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书笔记06
阅读之前:
到最后了,其实这本书我初读的心态并不好,假期我还会再读一遍。这篇是关于项目的尾声就是发布之类的以及大的方向未来这个行业的东西。老实说,我选这个专业就是因为他和电脑打交道多,但是选中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打交道是多,但是也让人头疼。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努力让自己有收获才是重中之重。关于这三章想法我想起一句话:“越到最后越沉得住气就能赢”。
第十五章:稳定和发布阶段
一个团队经历了计划/设计/开发等阶段,就达成了代码完成这一目标。这就来到了软件生命周期中最后的阶段,也往往就是最考验团队的阶段。首先,优秀的团队会发布有缺陷的软件,它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及时发布解决用户问题的新版本,并能及时修改软件中的问题。软件发布会经历许多版本:Alpha-Beta(对用户的反馈给予应答,进行改进)-ZBB(在多次修改BUG与反弹之后,将bug数目控制在0)-RC-RTM-RTW。对于不同的BUG,团队会给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修复,放任,不修复,推迟,之后决定是否同意修改方案,之后进行执行。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小米公司的MIUI,进行不同频率和不同范围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渐进发布。灾后在产品发布之后,还需要进行会议总结。
第十六章:IT行业的创新
当下社会,越来越把创新当成一个重要的兴趣点。然而,创新的多产地IT行业,里面也充满了似是而非的观点与传说。①顿悟,灵光一闪并不是上帝的光顾,他们在之前对相关学科已经大侠了深厚的基础,并且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这才使得他们赢得顿悟。对于我们来说,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做大事,希冀一个伟大的创新,应该知道,没有积累和扎实的功力,这些都只是幻想。②创新并不是被人喜欢的东西,他会让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③好的想法不一定会赢,怎么让别人喜欢上我的想法才是更重要的。④创新者不都是先行者,他们有的很晚才发布出来,先行者又先发优势,而后起者,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后发优势。⑤创新往往出现在拿手领域之外,阿里巴巴的马云,诺基亚的老总,索尼的Walkman。⑥技术的创新不是技术的根本。⑦成功的企业往往就不会选择创新了,由于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反而会选择自己拿手的东西来投入精力与时间。创新要把握时间与招数,合理利用市场的特性与周期,这才能真正做到创新。
第十七章: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在一个团队中,通常会分成三股力量,可以代表他们的分别是:猪、鸡和鹦鹉。猪: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如果项目失败,他们将失去一切;鸡:他们能起到一定的贡献,但是项目的失败,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太大的影响,属于参与;鹦鹉:他们不上手执行,只是提供建议,点子,动用人际关系和能说会道的功能来联系人脉,项目失败,不会有影响,顶多是去下一个项目,属于围观。人可以同时做许多事,但是轻重缓急都不同,要求我们对待的方法也就不相同。分清自己的投入责任级别。人间百态,什么人都存在,不能简单地对待,这时就需要绩效管理。对团队中每个人对项目做的贡献进行总结,不同的人进行区别对待,给与不同的待遇,同时自身也要遵守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会让我们团队变得更加整齐有序,秩序整齐划一。
个人感想:
最后三章讲解的都是团队最后要做的事情,最后,但是也都极具重要性。软件发布阶段,要求我们要在最后也不能松懈,要对所做的软件进行优化与改善,修改应该修改的Bug来提高用户体验。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后两章,首先是创新。创新人人都想做,但是这是人人都能做的么?在原来,我也总想搞个大事件,做一番大创新,能够开创现在没有的东西,这样才好出去和别人谈笑风生。但是,在不断地思想迸发与查询后,我意识到,我已经是一个落后的人。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被前人做了个遍,想到的没想到的,前人全都做了个遍。仿佛已经没有我的创新空间了。但是,读完第十六章之后,我认识到了许多。首先就是原来认识上就存在的误解,他提到的问题,我原来或多或少都出现过,现在都一一得到了指点,修正了认识上的错误。最后一章,也是值得推敲,这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时,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遵守道德与素养,同时也不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要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这才能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加和谐。