的反馈。还需要代入心态,把自己当做某一类用户去体验和思考。 经验:经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的,哪一块是短板,经验的水平就在那里。工作年限知识经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从中悟出东西才叫有经验。阅读指的是广义的阅读:看书看电影,阅读完了得思考。 思考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共性和差异。  异见:平等沟通,鼓励大家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否定性意见才是真正的异见,只有足够多的异见,才让这个决策的质量在千锤百炼后得到提高。  数据:数据是最强大的引擎。

            俞军产品经理十二条:产品经理首先得是用户;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用户很难被教育,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持续改进;跟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用户的反馈,我一字不落;用户的建议,我一概不听。

    -----------以为为每一章归纳:

    第零章 序言

           目的:本书主要讲什么?

           答案: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第一章 什么是产品经理

           目的:什么是产品经理?

            答案:产品经理是设计产品的人,需要掌握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用户模型是: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交易模型是:以交易为基本单位,建立持续的互惠。 每次设计都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益。

    第二章  企业,用户,产品

            目的:企业,用户,产品之间的关系?

            答案: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商业价值的目的。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当某个产品完全满足了某个用户在某个场景下的某类需求,那么就可以说此用户是该产品的一个用户。  产品的本质是一种解决方案。  企业的效率靠的是:在各个领域专业水平超过市场上的平均水平。  创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进化的能力。

    第三章  交易

           目的:如何进行交易?

           答案:产品设计要以终为始,一开始就奔着最后能成交去设计。交易模型是指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合理机制,他能促成用户做出某种行为(交易),且可持续(生态是平衡的)。交易模型设计的精髓是:如何创造利益,如何分配利益。   要让对方干得好要比干得不好,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样对方才有上进的动力。(态度赞,你真的笑出声了,再点击。笑到要死了,就狂点击几下,让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知道你喜欢这样的)。  用户需求:底线需求(不满足,我就不来了),够用就好,越多越好,惊喜(生日送长寿面)。 我们需要满足用户的底线需求,把够用就好的需求打磨到边际回报率最划算的那个点就停下,然后把越多越好的价值创造做到具有极高的投入产出比,适量提高惊喜。  

    第四章 决策 

           目的:怎么做个好的决策?

           答:理性决策的三要素:理性的信念,目标,行动。产品经理决策指导: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所以,要抢先占领新体验。使用成本降低:越简洁越易用,复制行业原有习惯。  决策:某些经历后幸存下来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沉默的数据),造成结论偏离实际情况。禀赋效应:拥有了一个东西就是对他的评价高很多,因为不愿意放弃他。  选择性注意:只注意自己预期的东西,预期的东西又是基于:熟悉,经验,兴趣。   光环效应:一个人某一个特性(比如,漂亮,富有)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第一印象效应。  自我美化偏误:会美化回忆中的自己。自我偏误:认为所有人都是同一方式思考,会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真相显而易见,错误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准。  赌徒谬误:认为某件事情多次未发生,则未来会发生的概率很大。  结果偏误:评价结果好坏时,根据最终结果,而不是决策国策。 资讯偏误:倾向于寻求更多资讯以做出决策,即使寻求的资讯对决策没有帮助。  共有资讯偏误:倾向于花较多时间讨论成员都知道的事情,而花较少时间讨论较少成员知道的事情。  推动一件事情:要从给别人利益开始。

    第五章 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

            目的:如何快速成长为一名产品经理专家?

            答案:最重要的是思维决策能力。 具体:深度思考(习惯性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同理心(站在别人角度,并准确地察觉和判断别人的感受),自省(认知进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否定别人,也能自我否定)。  面试产品经理:深追他做过的事情(做过什么事情),问一件他不熟悉的事情(看他怎么思考和拆解)。

    第六章 俞军产品认知迭代史

           目的:从俞军的产品迭代中学到了什么?

           答案:俞军产品经理十二条:产品经理首先得是用户;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用户很难被教育,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持续改进;跟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而言都是一种伤害;用户的反馈,我一字不落;用户的建议,我一概不听。

                    产品方法分为: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逻辑:如果你跟一个人说话,发现他下结论的前提,论据不严谨,最好不要用,或者至少指出他的问题,看他能不能认识到。结论可以错,但是逻辑不能错,如果逻辑错了,这件事情最后出错,你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同理心: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要提前思考其中的人谁会反对,谁会赞成,这样就容易推动和分配利益。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亲自实践,去体验自己的产品。你用自己产品的次数越多,就越能看懂用户的反馈。还需要代入心态,把自己当做某一类用户去体验和思考。 经验:经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的,哪一块是短板,经验的水平就在那里。工作年限知识经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从中悟出东西才叫有经验。阅读指的是广义的阅读:看书看电影,阅读完了得思考。 思考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共性和差异。  异见:平等沟通,鼓励大家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否定性意见才是真正的异见,只有足够多的异见,才让这个决策的质量在千锤百炼后得到提高。  数据:数据是最强大的引擎。

                 吸引人才的是哪个条件:公司愿景;工作空间,是否能够提供发展和上升的空间;个人待遇。(星星搞笑:这件事情只要能成,至少过亿。用2年的时间,来拼尽一把。机会成本:百万和过亿之间算平均值) 。 如果你把自己看做一个产品,企业的需求很明确:为他创造价值。

  • 相关阅读:
    通讯录封装实现
    简单通讯录的实现 main..h .m文件全部
    iOS 开发 OC编程 字典和集合 排序方法
    iOS 开发 OC编程 数组冒泡排序.图书管理
    iOS 开发 OC编程 属性和字符串练习
    iOS 开发 OC编程 属性和字符串
    iOS 开发 OC编程 便利构造器以及初始化方法
    iOS 开发 OC编程 方法的书写
    IOS 开发 OC编程 类和对象
    iOS 开发 c语言阶段考试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eyebigdata/p/1468379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